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现象唯一性之哲学讨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9
精神现象唯一性之哲学讨论

曹阳

也许,世界最复杂、最多变、最丰富的要算人的精神活动了。精神活动包括人的意识、思维等心理活动。一个正常人只要处於清醒状态,他的意识、思锥的内容就不停地变化着。然而,无论精神活动的具体内容如何,只要其存在,必然具有明确的含义,若考察则有考察的对象,若思想则有思想的内容;什么都不想的思想是不存在的:“思想”本是思想内容的存在方式,失去具体明确的内容,形式即不复存在。表达思想的语言亦如此,但凡说出的,便有明确的含义和逻辑的连贯。这明确的含义代表了精神活动在某一时刻仅有一个肯定,即非他即我的状态,唯一的内容,这就是精神现象的唯一性。

精神现象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客观世界由诸因素构成,各因素在任意一时间有确切的一定的量值,如空间体积、各因素之间的联系状态等。客观事物的发展无论经过极短的或是很长的时间,其过程只有一个,或者说,客观事物变的历史过程的轨迹只有一个。客观世界无论在空间状态上或是时间演化上都是唯一确立的,反映到精神活动中也是唯一的了。客观事物作为被感知对象具独立的性质,即一事物不同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噪音被解释成为没有信息内容的声音,但这声音又是有别于他种声音的声音,因而噪音又是有信息内容的,其唯一的内容不是乐音语音、和音、泛音,是什么呢?只能是噪音。

精神现象唯一性的内在条件是神经元连接结构的相对稳定性。精神活动是构成大脑的亿万神经元以一定的方式相联系而独立活动、相互影响的共同结果,为这些神经元的放电模式所决定,各神经元放电模式变化的有机组合成就了千变万化的精神内容。精神活动在任何时刻都有神经元的特异放电规式,宏观表现为脑电波的变化。从感器开始直至神经中枢,可以记录到与感觉刺激相对应的神经冲动的电位变化。在周围神经系统,这已很明确地被证实了。在高级中枢部分(对视觉来说,特别象大脑皮层18、19区的感觉联络区),虽然有很多问题远没有弄清,但可以肯定,其神经元的放电模式必是各视细胞刺激强度的函数并遵循刺激的变化。现代研究表明,大脑在思考一个单词,辨认一个单词的含义,支配发声器官说出一单词的时候,脑电有特征性的变化,并能被观察者从中分析出是什么单词。语言是精神活动的基础,单词则是语言的组成成份,显然,我们之所以能从脑电波中分析出精神活动的内容,是因为构成脑电波来源的神经元电活动代表了并且仅仅由此代表了此刻精神活动的内容。

假设一种精活动的内可为多种神经放电模式所表示,或者,一种神经元的放电模式同时代表着多种的精神活动内容,那么这种分也就不可能了,以揭示脑功能为根本目标的脑电研究就无意义了,而且,一旦承认神经活动是精神现象的基础,根据这一假设,精神现象亦不唯一了。精神活动不过是神经功能的一个方面,凡是神经活动已表达的,则只有这种表达才是相应的精神活动的内容。而神经活动在某一时刻的状态是唯一的,各神经元放电频率是唯一的,被记录的脑电波变化是唯一的,毫无疑问,精神现象也是唯一的了。

思维为精神活动之一,以语言为基础。人借助于语言把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分析和综合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揭示不能感知到的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其具体的过程是唯一的过程。每个直接经验一旦形成并在设定的广延中反时,概念也就产生。因比,思维的过程又是概念形成与应用的过程。直接经验是具体鲜明的,是唯一的;概念包含了直接经验的本质内容,因而同样是具体唯一的。思维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概念,在种种的具体思维过程的反思中得出,当然也是唯一的,并且,相对于具体思维过程来说是抽象的,但这抽象又有具体的内容,所以又是具体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抽象概念的内容又都是具体的,其抽象仅是指含义而言。如果某一具体的思维过程或具体概念中已蕴含了与抽象概念之间的差异即不真,那么这抽象概念的形成必然是存在矛盾的。将一个概念看成一了系统,那么这个系统的值是唯一的,系统中的信息就是这概念的内容,是形式信息(或称信号、表实信息)和语义信息(或称语义、表义信息)的统一。具体概念或直接经验的信息(包括形式信息和语义信息)映照在抽象概念的系统上形成抽象概念的语义信息。抽象概念的存在方式即形式信息与映照得到的语义信息结合而成为具有内容的完整信息。这语义信息依赖于形式信息而存在,形式信息又在语义信息表达过程中得以体现。如果抽象概念的语义信息的确来自无差异的映照,包含了具体概念所有的形式信息和语义信息,这映照便是不存在矛盾的,即在丰富多变的具体概念系统中只要不存在映照者本身的形式信息,所有的映照都将存在。如果被映照者的语义信息恰之是映照者(即抽象概念)本身,映照不可能存在。从思维的过程讲,已知抽象概确是一些具体概念的反思,则此抽象概念成立;如构成抽象概念内容的具体概念恰是抽象概念自身,当然是不能反思的;不能反思的概念因为缺乏抽象阶段,这概念也就不能产生,所以不能反思的概念是不能产生同时也不可能存在。如证明了其不存在,“不存在”这一概念又是存在的,其语义信息全部来自于不存在者的映照而不含有自身的形式信息,即不存在矛盾,结果又与前矛盾。因此可以说,含有抽象概念形式信息的具体概念是矛盾的概念。假如抽象概念具有两个或两以上的割裂的内容,即这个系统中的值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只要这些值不同时是一个具体概念的唯一的语义信息,抽象概念的未被具体概念的语义信息所含有的值就能映照具体概念的形式信息和语义信息,因而能够反思,概念即存在。而若具体概念的语义信息同时包括了抽象概念系统的两个值,那么这两值同时为具体概念所含有,就又是唯一的了,显然其反思不能进行,矛盾即存在。所以,产生矛盾概念的根源在于这概念的内容是唯一的,而正是思维存在这种矛盾,表明思维的唯一性这种特性。

