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生动具体的作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8

1. 怎样使作文写得具体生动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是说“米”的重要.可是,一旦找到了下锅的米,就自然应该考虑煮饭的问题了.写作何尝不是如此,有了“米”——平淡的材料,就得设法把它“煮”成香喷喷的“米饭”——文章,也就是得把语言写生动些,让人“吃”起来津津有味.究竟怎样才能把平淡材料写生动?仔细读一读王娅同学的《我为“象棋”掉眼泪》一文也许对我们会有启示.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能使平淡材料生动.如当“我”“棋”开得胜时,“喜上眉梢”;在决胜局中,小作者写对方“就像吃了熊心豹子胆,竟敢派他的‘炮’来惹我的‘马’”,这些比喻十分生动,突出了“骄傲将军”的特征.再看下面一段话:“我先派‘车’冲锋陷阵,扰乱敌营,然后遣‘炮’左移埋伏,接着就火速‘开炮’,顿时对方的一个‘象’便命丧黄泉.”你瞧,一次平常的象棋对垒,通过拟人的表现手法竟写得这般有滋有味,多形象呀!说话风趣幽默也能使平淡材料生动.如文章开头,小作者在交代了外号“骄傲将军”的来历后,便写“我”这个象棋高手在上星期却“演了一场‘关云长败走麦城’的悲剧”,这比写“这一次比赛我却输了”要生动多了.又如,当炮“吃”掉了对方的一个“象”后,小作者写道,“我”的“炮”被他的“车”压得成了“闷炮”,“转眼就去向阎王爷报到了”,这比直接说“我的‘炮’被他的‘车’吃掉了”生动得多.运用生活中常用的熟语(包括歇后语、谚语、成语、格言等)也能使平淡材料生动.如写到“……我正得意”之时,小作者笔锋一转,引用了对手所说“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偏行”这一俗语,真是恰到好处,意味深长,读来也琅琅上口,把人物的形象、个性勾画得十分逼真,让读者如见其人.。

2. 怎样写出生动具体的作文

对小学生来讲,初学写作往往有一定困难。

有些小学生写作文像挤牙膏,写几句,数数字数,字数若未达到要求就再写几句。这样写出来的作文犹如记帐,读来枯燥无味。

要改变这种困境并非难事,小学生完全可以把作文写得生动具体,有血有肉,让人读来朗朗上口。 要写好作文,除了要多看一些作文辅导方面的书,多利用节假日去旅游、参观,开阔眼界外,还可以试试几个实用易操作的妙招。

以一个小学生写《第一次炒鸡蛋》时一段文字为例,说说如何把作文写得生动具体。 原文:我先把鸡蛋敲碎,放进碗去,用筷子搅拌。

然后放入了盐。再点燃煤气灶,锅里放了油。

过了一会儿,把鸡蛋打进锅子,不停地翻炒,过了几分钟鸡蛋就炒好了。吃着自己炒的蛋,心里乐滋滋的。

妙招一:层层追问法。 我们可以通过自我提问来扩展情节,把情节写具体。

也就是多问自己几个“怎么样”。 问题1:你是怎么搅拌鸡蛋的? 问题2:点煤气时心情怎么样? 问题3:你是怎么翻炒的? 问题4:自己第一次炒的鸡蛋味道怎么样? 。

修改后:我先拿起鸡蛋,轻轻磕在碗沿上,一下就把鸡蛋敲碎了。

将蛋黄蛋清放进碗去,用筷子搅拌。然后放入了盐。

点煤气的时候心里很紧张,生怕那火苗会蹿出来。锅里放了油,过了一会儿,把鸡蛋打进锅子,拿起铲子把蛋一会儿翻到这边一会儿翻到那边,不停地翻炒。

过了几分钟鸡蛋就炒好了。我迫不及待地夹起一块放进嘴里,呵!稍微咸了点,可我吃着自己炒的蛋,心里还是乐滋滋的。

使用“层层追问法”时你一定要紧扣中心,在这个中心点上深入挖掘,形成作文的着力点。 妙招二:慢镜头回放法。

我们可以把一个场面或片段分解成几个部分,把人物的行动分解成若干动作,就像电影中的慢镜头一样,对每个部分、每个动作用“慢镜头”逐一定格,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使作文写得细致又深刻。 定格1:我敲碎鸡蛋时。

