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久辛的艺术观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31

作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在未央宫遗址捡着瓦当、拾着汉箭镞长大的孩子,诗人王久辛对西安有着非同常人的热爱。“想到长安就想起李白,想到兴庆宫,想到诗帝李白与唐帝李隆基对饮,让杨玉环斟酒的情景———那是一个尊重诗歌的时代,所以是盛唐”。他也写了一系列有关历史的长诗,如《狂雪》、《蓝月上的黑石桥》、《肉搏的在大雨》、《大地夯歌》等等。作为一个西安“土著”诗人,他说起此次在西安举行的诗歌节非常激动。
诗歌是高贵的,但不是贵族的
关于诗歌,有一种说法是“诗歌是贵族的”,对于此种说法,王久辛不尽同意。他说:“当代真正优秀的诗歌佳作确实不多,所以显得难能可贵,显得弥足珍贵。所以,有人误以为诗歌的高贵,是贵族的‘贵’,可是,你们注意到了没有?古今中外的优秀诗歌,从它们诞生那天起,就是属于大众的,是为大众写的,并为大众所接受。尽管,大众可能或未必都能读得懂。如屈原的《离骚》、《天问》,无论是在它刚刚写出来的战国时期,还是在当下的今天,屈原的诗歌都有人读不懂,都有人不理解”。
王久辛认为诗歌的大众化,指的是思想情感的大众化,而非语言文字的大众化。“学富五车的教授,不可能用粗俗俚语去写作,相反引车卖浆者,也不可能用之乎者也去写诗。但无论怎么写,只要情感立场是属于大众的,那么他就是属于大众的”。
热爱诗歌,盛世中国才可能真正到来
对于此次诗歌节提出的“诗意长安盛世中国”,王久辛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以为,当我们国家的民众都尊重诗歌,热爱诗歌的时候,盛世中国才可能真正的到来。因为富裕了的人民如果只是有钱有饭吃有衣穿,而没有真正的诗意,没有浪漫的情怀,那么他仍然是不富裕的,仍然没有脱贫。从这个意义上说,“盛世中国,诗意长安”,其实是画龙点睛之笔,没有这一笔,所谓的“盛世”就是黯淡的,中国也不是诗意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