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吧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30
做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吧

文:桃子李子

近日来,陆续收到许多父母关于孩子阅读方面的一些困惑,数量实在太多,且同质化严重,只能挑选一些典型的问题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阅历来尝试着做出属于自己的回答。(特别申明:所有的回答都会通过“金色蔷薇”微信公众号发布。并不是父母们问的每一个问题都能得到专属的回答,但是会或多或少隐藏在对其它问题的回答中。)

以下是一段很长的话语,在所有父母的询问中是文字最多的一条。字里行间,的确,正如这位妈妈所贴的标签一样—— “焦虑”。所以,也就被选作第一个回答的问题。

我家孩子很喜欢阅读,喜欢到就连洗澡、吹头发的功夫也要拿一本书在手上才安心,可是我让她做阅读笔记,她好像又不太愿意,总是回答“好”,就是不见行动。有时写作业时,旁边也是一本课外书,你看着她吧就写作业,没有看着她吧,就又去看书去了。唉,真担心死我这当妈的了,家里书都是我买回来的,怕她阅读少了跟不上,可她喜欢看书吧,我又担心她看的是无用书,一目十行,过一个眼,看个大概,吸收知识不够。我想问问张老师,怎么样才能让孩子自愿在阅读中去积累、记录一些好的知识点 能让孩子学以致用,改掉走马观花,看过大概的阅读习惯,能让孩子自主去写一些读后感呢,谢谢!——一位焦虑的妈妈。

不难看出,这是一位非常热爱阅读的孩子,是很让人欣慰的,估计这位妈妈的内心也是有点这样的“小确幸”的。别人家父母为孩子不爱读书发愁,而自己却是为孩子太爱阅读而发愁,实在是一种“高级的忧愁”。

这位妈妈的困惑总结起来主要有两个:

一是孩子太爱阅读而不爱做读书笔记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不能叫做“困惑”,孩子不爱做读书笔记不是太正常的一件事吗?试问:“我们成人读完书后爱做读书笔记吗?”而且,现实生活中,能做到自觉主动做读书笔记的学生也是罕见了,你见过几个?反正我做老师这么多年来是没有见到几个能“自觉主动”去做这件事的学生。

那么,怎么去帮助孩子做到这种“自觉主动”?我的回答是:很难,不必强求。当然,作为老师和家长毕竟还是想有所作为的,必要的引导还是非常有需要的。有几个方法供参考。

树立榜样,网上搜索相关做读书笔记的文章,或者购买名人做读书笔记的相关书籍让孩子阅读。特别是父母帮助寻找身边的读书笔记做得好的学生作为孩子的榜样,这样的学生虽然少,还是有的。孩子的班级里找,孩子的年级里找,孩子的学校里找,身边亲朋好友的孩子里找……找到这样一个孩子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然后,可以展示这个优秀孩子的优秀读书笔记,欣赏、学习、模仿。

父母陪着孩子一起阅读,一起做读书笔记,然后分享交流。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亲子之间的共读共写共交流,不但亲子之间能够一起读书、学习、成长,还亲密了亲子关系,一举多得。这个方法对父母的要求较高,很少有父母能够做到,但最为行之有效。小学阶段的亲子共读和亲子陪伴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为孩子展示一些创意性的做读书笔记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兴趣,让他们意识到读书笔记还可以有多样的形式,还可以很好玩,充满乐趣。日本人奥野宣之著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里介绍了一种“葱鲔火锅笔记法”读书笔记法就非常实用。我个人的实践证明,这种具有“摘抄和评论”特征的读书笔记法能让笔记变得轻松,很对孩子的胃口,能显著地降低他们对读书笔记的畏难心理,轻松迈出第一步,且容易坚持。当然,还有许多好的读书笔记法,比如圈点勾画批注法、卡片式、剪报式、索引式等等,这个需要家长或老师去学习,去发现,找到最适合孩子的。记住,形式很重要,不要死板,尤其不要死板到只知道写“读后感”一种。

当然,要想让孩子“自觉主动”做读书笔记,父母和老师的激励固然重要,最终起作用的还是需要孩子能真正意识到做读书笔记的好处,他们要能形成这样的主体自觉性才行。不然真的很难,强压硬逼着他们写读书笔记更是下下之策,绝不可行,别最后落得个连书都不想读的悲惨境地。

二是担心孩子读书太快,一目十行,只是“过一个眼,看个大概,吸收知识不够。希望孩子自愿在阅读中去积累、记录一些好的知识点,能让孩子学以致用。”不得不说,这位妈妈确实焦虑,也是许多新时代父母(特别是小学生父母)的典型状态,完全可以理解。许多父母希望孩子读书,就是希望他们能从书上学到知识,能够“有用”,否则读书干什么呢?这是社会大环境造成的一个非常不好的现象,读书的功利性太强。

作家童喜喜有一个观点非常好:“书是粮食,不是药!”孩子身体的生长,以五谷作为粮食;孩子精神的成长,以图书作为粮食。药是用来治病的,书不是药,不能孩子作文写不好,读书来治一治;不能孩子阅读兴趣不浓,读书来治一治;不能孩子阅读能力不强,读书来治一治;不能孩子不会为人处世,读书来治一治……

书,是要天天读的,就像粮食是要天天吃的一样。粮食的作用不能立竿见影,不能一下子就让孩子长高变胖。书籍也是,它对一个人的影响只能是潜移默化的,孩子读过的书籍会融进他们的心田,渗透进他们的血液里,变成他们精神世界的一部分。而那些家长和老师最在意的书中的那些知识点,那些好词好句同样也会内化进孩子身体,伴随他们成长。所以,只要孩子能坚持阅读,就是有用,也一定会有用,功利的或者不功利的都是。至于,怎样通过阅读提升孩子的深度阅读能力,那又是一个具体方法和策略的问题,这里不展开说。

孩子喜爱读书是父母的福气,更是孩子自己的幸运。我们父母的能做的就是鼓励和赞扬,就是去不断地给予支持。做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吧,任孩子自由徜徉在阅读的世界里,我们只需站在那混账的悬崖边,担好守望的职务。要是那个孩子往悬崖边狂奔而来,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就把他捉住。

PS:我深知,许多父母喜欢听到直接实用的操作方式,所以我的回答或者建议会显得那么“空中楼阁”,那么不切实际。读完之后,好像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办。但是,我想说的是,捷径式的道路永远不会有,要想获得进步,必须付诸切实的努力和扎实的行动,必须首先做起来。就像读书,先读起来再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