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御敌能力并不强,为何秦始皇非建万里长城?

秦始皇为何建万里长城?

第1个回答  2019-11-14

长城的作用很大, 除了御敌、拦截敌人外,还有作为便捷的军事通道的作用。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修筑万里长城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防御北方外族的侵扰,不管从哪点来说,万里长城的最初目的都和军事方面有关。

从兵种上来说,秦国时期的士兵,多以步兵为主,士兵的来源是征集而来的普通民众。而匈奴方面则以骑兵为主,这主要是由两者的生存条件决定的。秦国地处平原,而匈奴属游牧民族,马术功夫十分厉害,步兵对上精锐的骑兵,秦国根本就讨不到多少好处。这也是为什么秦始皇把匈奴赶到漠北地区,却不乘胜追击把匈奴消灭干净的原因。

正是因为游牧民族的机动性特别强,而中国的北部边境太过于漫长,一旦匈奴过来,单是集结兵力就要耗费很长时间,有时等兵队到了,匈奴早就抢完东西跑了,所以为了防止匈奴骚扰边境,秦始皇耗巨资修建了万里长城,便于军队常驻边疆守卫。

另一方面,除了便于派兵驻扎,守卫疆域外,长城还充当了军事通道的角色,既可以让其它地方的军队快速支援,又方便运输起物资。大家都知道,军队的物资补给是很重要的,而边疆地区,群山环绕,地势复杂,运输起来需要耗费极大的人力和财力,修建长城后,一切费用成本大大减少,这就解决了很大的问题。

万里长城,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一条完整的军事防御系统,集观察、通讯、指挥、战斗为一体,从一个国家的军事方面来说,防御体系的建立是很有必要的,秦始皇建立万里长城,可以说是结合当时的情形下的最好的选择。

第2个回答  2019-11-14

春秋战国时期,中原诸侯争霸,七雄战乱,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乘机南下。

根据《史记》的记载,夏朝末帝夏桀之子淳维率众北逃,与北方游牧民族融合,形成新的民族。商朝时称这些部落为鬼方、混夷、獯鬻,西周时称为猃狁,春秋战国与秦汉称为胡、匈奴。

匈奴以牧畜为生,饮兽乳、衣皮毛,常逐水草迁移,无一定住处。

匈奴不盖房子,不修城郭,所居之处设毡帐,也无文字。匈奴自少学习射猎,无事时牧养兽畜,有事时皆出当兵。战胜则奋勇轻进,战败便四散逃走,来去如风。

中原文化尊老爱幼,匈奴只爱幼不尊老,好酒好肉皆尽少年享用,若有余剩,方给老者。父亲去世,儿子娶其后母为妻,兄弟去世,其他兄弟便娶兄弟之妻,这在中原文化中简直是道德沦丧。

战国时期,直面匈奴的诸侯主要是赵国和燕国。

赵国名将李牧曾大破匈奴,斩首十余万。赵军损失约四万五千人,匈奴则超过十一万人阵亡。中原文明与北方大漠文明交战史上,就单场战争而言,这个战绩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秦国统一前后,匈奴也占领河套地区,直接威胁着秦朝的中心咸阳。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秦军锐不可当,一举收复河套地区,并渡过黄河,攻占被匈奴控制的高阙、阴山、北假地区,设置九原郡。

为了更有效抵御匈奴,秦朝把原燕、赵、秦长城连为一体,修筑西起陇西的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为保证军队的快速调遣及后勤物资供给,秦始皇迁徙内地居民三万多户到河套地区屯垦。

秦始皇并不是从零开始修长城,而是把原燕、赵、秦长城连为一体,即使这样工程量也非常大。

东方的秦汉时期,西方的罗马帝国也修筑了长城。比如说大不列颠岛上的哈德良长城,就是为了抵御凯尔特人而修筑的。

东西方两个帝国同时修筑长城,说明长城还是有相当防御作用的,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自秦汉之后一直到明朝,长城也或多或少发挥着防御作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9-17
长城之所以如此被中原王朝所看重,除了军事防骚扰作用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能对塞外造成毁灭性的经济打击。
我们都知道,草原民族的经济是非常落后的,很多物资都严重匮乏,中原的很多商品在草原上都是宝贝,而且一旦失去这些商品,经济立刻就会丧失活力。
古代的帝王虽然不懂经济学,但是通过长期的实践也摸索出了这个道理,古代中原王朝经常把放开双边贸易作为恩赐,和你这个部族关系好,就允许你来贸易,想制裁你的时候就禁止贸易。因为双方经济体量差异巨大,断绝贸易对中原损伤很微小,但是对塞外部族的损伤就非常之大。
第4个回答  2019-11-18
没有不强,不强只是站在我们现代的角度来看的,在古代,如果没有长城,我们中国早就被那些草原民族给侵略了。
第5个回答  2019-11-18
那时候更多的是为了巩固成果。万里长城更重要的原因是秦始皇权利的象征。一方面可以抵御外敌,作为连接通道,另一方面更是一种象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