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疗足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1

1. 《朱熹疗足》文言文问题

文言文

朱文公有足疾,尝有道人为施针熨之术,旋觉轻安。公大喜,厚谢之。且赠以诗云:“几载相扶籍瘦筇,一针还觉有奇功。出门放杖儿童笑,不是从前勃窣翁。”道人得诗,径去。未数日,足疾大作,甚于未针时。亟令人寻逐道人,已莫知其所往矣。公叹息曰:“某非欲罪之,但欲追索其诗,恐其持此误他人尔。

3翻译

朱熹有足疾,曾经有一个江湖郎中来为他治疗。针灸以后,老夫子感到腿脚轻便了不少。朱熹十分高兴,重金酬谢的同时,还送给这个道人一首诗:“好多年走路靠一根瘦竹撑动,想不到针灸还真有神奇之功。扔开拐杖出门儿童看了发笑,这难道就是从前匍匐而行的老翁?”道人拿了朱熹手书的诗章,就离去了。没几天,朱熹足疾重新发作,且比没针灸前更厉害了。急忙派人去追寻道人,已不知道逃到那里去了。朱熹叹息道:“我不是想惩罚他,只是想追回赠的那首诗,唯恐他拿去招摇撞骗,误了别人的治疗。”

朱熹是个什么样的人

这位朱老先生实在迂腐得可爱,因为道人暂时减轻了自己的“足疾”痛苦,他除了给人家钞票外,还写了首赞扬的诗相赠;等发觉受骗上当后,他又多次派人去寻找那个半吊子江湖郎中,不是为了追回医疗款,而是要索回自己的赠诗。大概他也明白,以自己的社会地位,那首赠诗无疑是一面锦旗,是给道人的蹩脚医术做的广告宣传。

朱老先生不愧是一个纯粹的名副其实的大理学家,因为“诚信”是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一点出发,也就不难理解以上记载当中他的所作所为了。当时的宋代社会风气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不过,设若朱先生生活在当今这个商品时代,经历了那么多的名人明星所做的虚假广告后,“受伤”之余,会不会牢骚满腹日爹骂娘的大叹世风不古?因为现在的广告,夸张得太离谱了,一杯水也敢吹成太平洋!

包括朱老先生在内的众多祖先给我们留下来的许多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渐渐被我们淡忘或遗弃,比如为人处事的最基本的原则——诚信!跟八百多年前的朱先生相比,不知道如今那些为了七位数或八位数的报酬,虽然不了解广告对象的真实效果如何,却搔首弄姿地在荧屏上一本正经地宣传这种商品好那种商品妙的名人明星们,长没长良心?

2. 朱熹疗足译文

朱熹久患足疾,这天他请了一个道人为他扎针,一针下去,不一会儿他就感觉到好了许多,以为已治愈。朱熹十分高兴,给了那个道人很多钱物以表谢意,道人临走时他还在一张大宣纸上挥毫赠诗一首,以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和称赞道人的医术高明。诗是这样写的:

几载相扶藉瘦筇,一针还觉有奇功。

出门放杖儿童笑,不是从前勃窣翁。

临了,题款,盖上自己的大印,亲手递给道人。道人自是欢欢喜喜而去。

可是过了没几天,朱熹的足又是疼痛如故,甚至比没扎针时疼得还要厉害。于是他立即派人寻找那位道人,可道人已不知去向。

朱熹叹息地说:“我并非想怪罪他。只是我的诗对他的称赞太过了火,我想把它要回来,免得他以此做宣传去贻误他人。”

扩展资料:

朱文公有足疾,尝有道人为施针熨之术,旋觉轻安。公大喜,厚谢之。且赠以诗云:“几载相扶籍瘦筇,一针还觉有奇功。出门放杖儿童笑,不是从前勃窣翁。”道人得诗,径去。未数日,足疾大作,甚于未针时。亟令人寻逐道人,已莫知其所往矣。公叹息曰:“某非欲罪之,但欲追索其诗,恐其持此误他人尔。

朱熹因为道人暂时减轻了自己的“足疾”痛苦,他除了给人家钱外,还写了首赞扬的诗相赠;等发觉受骗上当后,他又多次派人去寻找那个半吊子江湖郎中,不是为了追回医疗款,而是要索回自己的赠诗。大概他也明白,以自己的社会地位,那首赠诗无疑是一面锦旗,是给道人的蹩脚医术做的广告宣传。

朱熹不愧是一个纯粹的名副其实的大理学家,因为“诚信”是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一点出发,也就不难理解以上记载当中他的所作所为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