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两句文言文怎么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8

1. 两句文言文翻译

1、家中窥见(这种情形)的人,都诧异惊愕,不能猜测我的意图在哪里。

2、于是想到我对书(的痴迷),确实与刘伶对酒(的痴迷)没什么区别,正当心刚刚发誓却又随即违背。

译文:

在堂屋左边打扫出一间屋子作书斋。窗明壁白,很是淡泊。摆了二个几案,一个摆上笔墨,一个摆上香炉、茶碗之类的东西。一把竹椅,用它来坐;一张大床,用它来睡。各有四个书筒书架,古今的典籍都放在那里。还有琴、磬、鹿尾拂尘等什物,都杂放在附近。

早晨刚起床,就不戴帽子拂去几案上的灰尘,把水倒进砚台里面,研磨好墨和丹砂、铅粉,把笔蘸饱满做好准备。随意抽出一卷书,靠坐在案边读起来。一会儿读到自己有领悟的地方,就用笔在纸上尽情批注,书上的字迹大半因此而看不清楚了。有时候唱起歌来,有时候发出感叹;有时候大笑,有时候哭泣;有时候生气痛骂,有时候郁闷得要死;有时候大声叫嚷口称痛快,有时候是连连惊叹感到诧异;有时候躺着静静思考,有时候起身一阵乱跑。看见这些情景的仆人都害怕惊诧,猜不出我是什么意思,于是偷偷地议论,等到我渐渐平静下来,才散开离去。婢女送来酒和茶,都记不得端来喝。有时候不小心碰到,打翻后弄湿了书本,就很生气地责骂,婢女后来也就不再端来了。有时候过了时间我还没有吃饭,也没有人敢上前请我去吃。只有妻子有时隔着门帘观察我,找到间隙才走进来,说:“时间已经是正午了,可以吃饭了吗?”我答应了。妻子离去后,又忘掉了。汤、肉都凉了,多次拿去重新加热等着我去吃。等到去吃饭仍然带着一本书一道前往,边吃边看,汤和肉即使凉了,或者味道都快变了,也不察觉。甚至有时误用一双筷子在读的书上乱点画,过了许久才醒悟过来不是笔,妻子及婢女们没有不偷着笑的。晚上读书常常到午夜,回头看仆人,没有人在旁边,一会儿身边鼾声震响,起身一看,他们都散乱地睡在地上了。

有客人前来看望我,名帖送进来后,碰上我正在校读书籍,没有立即出去见客人。客人等我久了,就非常生气责骂起来,或者要回他的名帖,我也不知道。大概是因为我的性情急躁,家里的人禀告事情时间不恰当,就大声呵斥并把他赶出去,而事情的紧急舒缓不加过问,因此匆忙之中没能告诉我。家里的盐米等琐碎事务,都是妻子掌管,很有秩序,因此我没有什么顾忌和忧虑,读书的嗜好越来越怪僻。

一天我忽然自己悔悟了,打算发誓戒掉它,就同妻子商量。妻子笑着说:“你不会是仿效刘伶戒酒的方法,只不过是要骗得我的酒肉,弥补五脏的辛劳吧?我也只能坐看你沉湎在书籍之中,而不能够帮助你实现你的打算。”我很失望,不高兴了很久,于是想到我对书,确实同刘伶对酒没有差别,正担心刚发誓随即就要违背;况且我嗜好的是文字,不依然靠女人来治愈吗?于是我笑着回答她说:“像你说的那样也是很好的,只是做李白和周太常的妻子不容易啊!”于是不再提戒掉嗜书,而是采用她的语意来为我的书斋起名,叫做“醉书斋”。

2. 两句文言文翻译

个人意见:

1:都要苦累他的身体,勤奋地使用他们的力气,春天耕种秋天收获,用(所产的粮食)来养活全天下的人。

2:工者制作器物供给使用,商人用运输使得各地有无互通,他们都有对人民便利的地方。

两句都出自郑板桥的《范县暑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是将世间四种人排了次序,依次是:农工商士,这就提出了他的重民的思想。

十月二十六日得家书,知新置田获秋稼五百斛,甚喜。而今而后,堪为农夫以没世矣。

我想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而士为四民之末。农夫上者种地百亩,其次七八十亩,其次五六十亩,皆苦其身,勤其力,耕种收获,以养天下之人。使天下无农夫,举世皆饿死矣。吾辈讲书人,入则孝,出则弟,守先待后,得志,泽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见於世;所以又高於农夫一等。今则不然,一捧书本,便想中举人,中进士,作官如何攫取金钱,造大房屋,置多田产。起手便错走了路头,后来越做越坏,总没有个好结果。其不能发达者,乡里作恶,小头锐面,更不可当。夫束修自好者,岂无其人?经济自期,抗怀千古者,亦所在多有;而好人为坏人所累,遂令我辈开不得口。一开口,人便笑曰:「汝辈书生,总是会说,他日居官,便不如此说了。」所以忍气吞声,只得捱人笑骂。工人制器利用,贾人搬有运无,皆有便民之处;而士独於民大不便,无怪乎居四民之末也,且求居四民之末而亦不可得也。

愚兄平生最重农夫。新招佃地人,必须待之以礼。彼称我为主人,我称彼为客户;主客原是对待之义,我何贵而彼何贱乎?

