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如何打造成熟的IP产业链?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12-26

从“中国诗词大会”,到“见字如面”、“朗读者”,近来一些文化节目引爆了社会会的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开始发挥独特的魅力。网络文学式,也因其承载的中国文化内涵,成为当下最受年轻人喜爱的文学形式,也成为影视剧大IP的发源地。

当IP遇到未来

网络文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于文化传播来说,最深刻的影响莫过于技术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传播交流方式。人与人的传播模式从人际传播、大众传播演变为今天的网络交互式传播。传播媒介的改变影响了人们接受讯息的方式,对于其承载的内容产品也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网络文学”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产生的。

在全球网络化的浪潮中,中国的“网络文学”显得尤为一枝独秀。这不仅是因为网络文学生成的先天基因与金庸、古龙等报刊杂志连载的武侠小说不同,也与钱钟书、巴金等出版社出版的社会现实小说不同。因为网络文学是伴随着互联网的诞生兴起,因此网络的交互性深植于网络文学之中,令网络文学需要有很强的粉丝互动效果。而作为同一网络阵营的ACG文化对网络文学的表达方式也有很深的影响。

文化产业作为中国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起源于互联网的网络文学无疑成为中国“走出去”战略中“文化软实力”阵营的重要代表。同时基于网络文学受众拥有年轻化、广泛性等特点,网络文化的创作与传播还担负着一定的社会教化功能。因此从网络文学这个切入点入手去思考中国IP的未来,是一个很好的视角。

中国网络文学存在哪些优势?

为什么能够在世界网络文学中异军突起?

网络文学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

如何发展和保护文化产业IP,使之成为中国软实力的强有力支持?

中国网络文学的典型魅力

类ACG架构和特有的中国符号

中国的网络小说能够在国外迅速的占领市场,是因为其具备了吸引网络文化受众群体的两个基本要素:类ACG架构和中式符号。

作为网络小说的主力受众,他们是这样一类人群,伴随着ACG(动画、漫画、游戏)或是武侠小说长大,喜欢跳脱现实幻想,对现实之外充满了憧憬。同时伴随着网络长大的这群人,不喜欢过于厚重冗长的表述,更倾向于快速轻松的文学架构。

而中国网络小说的崛起正是把对了这部分人群的脉搏,在题材和写作形式上融入了很多类ACG的表达方式。比如拥有广大受众群的仙侠类网络小说,就为读者打造了一个完全区别于现实的魔幻世界,这是在动漫作品中才能够体现的二次元思维。还有诸如穿越重生题材的网络小说,也为读者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性”的想象空间。

另一个让中国网络小说魅力升值的要素是典型的中式符号。这一点表现最为明显的是武侠小说式的“江湖文化”。在“江湖文化”中不仅有出神入化的武功绝学,还有融入了中国五千年思想文化亮点的侠义、忠义、礼仪以及和美国文化有中个人英雄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大侠情节”。这些典型的中式符号不仅对于中国受众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其独特性和贯通性让中国的网络小说能够在外国市场迅速地异军突起。

用世界的方式写好中国的故事

网络文学在外国市场的快速蔓延,为中国文化软实力“走出去”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怎样用世界的方式写好中国的故事,是大数据背景下,文化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以网络文学为例,传播的速度和广度是衡量其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因此受众的互动感受成为网络文学创作者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即选择适当的题材、表述方式和表现手法以期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例如《盘龙》这部首次在世界舞台大放异彩的网络小说,利用通俗的表达方式,构筑了一个西方思维中的魔法世界,其人物命名和设定也考虑到了欧美读者的思维习惯,让外国的读者很容易融入进故事情节中来。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除此之外,想要在世界文化的大环境中独树一帜还需要保有中国特有的中式符号,这一点不仅局限在网络文学的创作中,也适用于其他文化作品的创作。例如《功夫熊猫》和《大圣归来》文化传播中典型的范例。《功夫熊猫》利用中国特有的元素熊猫作为主角表达了美式个人英雄主义的思想,而《大圣归来》则是采取了中国的传统故事《西游记》作为题材,利用迪士尼动画式的表达方式,宣扬了中国文化中的礼义仁爱思想。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大数据环境下的IP估值和保护

