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评价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5-23

梁漱溟,这位“只发言,不行动”的伟人,自认有几分影响力。1953年,他与毛泽东因总路线问题发生冲突,毛泽东尖锐地指出梁漱溟没有为国家建设做出实质性贡献,批评他对抗美援朝持反对态度,认为他仅凭欺骗性资格成为政协委员。梁漱溟对此评价“雅量”,即承认正确与否的态度,认为我们可能没有他那样的“雅量”。

梁漱溟的人生充满了起伏,他参与过历次运动,包括“文革”期间与政治朋友的交往。他深得佛学熏陶,却仍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如在墙上画画和集体挖防空洞。尽管经历了不少苦难,如房子被占、被打压,但他始终保持乐观,认为这些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梁漱溟被誉为新儒家代表和学界泰斗,他倡导的乡村建设运动旨在融合东西方文化,试图复兴中国文化。他坚持自己的哲学追求,即使在佛学和儒学之间徘徊,也始终以解决中国问题为目标。他的教育方式宽松自由,尊重孩子们的自主选择,认为“只有志业,没有职业”。

晚年,梁漱溟对于给自己添加的学者、哲学家等头衔持有保留态度,他更愿意被人记住他的思想和行动。他曾表示,自己与哲学无缘,只是误打误撞进入哲学领域,不断在问题中生活。他的教育理念影响深远,即便在政治试验中也体现了同样的精神。

与毛泽东交往中,梁漱溟的直言不讳导致了1953年的争议,但毛泽东给予他“出路”。梁漱溟晚年反思,承认自己当时的不当,但也坚持自己的观点。他的一生,充满了思考、挑战和坚持,直至95岁高龄,成为了一个罕见的生存奇迹。
扩展资料

梁漱溟(1893—1988)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著名学者、国学大师,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梁漱溟受泰州学派的影响,在中国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并取得可以借鉴的经验。著有《乡村建设理论》、《人心与人生》等。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