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3-11-22
“我的成绩不是最拔尖的,我的成功来源于汲取每个尖子生的特长。”俞宁是金华市区人,在同学和老师眼里,他是一个很好问的人。在俞宁看来,高中三年的学习中,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埋头苦学效果可能不大。但如果把老师和同学都当做一种学习资源,这样对自己的学习帮助就会很大。
俞宁说:“一个班里,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特长和独特的学习方法,有的偏物理,有的偏数学,所以在遇到某学科题目不懂时,可与该科目擅长的同学交流。由于对方对该科目的理解和掌握都较深,所以在交流时会延伸出一些课外或超大纲的学科知识,这样可加深我对该题目的理解,解题思路也会更开阔。而对于老师来说,他讲解题目时一般只针对该题的层次范围,不会延伸,但适用性和针对性更强。所以,一道题的讲解经过老师和同学的‘加工’,往往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向老师请教问题时,不要一味问这题怎么做,然后等着听讲解。一般我会先把自己对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告诉老师,问他这样解对不对,不对的理由是什么。而在他告诉我正确的解题方法后,我会再把思路整理一遍,摒弃原先错误的方法。”
俞宁有一个理念:思考比做题更重要。他认为,大量机械化地做题容易让思维麻木,而思考则能让人在想这道题怎么做的同时激发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而且,思考的时候会发现,不同学科的知识点可迁移,如物理和生物里的熵增熵减原理就可互相解释。另外,单科各章节的知识点之间也可互相延伸。比如同一个章节的几道题的知识点延伸出来就能构建出这个章节的知识网络,不同章节的几道题的知识点延伸出来就能构建整个科目的知识网络。
俞宁坦言,自己在高三时成绩起伏较大,也曾陷入低谷期。“有一次月考,我甚至排到了全班倒数几名。这时候,对情绪的调整很重要。我一向认为,成绩越落后就意味着自己上升的空间越大。模拟考试考砸不是坏事,因为能让自己及早发现错误。所以我把每次考试都当做一次检验自己前段时间学习效果的实验,从考试中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比如数学考试计算错误太多,我就改掉平时做练习用计算机的习惯,这样每天进步一点,到高考时成绩自然就会稳定下来。”
另外,俞宁还提醒,高考的时候会遇到很多新题和旧题。遇到旧题的时候不要急于下笔,应仔细审题,看一看是否有“陷阱”。遇到新题也不要怕,从该题体现的知识点入手,可想想平时是否碰到过类似的题目,有没有可模仿的解题思路,如实在没有思路,先跳过去完成其他题目,回头做时可能会豁然开朗。
舒爽是龙游人。高中三年,她自称过得很平淡,在学习上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方法。如果非得说与其他同学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她觉得自己高中三年比较关注对错题的研究。
在舒爽看来,到了高三,考生的知识点都掌握得差不多了,但有时解答具体的题目还是会犯错。所以,如何将课本上的知识点和试题融会贯通十分重要。她说:“上课的时候,老师常常会讲解试卷,一些同学可能只会听一下自己做错的题目,做对的题目认为没必要听。而我则会把每道题都听一遍。因为一些做对的题目,可能是在半懂的状态下做出来的,也可能用的是课本之外的解题方法。听老师分析一遍,可清楚知道这道题最直接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是什么,与自己当时的解题思路有什么区别。如果觉得自己的解题方法好,可及时和老师交流,看看是否可改进或运用到其他题目上;如果觉得老师的解题方法好,用课后时间做几道类似的题目把方法强化一下,做到熟练运用。此外,老师在讲解试卷时,每道题目都会分析得很详细,而我们在做题时为求快,解题细节可能会漏掉,认真听老师讲解,也可补充一些自己在解题时没注意到的地方。”
舒爽说:“对于自己做错的题目,要清楚这道题犯的是知识性的错误,还是粗心导致的错误,并把这些错题分类整理。整理的时候,回想一下当时的解题思路是什么,为什么会出错,正确的解题思路又是什么,可把这些心得写在错题的旁边。”除了错题整理,舒爽提倡把所有考过的试卷保存起来,以便平时翻阅。“相比错题集,翻看试卷更能让自己感受到当时考试时的状态。翻看试卷的时候也可把一些自己虽然做对,但半懂不懂或有新意的题目再看一遍。另外,对于不愿整理错题集的考生来说,把试卷当错题集也是个不错的方法。”
此次高考,舒爽的每门课成绩都考得很平均。她说,平时把每门课都学扎实了,考试发挥就会比较稳定。如果有偏科的现象,万一某科目发挥不好,成绩起伏就会很大。舒爽平时很注意每门课的均衡。即使在准备全国生物竞赛的过程中,她也不忘看看其他科目的书,做做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