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评级的妙用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04-12

有一位语文教师刚接该班时,班上绝大多数学生都害怕写作。作文课的时候,几乎无人主动发言,死气沉沉;学生作文的内容千篇一律,情节平平淡淡,语言干干瘪瘪,十分乏味情感严重缺失。

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们不仅写作热情高涨,课堂气氛热烈,而且很多学生已经把写作当作表达心声的途径,当作一种乐趣,甚至还自发组建了一个晨露文学社,创办了《晨露》报。

学生写作的态度变化为何如此之大?不是别的,一切源于“红星”。

开放的时代使这位教师意识到,对学生评价应具有开放性的特征,也就是不同层次的学生应用不同的标准去衡量。所以,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习作时,只要是学生尽心尽力,充分体现了自己水平的作文都打了优,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但是,不同水平的“优”,又该如何区别呢?如何进一步调动优秀学生的积极性呢?经过反复思考,语文教师决定用加“红星”来比较,“红星”越多,写作代表的水平就越高。于是语文教师开始尝试在作文批改中加“红星”,没想到这个无意之举竟然在学生的写作上激起了巨大的激发效应。

事隔不久,学生的写作面貌大为改观。每次写作刚交上来,就有一部分学生迫不及待地想看到自己的等级,想数出得到的“红星”数。语文教师也总是竭力满足他们,放下其他事,先批作文。为了得到“红星”,学生个个都认真写作文。有的学生为了得到更多的“红星”,竟会花几天时间去思考,真正达到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境界。

“红星”代表了学生的一次写作的水平,是激发学生兴趣的直接动机。为了得到它,学生宁愿付出更多的劳动。然而,个别学生仍会因为客观原因而产生反复的情况。对此,语文教师又积极寻求能维持学生兴趣的方法。经过一番思考,他决定在学期末开展作文能力等级评定。于是,语文教师宣布:“学期末将对同学们的写作做总的评估,并由文学社、学校共同颁发精美的“红星”级别证书。

“具体办法如下:把本学期所有的写作的‘红星’加起来,减去应减的‘红星’(一次良好减1颗,一次及格减2颗,一次不及格减4颗,),再除以写作总篇数,所得的结果就是你本学期的“红星”级水平。希望同学们持之以恒地写好每次的作文,人人力争在期末获得“红星”级证书。”

在这个“红星”机制的触动下,学生每次写作,都全力以赴,有效地维持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了写作水平的持续发展。上学期,该班写作文、小作文、日记共76篇,通过计算,评选出10位“红星”级学生。其中,两位同学排行榜首,为四“星”级。“红星”促进了学生写作水平的逐渐提高。因为水平的提高,学生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形成了爱读书、乐表达的良好习惯。良好习惯又反过来促进了写作水平的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环。

详情
    官方电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