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人一定要有“敬畏之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12-29
举头三尺有神明,人有了这个敬畏之心,就不敢去做违背良心的事情了。
第2个回答  2023-08-14
“敬畏之心”是一种哲学概念,指的是对事物的一种敬重和畏惧的态度。人们常说人一定要有“敬畏之心”,是因为这种态度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世界、认识自我,并保持谦虚、谨慎、尊重他人的态度。
首先,有“敬畏之心”的人会更加谦虚。他们明白自己在宇宙中的微小和有限,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知识的局限性,因此不会自大、狂妄,而是能够保持谦虚的态度。
其次,有“敬畏之心”的人会更加谨慎。他们明白事物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对他人和环境产生影响,因此会小心谨慎地行动,避免犯错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最后,有“敬畏之心”的人会更加尊重他人。他们明白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尊严,因此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权利,不会轻易地伤害他人的感情和尊严。
总之,有“敬畏之心”的人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认识自我,并保持谦虚、谨慎、尊重他人的态度,这是我们在生活中应该追求的品质。
第3个回答  2020-01-03
“敬畏”这个词,近来似乎在政坛上流行起来。敬畏,顾名思义,是既有敬重,也有畏惧,既恭敬有礼,又心有忧虑。从制度层面来说,任何缺乏监督和制约的权力都容易导致腐败;从人心层面来看,失却了敬畏之心的心灵,离腐败与堕落其实已经不远了。
目睹今日之各地官场,一些官员自我膨胀得厉害,对权力的认识相当不清楚。一些官员对真理无敬畏,对民众无敬畏,对法治无敬畏,对历史无敬畏,对舆论也无敬畏。有些时候,“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将官场弄得乌烟瘴气。
人生在世,总该要有所敬畏的。人要敬畏什么呢?孔子云:“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古代哲人的告诫,都是从每一个个体做人的角度来说的。在这里,敬畏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价值追求,是对人之为人的良知与德行的恪守。
对于官员来说,在做人的“敬畏之心”外,还要有做官的“敬畏之心”。为官者的敬畏心,是必备的职业修养,是底线准则。唯有在面对法律、人民、权力和舆论时,常有必要的敬重,又有战战兢兢的畏惧心,才不至于被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和虚无主义的价值观所“捆绑”,才能有一颗常常反躬自省的心,才不至于妄自尊大,无视法律法规,也才会愿意诚恳地接受舆论的监督,而不是以仇视的态度看待舆论的批评。
过去,有些官员心中丢失了敬畏心,在各种欲望的迷惑中沉沦,轻者因无为辜负民意,重者因贪腐锒铛入狱。无论做人、做事,还是做官、从政都必须要有敬畏。有敬畏心的官员,往往更能够以谦卑的姿态面对民众。
不过,还是要再多追问一句,数量不在少数的为官者何以丢失了起码的畏惧心?一个简单的答案恐怕是,权力太自由了,放纵权力的成本太小了,“官本位”还太有市场。有些为官者甚至刻意扭曲敬畏的本意,将敬畏等同于逢迎上司,眼睛只朝上不看下,官场生态自然会出问题。
因此,告诫为官者常怀敬畏心,在当前的背景下,是富有现实意义的诚恳告诫。这是一个美好的期许,也是一个朴素的要求。但是,光有告诫不够,还要有制度的保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