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的由来和传说有哪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14
1. 寒食节的由来
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晋国,是为了纪念忠诚的政治家介子推而设立的。晋文公在位时,曾因内乱流亡他国19年,介子推始终忠心耿耿地追随他。在一次饥荒中,介子推甚至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供晋文公食用。晋文公回国继位后,却忘记了介子推的恩情。介子推不愿邀功请赏,隐居于山西介休的绵山。晋文公为了迫使他出山相见,下令放火烧山,结果介子推宁愿被火烧死,也不肯出山,最终与他的母亲一同抱树而死。为了纪念介子推的忠诚,晋文公将他葬于绵山,并修建祠庙,还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此来表达哀思。这个习俗后来逐渐流传开来,形成了寒食节。
2. 寒食节的来历小故事
在晋国时期,晋文公流亡他国长达19年,其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对他忠心耿耿,不离不弃。在一次饥荒中,介子推毅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供养晋文公,史称"割股奉君"或"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最终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他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烧而死。晋文公为了感念他的忠臣之志,将他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起源。
3. 寒食节习俗
寒食节有上坟、郊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习俗。其中上坟之慧耐俗,是很古老的中国过往的春祭都在寒食节,直到后来改为在清明节。寒食节是山西民间春季一个重要节日,山西介休绵山被誉为“中国寒食清明文化之乡”,每年举行隆重的寒食清明祭祀(介子推)仪式活动。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国人追悯先贤之情执著,从东汉到南北朝屡禁屡兴,唐代皇家认可并参与。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中的“且将新火试新茶”说的就是寒食之后诗人煮茶的行为。
4. 寒食节的其他活动
寒食节还有许多其他活动,如寒食插柳、寒食踏青、寒食秋千、寒食蹴球、寒食咏诗等。柳为寒食节象征之物,原为怀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寒食节时期还有赐宴、赏花、斗鸡、镂鸡子、牵钩(拔河)、钻木取火、放风筝、斗百草、抛堶(瓦石器玩物)等许多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