大数据环境的时代背景下,文学创作的知识产权估值和保护面临着新的挑战。以网络小说为例,如何合理评估其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成为一个非常热门的课题。同时,脱离了传统报纸发表、出版社出版模式的文学传播方式,如何保护网络文学的知识产权也成为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类似于ACG文化,网络文学也存在长尾效应,这包括网络文学纸质化、影视化以及周边产品的崛起等。如何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模型去评估大数据环境下的网络文学IP价值,是将网络文学市场化的重要桥梁。例如《琅琊榜》《甄嬛传》这样的网络小说,正确的估值可以带来更广泛的传播和更高的经济价值。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另外,不同于传统文学的发布模式,目前中国大部分网络文学作者对于IP的保护认识仍然不够,整个中国的网络环境和受众环境也没有形成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氛围。这种现状对于中国网络文学甚至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将会形成严重的阻碍。

对于IP的估值,我们可以期待创立一套合理科学的分析体系,而对于IP的保护,我们更需要促进相关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和执行以及改善社会环境对于这个问题的认知和认可。

第2个回答  2017-12-26

热门剧集《甄嬛传》也涉嫌抄袭

最近一阵子《锦绣未央》被指涉嫌抄袭闹得沸沸扬扬,但却没能阻止其改编为热门剧。在电视剧热播过程中,又不断有网友指责原著作者抄袭,一些“看不下去”的编剧众筹10万诉讼费将其原著作者告上法庭。

有业内人士将网络文学抄袭泛滥却被影视行业热捧的现象称为“盗墓文化”,网络文学抄袭背后到底深藏什么不为人知的事情?抄袭泛滥难道就治不了了吗?

翻着花样抄袭,让甄别“原创”好难

《锦绣未央》涉嫌抄袭为何能引起轩然大波?一方面因其是一部非常典型的“拼凑”文;另一方面则因作者和相关利益方对读者反抄袭诉求的漠视甚至傲慢,引起了大众的反弹。因这一事件具有典型性,通过对《锦绣未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网络小说是怎么抄袭的。

从“言情小说抄袭举报处”所做的工作来看,270万字的《锦绣未央》与200多部小说的内容高度重合:故事的框架抄《长歌天下》;女主人设抄《身历六帝宠不衰》《祸国》等;女主进宫后抄《甄嬛传》《步步惊心之庶女皇后》等;朝堂情节则抄《官居一品》等;谋权和宫斗抄的是《帝王业》《军师联盟》……如此抄袭,也让该小说作为“样本”进入了反抄袭志愿者的视线,以上是几十位志愿者花费3年多时间逐字逐句甄选出的该小说抄袭部分。

其实,网络文学中很多抄袭小说大多是这样操作的,这也是“低级抄”。高级的抄袭则是抄原作的故事主线、人物设置,换成自己的语言,加入一些细枝末节后再推进一遍情节。大量雷同的类型小说都是这样“创作”出来的,比如种田文、重生文等,有着相似的套路和思路。

行业自盗,成为网络文学毒瘤

其实,几年前的《甄嬛传》《花千骨》等大剧,都曾经被指涉嫌抄袭。在网络写作群体中,确实存在很多版权意识淡薄的写作者,其中不乏大牌作者。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尤其是一些早期写作者,看到别人的故事情节、创意很好或者文字描写很美,就会拿过来“借用”,很多作者都是互相“借鉴”的。也有很多作者借鉴《红楼梦》(旧版新版)《金瓶梅》,导致网文中不少作品似曾相识。当作品出名、人红了之后,涉嫌抄袭的事情就盖不住了。

有网络写作者透露,其实不少网络文学平台都有反抄袭措施,如签协议约束作者。经读者举报,对比后发现抄袭属实后,网站会将抄袭部分删除,如果抄袭很多则会要求作者修改后继续连载。

有些网站和作者也有应对“借鉴”的措施:如果想借鉴原创者的故事梗概、人物设置或者小说世界观的架构,要出资向原创者购买这部分内容。不过这种情况是少数,普遍情况是,很多写作者抄袭了,打死都不会承认,直到被法律判罚抄袭仍不道歉,如于正、郭敬明[微博]等。

嚣张的抄袭者、文学网站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资本的庇护等因素,让抄袭已成为网络文学的一颗“毒瘤”。

法律与监管联手,让抄袭者不敢下手

《锦绣未央》明目张胆抄袭被爆后,仍有不少粉丝为其洗地:“能抄200多本,说明作者博览群书”“被抄袭的人应该感谢它,如果不是这部剧让他们出了一次名,我都不知道还有那些小说”。网上这类言论比比皆是。一些网友版权意识的缺失,甚至本末倒置的现状,不禁让人感到心寒。

对网络文学存在的这种抄袭乱象,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刘志全认为,不能出现了抄袭再法律维权,诸如作家协会、出版业协会、影视行业协会等,应该有独立的诚信调查机构,并尝试建立联动的诚信黑名单制度。“面对抄袭泛滥的境况不作为和沉默,才是最大的失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