(敲了几下?面部表情?。) 定格2:我搅拌鸡蛋时。

(左手拿什么?右手怎么搅拌?。) 定格3:放盐时。

(放了多少?放了几次?。) 。

修改后:我拿起鸡蛋轻轻地敲了一下,没碎。

两下,还是没碎。我想:哼,我还敲不碎你?我加大了手劲,重重地一敲,这下敲碎了,可蛋黄都溅到我手上了。

把蛋倒入碗里后,我左手端起碗,右手用筷子把蛋黄打碎。然后我想,该放盐了。

我先放了一小勺,想起妈妈炒蛋时好像是放两勺的,于是我又添了一小勺。之后我点燃煤气灶,锅里放了油。

等油锅发出“嗤嗤”的声音时,把鸡蛋打进锅子,不停地翻炒。过了几分钟鸡蛋就炒好了。

夹起一块一尝,味道不错啊!吃着自己炒的蛋,心里乐滋滋的。 使用“慢镜头回放法”时你一定要抓住几个主要的场面来定格。

妙招三:多感官记录法。 俗话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就是说要调动多种感官去观察,写作文时也要调动自己的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让作文“声、形、色、味”俱全。 第一次炒鸡蛋,我们的各种感官,会有哪些感受呢? 1、眼睛:视觉感受。

(炒蛋的颜色,前后有什么变化?。) 2、鼻子:嗅觉感受。

(炒蛋的香味如何?。) 3、耳朵:听觉感受。

(鸡蛋下油锅时发出什么声音?。) 4、舌头:味觉感受。

(炒蛋过程中尝了咸淡吗?炒蛋的味道如何?) 。

修改后:我先把鸡蛋敲碎,放进碗去。此时蛋清和蛋黄是分离的,我用筷子把蛋黄打碎,等到蛋清和蛋黄融为一体再放入一些盐,接着再打,把鸡蛋液和盐搅拌均匀。

这时,我点燃煤气灶,锅里放了油。等油锅冒烟发出“嗤嗤”的声音时,把鸡蛋打进锅子。

这下油锅唱得更欢乐了。我赶紧用铲子炒,炒了一会儿,一股香喷喷的气味扑鼻而来。

过了几分钟鸡蛋就炒好了。我把鸡蛋盛到盘子里,尝一口,香香的嫩嫩的,味道好极了!吃着自己炒的蛋,心里乐滋滋的。

使用“多感官记录法”时你一定要写出自己独特、真实而合理的感受,这样能让作文在你的手下显得富有色彩,更吸引人。 妙招四:巧用好词修辞法。

准确地使用一些成语、好词,加入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可使你的作文更加形象、感人。例如:小心翼翼、垂涎欲滴、迫不及待、口味独特、回味无穷等。

修改后:我先小心翼翼地把鸡蛋壳敲破,鸡蛋流进碗里,蛋白是透明的,黏糊糊的,蛋黄是金黄的,蛋黄就像坐在荷叶上的小姑娘一样光彩夺目。第二步,我放入了一小勺盐。

然后用筷子搅起来,不一会儿就搅匀了。接着我点燃煤气,锅里放了油。

等油冒烟了我赶紧把鸡蛋倒进锅子,不停地翻炒。看着鸡蛋液慢慢地变硬,感到挺神奇的。

厨房里马上飘起了诱人的香味,令人垂涎欲滴。我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真是口味独特,回味。

3. 怎样指导学生把作文写生动、具体

一套和谐的作文教学法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新闻引路序列作文训练研究”最终成果综述 从提出理论构想迄今,我已对新闻引路序列作文训练进行了长达七年之久的苦心研究,取得的一系列阶段性成果被专家评价为“一套和谐的作文教学法体系”,“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施素质教育,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2002年,该项目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现将其理论体系简介如下: 一、重视积累 打好基础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百字新事”训练让语言积累、语感培养与思维发展直接源于生活,要求学生用百字左右的篇幅记录当天发生在身边的,或当天听过、读过、看过的新闻,做到语言精炼、流畅。百字新事与写作日记有着本质区别,不求长,不求多,唯求精,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写”方面。

