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open(/www/wwwroot/www.wendadaohang.com/data/md5_content_title/a4/a450875530fe78a80b22ebf20ea0df0e.txt):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www.wendadaohang.com/inc/function.php on line 2468

Warning: flock() expects parameter 1 to be resource, bool given in /www/wwwroot/www.wendadaohang.com/inc/function.php on line 2469

Warning: fclose() expects parameter 1 to be resource, bool given in /www/wwwroot/www.wendadaohang.com/inc/function.php on line 2475
描写秋天的诗句有哪些?(五言绝句) - 00问答网

描写秋天的诗句有哪些?(五言绝句)

如题所述

1、《长安秋望》

唐代:杜牧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译文:楼阁倚在经霜的树林外,天空如明镜无纤云一毫。峻拔的南山与清爽秋色,气势互不相让两两争高。

2、《秋风引》

唐代: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译文:秋风不知从哪里吹来。萧萧地送来了大雁一群群。清早秋风来到庭中的树木上,孤独的旅人最先听到秋风的声音。

3、《江上》

宋代:王安石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译文:江面上吹过一阵秋风,江岸上的落花在夕照中纷纷飘落。离别之情让远去的笛声吹送,并随秋风吹到乱山的东面。

4、《长安秋望》

唐代:杜牧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译文:楼阁倚在经霜的树林外,天空如明镜无纤云一毫。峻拔的南山与清爽秋色,气势互不相让两两争高?

5、《闻雁》

唐代: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译文:故园远隔云山究竟在何处?归思悠长上心头情满胸怀。淮南秋雨绵绵的漫漫长夜,高斋独坐听雁声阵阵传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13

1、《长安秋望》

唐代:杜牧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译文:楼阁倚在经霜的树林外,天空如明镜无纤云一毫。峻拔的南山与清爽秋色,气势互不相让两两争高。

2、《秋风引》

唐代: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译文:秋风不知从哪里吹来。萧萧地送来了大雁一群群。清早秋风来到庭中的树木上,孤独的旅人最先听到秋风的声音。

3、《秋夜寄邱员外》

唐代: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译文:怀念你竟在这深秋的夜晚,散步咏叹多么寒凉的霜天。想此刻空山中正掉落松子,幽居的友人一定还未安眠。

4、《山中》

唐代: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译文:荆溪水流量一天比一天少,河床上露出了白色的石头,天气慢慢地变凉了,枝头的红叶渐渐稀少。弯曲的山路上原来没有下雨,可这浓浓的青松翠柏中烟雾迷蒙,水气很重,似欲流欲滴,才沾湿了行人的衣裳。

5、《静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4-07

1、《山居秋暝》

唐代: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

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轻摇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天的美景虽然已经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留连。

2、《宿建德江》

唐代: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

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

3、《长安秋望》

唐代:杜牧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译文:

楼阁倚在经霜的树林外,天空如明镜无纤云一毫。

峻拔的南山与清爽秋色,气势互不相让两两争高。

4、《山中》

唐代: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译文:

荆溪水流量一天比一天少,河床上露出了白色的石头,天气慢慢地变凉了,枝头的红叶渐渐稀少。

弯曲的山路上原来没有下雨,可这浓浓的青松翠柏中烟雾迷蒙,水气很重,似欲流欲滴,才沾湿了行人的衣裳。

5、《闻雁》

唐代: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译文:

故园远隔云山究竟在何处?归思悠长上心头情满胸怀。

淮南秋雨绵绵的漫漫长夜,高斋独坐听雁声阵阵传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15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秋夜曲》

    【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子夜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五言绝句是中国诗歌体裁之一,属于绝句的一种,就是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属于近体诗范畴。有仄起、平起二格。此体源于汉代乐府小诗,深受六朝民歌影响。到了唐代与近体律诗如孪生姐妹,并蒂双花,以其崭新的异彩出现在诗坛上。五言绝句仅二十字,便能展现出一幅幅清新的画图,传达一种种真切的意境。因小见大,以少总多,在短章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是其最大特色。代表作品有李白的《静夜思》、柳宗元的《江雪》、王维的《鸟鸣涧》、杜甫的《八阵图》、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等。

    五言绝句属于近体诗范畴。绝句,或称截句,断句,短句;或以为"截取律之半"以便入乐传唱,各家解释并不一致。绝句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而六言绝句较为少见。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叫做五言绝句,简称五绝。

    从北周诗人庾信的一首题为"绝句"的五言诗来看,五言绝句不是唐代诗人创造的,其文体形式至少是南北朝末期就已形成了。"客游经岁月,羁旅故情多。近学衡阳雁,秋分俱渡河。"这是庾信的《和侃法师三绝》之一。此诗平仄粘缀,完全符合唐人格律,第二、四句尾是平声韵,第一、三句尾都用仄声字,诗题已称为"绝"。但在唐以前如此工整的五言绝句并不多,直到了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五言绝句才被逐步地得以完善和定型,而此前的五言诗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由于受字数的限制,较之其他体制的诗歌体裁,五言绝句在创作时对其语言和表现手法就要求得更加简练、概括,创作难度就更大。张谦宜对此就以"短而味长,入妙尤难"八字加以概括,因此,五言绝句自然而然的成为盛唐诗歌中最为璀璨的明珠,是唐诗中的精华。五绝在初唐时起点较高,像"初唐四杰"、宋之问等都有佳作,特别是王勃的五绝,以其优柔不迫被沈德潜誉为"正声之始"。盛唐时,崔国辅、孟浩然、储光羲、祖咏等一大批文人对五绝作了进一步推动和完善,其中王维、李白更是把五绝的创作推向了极致,使五绝发展达到了繁盛的顶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8-20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王维《山居秋暝》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王维《山居秋暝》
3、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虞世南《蝉》
4、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 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5、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 李绅《古风二首 》
6、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 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7、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 李峤《风》
8、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