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22-06-26
03 印度—教育的创新与个体的努力
片子一开始,旅居印度7年的尤芷薇记者提到一个印度词汇:judaad。意为替代方案。比如在洗澡时,没有花洒,于是把铁桶扎孔当做花洒用。印度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度,很多时候需要想其他办法解决问题。因而在这种大环境下,各种替代方案应运而生。这也是很多印度企业家外企CEO很擅长的一点:在混乱中制造秩序。
那么,judaad在印度的教育中又有什么体现呢。
这位记者继续说,在教育中的体现,在她看来是不接受所谓的标准答案。在印度的课堂上,学生们很积极举手发言回答问题,哪怕问题的答案结构都还不清楚,也敢讲出来。最后在辩论中,答案就会被找出来。
看完全片,总结了印度教育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两点:创新与个体的努力
创新
镜头来到加拉卡提一个偏僻贫穷的小村,在这里建了一所“云中学校”,放置了电脑供孩子们使用。每天下午,云中学校会接通世界某个角落的一位志愿者,与孩子们直接通话教授他们各种知识。
在这所学校,采用SOLE(self organised learning enviroment)―自我组织的学习环境的教学方法,孩子们经常会成立小组互相讨论,进行自主学习。
远在果阿海滨的一所国际学校“天堂学校”也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方式。学校创始人希尔帕・梅赫塔说:传统学校系统总是教人服从,降低学生自信心。而她认为孩子们应该主导他们自己的学习之旅。
此外,在与学校的4位老师讨论该不该给6岁的女儿买一台电脑时,有位叫斯尼达的老师回答说:他们应该学会使用任何资源,无论是书本、还是互联网、百科全书,还是他们身边的人。当学生们太沉迷于游戏时,会带他们出去看看大自然,让他们意识到不是想限制他们玩游戏,而是想让他们学会自我调节。
个体的努力
印度是混乱的,也是多姿多彩的。印度的教育并不是作为一个整体令人称道。而是在混乱与落后中,总有个体在努力,在改变。
1 - 月经百科全书
在印度,很多女孩到了青春期会辍学,据说很大原因是学校没有合适的卫生设施。阿迪提・古普塔和图印・保尔夫妇这对平面设计师夫妇,设计了一套“月经百科全书”,以漫画的形式给女孩们普及正确的生理卫生知识。这套书成为无数女孩的启蒙,甚至改变了她们的人生。
书被介绍到远在500公里之外的孟买,在课堂上被使用,也在专门的团体活动中被分发。
图印・保尔说,所有重大的改变都是从个人开始的,必须是来自个人。因为政府很难掌控每一个个体的需求,而个人会更了解个人有什么需要,而这些人会创造出解决办法。
中国的一句古语也很好的对应了以上这段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2 - 废物变玩具
阿尔温德・库布塔是“废物变玩具”的倡导者。早在他年轻的时候,是一名工程师,他发现很多穷孩子没有玩具,便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从废品垃圾中寻找材料,动手制造玩具。
他说,这些都是非常简单的东西,即便是最穷的人也可以玩上,在一个充满了商业的世界,只为了富人的世界,太多穷人、穷孩子落在后面,他们被边缘化,没有途径得到任何东西,有了互联网,可以让一切免费。
库布塔把书公开在网上,也做短视频发布在自己的网站上(TOYS FROM TRASH)。
他还说,对于孩子来说,玩具最好的玩法就是打破它(边说边演示)。这让人们深度学习到很多科学知识,不是只有在一个地方这样学,而是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可以这样学。这是学习科学最好的方式,不需要孩子花钱,但需要时间,孩子们不需要太多钱,但他们需要时间。花很多时间与他们在一起,之后他们会成为自主学习的人。
在印度,这样的以小推动大,以小影响大的例子还有很多。也正因为他们的努力与付出,为这个国家的教育发展添砖加瓦,推动了人才的培养,提升了国家的地位与实力。据2019年的数据显示,《财富》世界500强公司中,30%的公司由印度人担任CEO,世界经济论坛上,印度获选全球第4大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市场。
在片尾,还有这样一段解说:印度是最没规则的,所以印度人才擅长管理不确定的事情。他们从不羞于表达意见即便这些意见只是考虑了一半。
印度的教育,还有沉重的问题,但文化上的精神根源和教育上的创新思维方式,快乐和友爱,思辨与变革,以及个体的努力与付出,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还会有更大的进步与突破。
*《他乡的童年》系列发表于微信公众号「小朋友的温柔乡」
一个专注于小朋友们成长的有温度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