吾家业地虽有三百亩,总是典产,不可久恃。将来须买田二百亩,予兄弟二人,各得百亩足矣,亦古者一夫受田百亩之义也。若再求多,便是占人产业,莫大罪过。天下无田无业者多矣,我独何人,贪求无厌,穷民将何所措手足乎?

3. 翻译两句文言文

“天帝使我长百兽”一句,出自西汉刘向的《战国策·楚策一》。原文如下: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成语“狐假虎威”,就是从这则寓言中来的。

这里,“天帝使我长百兽”中的“长”,读zhǎng。通常,“长”有两种读音,一是读cháng,表示“长度”、“很长”的意思;二是读zhǎng,表示“成长”、“首长”的意思。这里的“长zhǎng”,就是“首领”的意思。但这里是将名词当做动词用的,是“当首领”的意思。

这句话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后,意思是:天帝已经命令我做百兽之王了。

老虎不知道小动物是因为怕它而逃走,以为是他们害怕狐狸逃走。是狐假虎威的故事吧??

4. 求两句文言文翻译

(1)浩独恭勤不怠,或终日不归。

只有崔浩慎守职事,努力不懈,有时还成天不回家。

(2)今不劳兵马,坐观成败,斗两彪而收长久之利,上策也。 现在不辛劳兵马,坐观他们的成败,两虎相斗而我们收取长久的利益,这是上策。

《现代汉语词典》“彪”的第1义项为:小老虎,比喻身材高大。

《汉语大字典》“彪”的第5义项为:老虎;小老虎。如:彪口(即虎口);彪尾。《古今韵会举要·尤韵》:“彪,小虎也。”北周庚信《枯树赋》:“熊彪顾盼,鱼龙起伏。”唐韩愈《崔十六少府摄伊阳》:“下言人吏稀,惟是彪与虥。”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爱骑一疋白马,如彪虎。”

《辞海》“彪”的第2义项为:小老虎。庚信《枯树赋》:“熊彪顾盼,鱼龙起伏。”

《辞源》“彪”的第2义项为:虎。北周庚信庚子山集一枯树赋:“熊彪顾盼,鱼龙起伏。”彪,一本作“虎”。

《高级汉语词典》“彪”的第3义项为:虎,幼虎。熊彪顾盼,鱼龙起伏。——庾信《枯树赋》又如:彪虎(猛虎);彪口(比喻险要之地)

《汉语大词典》“彪”的第4义项为:虎。北周庾信《枯树赋》:“乃有拳曲拥肿,盘坳反覆,熊彪顾盼,鱼龙起伏。”《南史·檀珪传》:“饥彪能吓,人遽与肉,饿驎不噬,谁为落毛。” 唐韩愈《崔十六少府摄伊阳以诗及书见投因酬三十韵》:“上言酒味酸,冬衣竟未擐。下言人吏稀,惟足彪与虥。”

由上可以看出,“彪”字作“虎、幼虎”解是没有问题的。

而就这句话本身来看:

《魏书》卷三十五列传第二十三:……斗两虎……

《北史》卷二十亿列传第九:……斗两彪……

《通志》卷一百四十六:……斗两虎……

因此,这句话在古代就是不统一的,有作“彪”也有作“虎”的,也就是说这两者都是对的,不必过分拘泥于此。这里的“彪”和“虎”是同义的。

5. 两句古文翻译

扬汤止沸 汤就是水!

忍 残忍

蛛与蚕曰:“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口吐经纬,黄白灿然,因之自裹。蚕妇操汝入沸汤,抽为长丝,乃丧厥(读音jue二声,之)躯。然则,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

蚕答蛛曰:“我固自杀,我所吐者遂为文章,天子衮(读音gun三声,帝王祭拜宗庙时所穿的礼服)龙,百官绂(读音fu二声,缝在长衣前面的服饰,是祭服的服饰)绣,孰非我为?汝乃枵(读音xiao一声,空虚)腹而营,口吐经纬、织成罗网,坐伺其间。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而以自饱。巧则巧矣,何其忍也!”

蛛曰:“为人谋则为汝;为自谋宁为我。”

嘻,世之为蚕不为蛛者寡矣夫!

翻译:蜘蛛跟蚕说:“你饱食终日,一直到老。丝吐成经纬(织成茧),颜色黄白灿烂,于是将自己裹缚。养蚕的

妇人将你们放进沸腾的水中,(你们)就丧失了性命。但是,你们的巧只适合用来自寻死路,不是太蠢了点吗?”

蚕回答蜘蛛说:“我的确是自寻死路,(但)我所吐的丝就成了花纹和彩绣,帝王礼服上的(绣)龙,百官祭祀礼

服所绣的服饰,哪样不是我做成的呢?你是空着肚子营造(网),口吐经纬(的丝)、织成罗网,在那上面等候。看见蚊

虫蜂蝶经过,没有不杀(了)它们而(让)自己(吃)饱(的)。巧是巧啊,多么残忍啊!”

蜘蛛说:“为别人着想就做你;为自己着想就做我。”

唉,世上做蚕不做蜘蛛的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