大佛:政信债还款的资金来源有哪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0

部分读者在问:地方政府借了那么多债,以后拿什么来还啊?其实政信债它就是属于地方债中的一种,它的还本付息来源主要有如下方式。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这一块儿是大头,现在很多金融机构在选政信债时,它会先看区域,比如一个地方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至少也是10亿起步,甚至20亿起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过少的,直接就不考虑,尤其是一些欠发达地区,这类举债会非常困难。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里面最稳定的就是税收收入,还有部分非税收项目,税收是每年都可以产生源源不断的现金流,比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等。大家可以看看现在像杭州、深圳那些地方抢高学历应届毕业生有多狠,动不动就给本科生1万+,硕士3万,博士5万以上的补贴。这些高学历的人才一但抢到自己的区域后,这些人很有可能是高收入群体,有了高收入后就会每年都源源不断缴纳 个税 ,如果这些类的人才要买房的,还有房产税,每年的吃喝拉撒都会给地方上的GDP做出贡献。现在有种趋势就是越富的地方越舍得财政补贴抢人、越穷的地方越抠门,越抠门的越抢不到高学历人才,发展越困难,然后越穷。

政府性基金收入

 这一块儿收入主要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卖地收入,最大的一个来源项就是国有土地出让金收入,就拿2016年来说,全国地方政府基金性收入为3.29万亿,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就占到了2.67万亿,这一块收入它不像税收收入那么稳定,所以参考的价值次之,今年可能卖地卖的多,明年就可能卖不了那么多地。反之如果地方政府很缺钱的时候,他就可以通过出让储备的土地换钱花。把一些储备的地卖了后,地方上债务存量就能下来,大家有时间可以看看黄奇帆当年主政重庆时候的玩法,那叫玩的一个溜。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

 因为地方国有企业都是纳入到地方政府的国有经营预算收入当中的,这一块儿的收入主要还是来源于国有企业的利润,从今年上半年来看,国企还是很给力的,为地方上增加了不少收入,如果自己地方上有个一两家在全国都很知名的企业,那类地方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就不错,比如四川宜宾的五粮液、贵州的茅台,这些响当当的企业就能为当地增加不少收入。但如果不是国企的巨无霸企业,它发挥的作用更多就是为当地创造GDP,增加税收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的来源主要还是来源于国有企业。所以这一块就要看地方,差异性巨大。

滚动发债

 这个手段其实是用的非常多的,甚至是美国的国债就是这个玩法,通过源源不断的滚动发债,其实是每年只需要还利息不需要还本金。国内这个玩法也差不多,只不过这类玩法,每个地方都会有非常严格的财政预算,每年会严格控制各个地方的债务上限和债务余额,保持一个合理的安全线。至于预算和债务如果制定和限制的,那类财务报表就是一大堆,大佛个人见过好几个地方的这类报表,动不动就是过百张表。

 滚动发债其实是大多数国家偿还债务的主要资金来源方式,大哥不说二哥,大家的玩法都差不多。只不过每个的债务率高低不同罢了。你跟美国的债务率比起来,我们低的是太多了。

处置资产

 地方政府手里面其实往往拥有大量的优质资产,而且地方政府平台一般资产负债率都很低,绝大多数资产负债率都在60%以下,不像一些民营企业动不动80%以上的资产负债率。因为资产负债率很低后,如果真是资金非常紧张时,他们可以通过处理掉部分优质资产变现,处置后,现金流增加,债务减少,很多债就还上了,但毕竟是优质资产啊,这些优质资产如果掌握在自己手里面,以后就是能源源不断的产生现金流的大奶牛啊!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卖。因为绝大多数政府平台资产负债率非常低,所以他们没有破产的动机,一般破产都是指一些公司资产负债率过高后,已经资不抵债没法继续经营才会申请破产,只要净资产率很充足,谁会去同意它破产啊,这估计也是截止到目前,还没见过有一家政府平台破产的先例,被合并重组的有,但破产的暂时还没发生过。银行都有过破产的先例,比如海南发展银行,但政府融资平台暂时还没听说过有破产的。

央行降息

 这个我认为是一个大杀招,地方政信债其实是可以通过滚动续债不用还本金,实际上只需要还利息的,如果央行降息,社会融资成本变低后,实际上每年需要还的利息就会大量减少,利息大量减少后,还款的难度自然而然容易的多,也就是我们业内俗称的印钱,如果真有一天,很多地方有快还不上地方债的趋势时,估计上面就会开始大量印钱。

 最后,我们们常说政信有信仰的,可以允许局部零星违约,但坚决不允许大面积违约,它之所以有信仰的根本原因就是,上头可以通过债务债还、滚动发债、资产处置、上头印钱等无数种方法让它不违约,其实这些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就是他们说了算,信用是根本,只要信用在,信仰就会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