阅读是一种特殊的生活,“剪报作文”训练要求学生每天剪报一篇,旁加对文章的点评、心得、联想,可从文章的主题与内容、情感出发,亦可从文章写作方式方法入手。这项训练既使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也为学生自主选择读写材料、自主写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并落实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剪报作文与写作读后感有着本质区别,后者重在“感”,而剪报作文则重视了学生的评价能力,不仅在于对写作内容的“感”,还在于对写作的内容、过程与方法的“评”,体味文章成功之道,树立自己的作文标准。 上两者交替进行,让学生直接或间接地从生活中吸收营养,也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

二、新闻引路 轻松入门 笔者认为,作文训练应当经历“掌握作文特点—掌握写作方法—不断练习中提高作文能力”三阶段,因此而设计的“新闻引路”作文训练序列(新闻写作训练—想象能力训练—思维能力训练—语言优化训练—研究性作文训练)中,“新闻写作训练”着重让学生掌握作文特点和写作方法,而想象、思维、语言优化、研究性作文训练让学生在不断练习中提高作文能力。 作文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但小学到高中老师需不断重复。

“新闻引路”以结构模式简单规范(一般为倒金字塔式)且易于掌握的新闻(消息)写作训练帮助学生快速闯入作文王国,牢固把握作文内容与情感真、新,语言简明精炼等特点,并从此成为习惯。 新闻写作对真实性的严格要求可规范学生运用典型事例写出真情实感;对新闻价值的严格要求可规范学生写出新意并进而培养创新精神;准确、精炼、生动的新闻写作语言要求为改变学生华而不实的“学生腔”提供了训练机会;为把新闻 *** 实、生动而去观察、琢磨的新闻写作过程对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动机有很好帮助;散文式通讯和副刊文艺作品也为中学生学习文学语言找到了新天地。

语言是学生在潜移默化、朝花夕拾中积累起来的,包括老师在内,其他人都帮不上忙,所以重视想象与思维能力的训练成为最有效的作文教学内容,待学生有了一定语言积累再训练语言优化。郭沫若曾说:“于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化”,与普通快速作文法相比,“新闻引路”作文训练序列通过想象、思维和语言优化训练求思维的广度与深度、语言的精度,迅速化解新闻的规范模式,不会造成模式化的恶果。

三、交给工具 四步成文 笔者认为:写作是一个“发散思维--聚敛思维--线性思维”的双重转化过程。即从写作目标出发,充分发挥观察、感受能力,从生活和头脑中联系各种知识、事物等写作内容是“发散思维”;选材、炼意、构思、谋篇,是连续不断地对已有材料与观点进行整理的“聚敛思维”过程;作者心里的东西变成文字,语言的“线性”特点(不同的字和话不能同时表达)就体现出来了。

基于此,笔者设计了4X积木式思维作文法。其基本步骤是:想(xiang)-选(xuan)-写(xie)-修(xiu)。

这一方法符合新课标指出的“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脑图是英国托尼·巴赞博士开发的全新思维方法,其要点是把主题词写在中心;把任何有关论点写上从中心点引出分支,不同类别另开分支并不断连接下去。

4X积木式思维作文法中,脑图被作为帮助学生思维的作文工具。步骤“想”展画脑图,实质是发散性思维,通过展开联想引导线索、丰富内容,由一事物作为触发点联系熟悉的生活和知识领域,并引导学生遵从相似联想、对比联想、接近联想等联想三法则对事物进行联想使文章内容全面、丰富;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结合连续思维使文章内容深刻。

步骤“选”完善脑图,实质是“聚敛思维”,要求学生按照“合题意要求、正确或合理、独到而新颖、利于发挥优势”的原则考虑写作内容写与不写、详写与略写、先写与后写,对内容进行归类。现代脑科学研究表明,大脑左半球负责加工线性信息,而右半球则负责加工形象性、结构性、层次性信息,脑图的引入避免了传统的列作文提纲的线性缺点,使作文选材、构思、立意过程呈发散性或聚敛性,更符合个人思维习惯,。

