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然和实然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4
早上看理想推荐的一档新课程《思辨力35讲:像辩手一样思考》,主讲人是耶鲁管理学院硕士、奇葩说辩手庞颖。

吸引我的是嘉宾推荐说,和别人交谈经常语塞、面红耳赤,事后才反思,我要是这么说、这么说就好了。

我回顾自己这大半生,一直对自己嘴笨深信不疑。现在想来,可能不是嘴笨,而是思辨能力欠缺,无法快速捕捉到对方话语的要点和漏洞,更无法快速反击。

这一点目前看有所缓解,至少在和一些朋友聊天的时候,能快速捕捉对方想表达的主要思想,而不是在话题外兜圈子。

但面对有些挑战或攻击性的谈话,我经常束手无策,或者说底气不足。

听庞颖说,其实不论辩论什么,底层逻辑就那么几个。这句话让我振奋。至少我找到了解决困难的要点,从基础逻辑入手,总能让自己在辩论中少些错误,多写机会。

今天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应然”和“实然”的理解。

应然讲的是,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好的、对的、值得追求的。

实然讲的是,对现实的描述。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人说,他不该然”表述,事情没发生结果之前的表述。另一个人说,他杀人了。这就是“实然”的表述,陈述的是事实,也不用说好不好了。

在生活中,应然不等于实然,最多是实然形成的某个因素。

比如,被误解的“存在即合理”。很多人试图用实然层面上得存在来论证应然层面的合理。 

但黑格尔这句话的愿意是,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其中合理,并不等于应然上的正确,只代表是有原因的、可被归因的、有迹可循的。

更多时候,人们谈论要点只是用了某个符合自己价值观和需要的应然条件,去替代实证罢了。

庞颖最后的建议是,实证交给科学家,应然留给我们。应然更多理解为我们如何看待一件事,为了避免片面看待一件事,尽可能跨学科、跨经验、跨思考维度去理解,虽然人脑不是计算机,不可能全部掌握,但至少可以相对减少片面陈述的可能,让自己更客观和豁达。

其实更重要的是让自己更具有包容性,理解别人知道的,也理解别人不知道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