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二战结束 当今世界上有哪些国家曾经迁都过

如题所述

自二战结束,已经有20多个国家迁都,而讨论迁都的国家也有不少。迁都的原因比较集中:从易受攻击的沿海地区迁移到具有战略纵深的内陆地区,譬如巴基斯坦、坦桑尼亚、缅甸等国。显然安全原因是迁都的首要因素。迁都的另一个坚定理由是发展问题。譬如巴西,迁都是为了首都的经济扩张,尼日利亚等国迁都则是因为发展的不均衡导致首都人口过度膨胀,资源和当地的基础设施难以应付。

巴西政府1956年在中西部戈亚斯州的一片荒原上选中了新都的地址,1960年从里约热内卢搬到巴西利亚。新首都经过科学规划与设计,由当年十几万人口的小城,发展成为一个拥有200余万居民的世界名城。时至今日,巴西利亚的GDP在拉丁美洲的城市里排名第5,在巴西则排第3。 人均GDP是拉美大城市中最高的。作为全世界最大的20世纪以后建成的城市,巴西利亚不见古迹遗址,也没有大都市的繁华与喧闹,但其充满现代理念的城市格局、构思新颖别致的建筑以及寓意丰富的艺术雕塑,1987年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巴西新首都人均绿地100平方米,为世界之最。而它的发展一直受到政府严格的控制,城内各行各业均有自己的“安置区”。为保护“飞机”形状不被破坏,城内不准建新住宅区,居民尽量分布在城外的卫星城里居住。

由于过分强调功能分区,使得节假日里城市中的行政、商业、体育等功能区域过于冷清,缺乏活力和生机,很多设计有些“好看不好用”。在巴西人眼中,这不是一个理想的生活城市。巴西利亚绝对值得一看,但一天就足够。大部分跨国企业总部都不在巴西利亚,而选择了巴西最大城市圣保罗。而很多官员因为不愿放弃里约海滨的精彩生活,宁愿辞官。
而巴西享受新首都带来的红利长达近40年。新首都建成后,巴西经济一度高速发展,创造了奇迹。但很多问题不是迁都能够解决的。2014年起,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悬崖式的暴跌,2015年巴西经济陷入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大的衰退。面对财政恶化、货币贬值、失业增长的严峻局势,急需展开一场“经济改革”。巴西总统罗塞夫被弹劾停职180天,而里约奥运会马上将如期而至,巴西利亚作为“文艺青年”,恐怕最想做的就是找个地方静静。
缅甸2005年11月宣布迁都,官方给出的理由是“仰光是当年殖民统治者给缅甸确定的首都,并不代表缅甸人民的意志。缅政府决定迁都彬马那,是由于它位于缅甸国家版图的中心部位,放射能力强,有利于政府施政。”而外界分析则认为,缅甸迁都是因为担心美国攻击,仰光濒临安达曼海,一旦受到美国强大海空军的打击,便退无可退,迁到彬马那,依托周围丛林山地,可进可退,安全感大大增强,更有战略安全优势,还有说法称政府北迁是想解决对北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问题,民间信仰“风水”的人则认为迁都是遵从天象的安排。

新首都有一个新名称:“内比都(Nay Pyi Taw)”。“内比都”是缅甸古语,意为“京都、都城”。“内比都”位于仰光以北 390公里,属缅甸中部。从“内比都”再往北320公里是缅著名古都曼德勒。“内比都”座落在勃固山脉与本弄山脉之间锡塘河谷的狭长地带,北依山势,南望平川,战略地位重要。全市总面积2724.75平方英里,人口924608人(2006年)。主要居民为缅族。农业和林业为支柱产业。而拥有300万人口的仰光作为“和平之城”,主要作为经济文化中心而存在。
但缅甸迁都也造成了很多不便。新首都基础设施建设远逊旧都仰光,教育、医疗、商业、交通以及生活娱乐等相关社会服务设施不到位,很多政府中下层公务员没有把“家”一同搬来,忍受“骨肉分离”之苦;各国驻缅外交机构多数仍旧驻在仰光,形成与缅政府“隔离”状态,与缅官方接触、交往、办事更加困难重重;在缅的外国公司需要经常往来于仰光和新首都之间,所花费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不知要比原来多出多少倍;按照规划,新首都的行政、军事、商业、生活等不同区域将相对独立,相隔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因此新首都规划面积要比原首都仰光大出9倍,迄今仍旧没有完成建设。最近去过新首都的人讲:“这么多年,内比都还是老样子,没有人气啊,冷冷清清。很多大街空荡荡的,偶尔可以看见几辆车。去内比都的基本上都是办公事,且必须跟各个部委接洽后才能去。”
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哈萨克斯坦20世纪90年代将首都从阿拉木图迁到阿斯塔纳。隐情就是欲借此平衡全 国范围的生产力分布,打击俄罗斯裔居多数的北部地区的分裂势力,从而“扭转一个多世纪以来的俄国殖民政策”,推动哈萨克人移居俄裔为主的北部。阿斯塔纳成为首都以后,人口增加了3倍,目前有75万人。城市规划者认为,2030年这一数字有望上升到120万人。该地人口的平均年龄大约是30岁。