4. 教你怎样把作文写具体、生动

写具体 我们的家长朋友也许没想过,其实自己平时只要很随意的几个言行,便可以让孩子的作文有很大的改观,甚至在前期比学校里学作文取得的进步还要大,家长平 时只用在和孩子聊天时多问孩子几个和下面相似的问题,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提高在描写人物心理方面的能力,促使自己的孩子养成善于观察、思考和表达自己和他 人心理活动的好习惯,使作文变得具体生动: 1、在和孩子平时说话时,多问一些细节方面的问题,包括人物的动作,事件发生的过程,身边各种人和事物的小特点等等,并能在平时生活中很随意的做到,可以长期坚持。

2、遇到一些问题时,可以蹲下身来很和气和坦诚的和孩子说:"我知道你这样做肯定是有自己的原因的,能不能告诉妈妈(爸爸)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在孩子初步回答后,问一些更细微的情况。 3、(指着某个人问孩子)"看到那个人的动作了没有,猜猜看那个人现在心理在想什么?"当孩子回答完成后,问他(她)是为什么这么说,是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

4、"你能不能把自己现在的心情打个比方(比喻)给妈妈(爸爸)形容出来?" 如果能每天有意又很自然很随意地在聊天过程中注意问到这些问题,孩子又能认真思考并回答的话,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孩子便会养成在作文中会有意无意地充 分表现人物内心的活动的习惯,孩子的作文也将变得更加吸引人,而且不知道不觉中,孩子的观察、认知、思考能力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很多作文能力的训练,不是课堂上的知识传授和作文练笔,而是孩子良好思维和表达模式的培养和改变。

而家长的参与,是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保证的重要一环。 写生动 家长朋友可以通过我们介绍的简单的操作方法,在日常生活和谈话过程中很轻松地有意帮孩子写好作文,消化和加强本节(怎样将人物写得生动形象)所学的内容,并促进孩子多方面的发展。

1、平时和孩子聊天时多问问身边的人都有哪些特点,每次问可以选择不同的方面,比如说相貌、衣着、行动、语言、神态、性格等。在谈到前几方面的特征在 谈到时可以让孩子口头表达出来,前期主要以前五个方面的特征为主,等后期再和孩子一起谈论某人的性格特点,并要求他举相应的事例来说明,每个阶段进行两个 月左右。

这种做法不但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整体认识和思考水平,并将在以后的作文学习中起到良好的内在推动作用,学习和应用效果会明显好于其它人。 2、在孩子精力许可的情况下,要求孩子每周能写一篇小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孩子心里面想好的,让孩子自己起个名字,如果一个系列故事每次都能达到四百 字以上,半年内能超过十二篇的话,将会对孩子在作文中塑造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以及把握特定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特征都有极大的帮助。

孩子们会在以 后的作文中比较自由灵活地掌握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和技巧,使得他的写人作文更加出色和与众不同。 3、孩子作文中人物形象写得不够具体生动,往往是因为前面虽然概括地说明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但在文章中并没有列举具体事例,或是列举的事例不够具体。

这种情况除了在学习学习以外,家长的帮助往往来得更快效果也要好些。 假设孩子提到他们班有个同学特好玩的时候,你可以反问一下"你那个同学是不是真的很好玩呵,你为什么这么说,能不能举个事例说明一下",在孩子不情愿 或例子举得不够具体的时候,可以进一步强调:"你不举出例子来,别人是没法知道你说的是不是真是那样的,而且举例时要具体些才好。

" 只要家长朋友坚持在孩子说明某人性格特点的时候让他列举事例进行说明,时间长了,孩子养成了习惯,只要前面概括地说明了某种情况,后面自然会引证说明,养成孩子说话时有理有据的习惯,对孩子的思维发展和作文学习都是十分有好处的。

5. 写作文怎样才能写的生动具体

让语言鲜活起来,小朋友一定觉得很奇怪吧。句子怎么会活起来呢?别急,先看看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不一样,聪明的你一定会恍然大悟的。

1、天上的风筝很多。

2、天上的风筝真多呀!你瞧,有的像美丽的热带鱼在游来游去,有的像漂亮的花蝴蝶在飞来飞去,有的像长长的龙在空中飞舞……

看上面这两句话,你一定有所发现了吧?第二句中向我们介绍了空中有什么样的风筝怎么样,是不是活灵活现啊!风筝仿佛就在我们的眼前,不仅多,而且形态也不一样呢!这样一写,语言不就鲜活了吗?你是不是也很喜欢这样的语言呀!其实这就要小朋友善于观察,并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把看到的和你想象的联系起来,那语言就变得生动形象啦!你也来试试吧?