K. Goedel曾提出本命题在本系统中得不到证明的观点,他称之为不完备性定理,其内容是说,本身协调的(即无矛盾的)形式系统(如 Russel的PM系统)必然有不可判定的命题,即命题和命题的否定得不到证明,因而系统的自身无矛盾性也绝不可能在这类系统中得到证明,这样系统的存在也就毫无价值。从思维的过程考虑,任何系统的主观意义都是确定的概念,如果概念不能得到证明并且没有存在的意义,那么,这概念是不能反思的。因此,K.Goedel的系统值也是唯一的,他的概念也是唯一的概念。

不备性定理最初是用来研究数学基础中出现的悖论的。后来知道,不仅对数学,甚至对所有的合理逻辑系统都适用,因此具有普遍意义。Russell认为数学可以从逻辑推导出来,因而是逻辑的一种延展,数学悖论可以用语言逻辑的悖论来表达。他将数学悖论表述成理发师悖论。对于悖论的产生原因,Russell指出,定义一个东西,当使用的东西包含了这东西的时候就产生悖论。从思锥的过程看,“定义”的内容存在“定义”本身的形式信息,在“定义”的概念得到“定义”内容的具体概念映照时思维矛盾一悖论一便产生了。这定义的概念无疑是唯一的。表现在数理逻辑中的悖论,根本上也是思维的唯一性在起作用。这很自然,主导人们思想的是精神活动,作为精神现象的基本存在方式,唯一性事实就不可动摇地支配思维活动的内容。

精神现象的唯一性明确了精神内容,使得精神活动有意义。精神活动是精神象唯一的演化过程,唯一的值的变化产生有意义的结果,这意义就在于具有非他即我的内容。精神现象的唯一性又是思维过程产生矛盾的来源。思维过程中一切因反思而证伪的概念暴露出来,因此净化了思维。逻辑思维产生的矛盾问题迫使人们考察其产生的原因,从而认识到精神活动本身特点的唯一性事实。这种认识提高了精神现象对其自身的理解,使之能更客观地看待思维过程,在思维过程产生矛盾时也不惊慌:因为这由思维的本质属性即唯一性决定。客观世界本身不存在思维,不需要反思,不需要有概念的抽象,而只存在着事实。事实按固有的规律演化,物质按固有的规律运动,客观世界本身是统一的合谐的,思维只能理解它、利用它,对它的运动规律则丝毫不能改变。因此,表现逻辑悖论的事实并不因思维的矛盾而不得存在,理发师只要愿意给自己刮脸他就必然能刮,眼睛也不会因看不到自己而停止去看别的物体。黑格尔说:“从来造成困难的总是思维,因为思维把一个对象的实际上联结在一起的各了环节分隔开来考察”。思维的过程是一个一个概念的形成过程,这些概念来自于直接经验的本质的反思,是对永恒运动着的容观世界的每个具体状态的抽提,它只能反映客观的某个方面。一事物有多种属性,如果要研究事物的根本,就要研究这每个属性,原来统一的运动着的事物便割裂开了,“如果不把不间断的东西割断,不使活生生的东西简单化、粗糙化,不加以割碎,不使之僵化,那么我们就不能想象、表达、测量、描述运动。思维对运动着的描述总是粗糙化、僵化”(列宁:《哲学笔记》第285页人民出版社出版)。认识到割裂的属性本质上是同一于一事物又意味着反思,概念从此而产生。原来不相联系的具体概念融合统一,进展成抽象的概念。抽象概念的存在形式是具体唯一的,其内容把握着客观对象的思维的具体,又是具体唯一的。这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是概会存在的条件,因此概念本身是唯一具体的。具体的概会经过反思产生更抽象的概念,后者具有前者的特点,但内容更加深刻。客观世界是无限的世界,人的认识也就无止境,这种概念的进化也就无也境。概念的内容是唯一的,因比是统一的,随着概念进化,主观世界即趋统一。

精神现象存在唯一性。它是主观矛盾的源泉,又是认识世界的根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