阿拉木图的劣势是太靠近南部边境,城市发展空间有限,并在地震带上。不过,尽管阿斯塔纳经过多年建设和国家大量投入,已成为一座崭新的城市,但那里生活成本高,冬天气温可低至零下摄氏50度。时至今日,阿拉木图仍是哈文化和经济中心,是哈最大城市,人口接近阿斯塔纳的两倍。最近哈政府提出将阿斯塔纳建设成“地区金融中心”的口号,有消息称哈国家银行将迁往首都,在哈外企也都要求必须在阿斯塔纳设点。但探客认为,政治口号往往敌不过经济规律。

韩国建设新行政首都则主要出于安全因素,而经济因素也不可小觑。首尔占韩国国土面积的0.6%,GDP却占21%,大部分的中央国家机关、83%的国营企业、91%的大企业和近50%的国民人口都在此,产生了房价高企、教育资源紧张、交通堵塞等问题。而首尔距离三八线只有40公里,战略纵深极浅。朝鲜部署了上万门大炮,一旦战争爆发,该城就会变成一片火海。更严重的是,总统府、国防部等中枢机构都在朝鲜火炮射程之内,号称在朝鲜大炮射程之外的江南区房价则居高不下。

为解决“大城市病”,韩国主要国有企业、机构也开始向地方分散。韩国决定将国务总理室等16个政府部门和20个附属机关搬迁到位于中部、距离首尔120公里的世宗市。世宗距首尔120公里,但有时开车往返要四个多小时,一些跑通勤的公务员表示:“习惯了,但还是有很多不便。”而两个首都的并存造成很多政府人员和办理手续的国民在两市之间长途跋涉,造成行政效率低下,有悖迁都的初衷。

首尔固然集中了太多的功能,城市病突出。但把首都部分功能迁到其他地方,只是意味着权力中心的转移,附着在权力身上的其他功能没有剥离。世宗去年的土地价格涨幅为15.5%,已经说明这个问题。新都正走上首尔的老路,几十年后,又是一个城市病缠身的地方。迁都并非解决“大城市病”的唯一选择。

迁都不是过家家,两德统一后,迁都用了近10年。1991年,柏林以18票的微弱优势击败波恩,成为新德国的首都。直到1999年8月25日,德国总理施罗德才按计划搬入柏林的临时总理府办公。根据迁都计划,不仅有一大批机构将从波恩迁往柏林,同时也有不少机构将迁出柏林,如联邦行政法院、德国国际发展基金会等等。有不少不愿离开波恩。为解决就业问题,政府还搞了一个就业岗位交换中心。对那些愿意随政府一起搬迁的官员和职员,政府自然积极鼓励。为尽量减少其经济损失,联邦政府提供一系列补贴。

德国的迁都,是政府致力于将原来的西德和东德融合成一个国家的重要标志。两德统一以来,德国政府向东部地区转移了约2万亿欧元的资金,但整体而言,德国东部大部分地区与西部地区还有较大差距。直到现在,德东部地区经济仍落后于西部。东部失业率平均12%,高出西部将近一倍,人均工资收入也仅达到西部的85%,退休金的差距则更大。两地民众心理上的隔阂是更为严重的问题。只有48%的西德被访者认为统一利大于弊,而2/3的东部居民认为自己受到二等公民的待遇。

看看严谨认真的德国人用了将近20年都没有摆平“迁都后遗症”。而轻言迁都的人,根本没有想到这是一场面子好看钱包难看的烟火。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一些小团体为了满足自身的要求,会放大目前的缺陷,而夸大作出改变之后的效果,其实他们想的不外乎就是在改变的过程中寻找机会渔利,至于改变的结果怎么样,往往由社会的最底层来承担。(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4-12
巴西、哈萨克、南非、缅甸等。
第2个回答  2017-04-12
法国在二战时迁都过,国民党时期也迁都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