在咱们“作文魔法课”专栏里,有许多优秀的作文。这里,我们就挑选其中的一篇,看看这位小网友是如何将作文写具体、生动的,好吗?

6. 如何让学生把作文写具体生动

“写不具体”可以说是小学生写作文时存在的最突出而又最普遍的问题。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一是指导学生积累素材,为写具体提供丰富表象;二是读写紧密结合,教给学生写具体的方法;三是精心设计练习,帮助学生突破写具体的难点。

[关键词]:写具体 写作素材 观察能力 小学生初学作文,往往犯内容空洞的毛病,而且有的学生到小学毕业了,还只能写三、四百字。其原因都是作文写不具体。

如何指导学生把作文具体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指导积累素材,为“写具体”提供丰富的表象。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说明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

而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主要途径,是从事任何工作都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能力,尤其对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可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写作能力提高的关键。

1、指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 丰富多彩的生活、千姿百态的事物是学生写作的源泉,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多观察。不仅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还要用脑子去想。

要求他们时时留心身边的人物和事物,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充实、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学生一旦养成了随机观察的习惯,他们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就会不断增强,从而头脑里的材料也就越来越丰富,作文时便会“文思泉诵”,得心应手。

2、指导学生通过实物观察 学生凭空想象,是写不出真实感人的作文的。因此,引导学生观察时,也可把观察的实物引进课堂,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可以边观察、边思考、边表达、边练笔。

一次在写植物的外形特点时,我把学生带到校内的花坛边,望着满花坛盛开的菊花,学生个个欢呼雀跃,我乘机引导学生按照由上而下的顺序观察了菊花的茎、叶、花等各部分,又引导学生观察了花的形状、颜色等特点,通过仔细观察,再加上老师的及时点拨,学生入了门,上了路,改变了那种一上作文课就愁眉苦脸,无从下笔的局面。3、指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 小学生的阅历是有限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某中意义上弥补了这一局限性,有利于积累材料。

在活动中多观察,教师一定要现场指导,先让学生说观察到的事物,然后,纠正观察的不足及语言组织的不足,使学生及时、准确、生动地把观察到的事物“翻译”成语言,养成仔细观察,捕捉观察素材,认真思考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积累素材的能力。 第二,读写紧密结合,教给学生“写具体”的方法。

教育学家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教师应充分利用范文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知识和技能,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使学生逐步掌握写具体的方法。

如《鸟的天堂》这一课写作训练指导的侧重点是学习观察事物要注意静态和动态。在“读”的教学中,在分析“静”态时,先指导学生注意作者的观察顺序:远看“那是许多枝叶茂盛的榕树”、近看“真是一株大树”。

这里由远到近,由整体到部分。部分又分层次:“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

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指导学生分析动态部分时,注意动词的运用和写法。先写“面”,“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再写“形和声”,“有的站在树枝上叫,另一只又飞起来。”

最后写“点”:“一只画眉鸟飞了起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 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了静态和动态的描写特点之后,在作文训练中就运用所学进行仿写等训练,并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观察描写事物的方法去进行写作练习。 再如,写人的文章,主要让学生懂得如何通过人物具体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来塑造人物形象。

记事的文章,一般按事情发展的过程一步一步具体地写好事情的发生、发展、 *** 和结局;状物的文章,主要让学生掌握如何把握住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等,把事物的特征反映出来。其次,还可以结合具体的课文帮助学生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掌握写具体的方法,如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侧面描写、反面衬托等手法。

第三,精心设计练习,帮助学生突破“写具体”的难点。 教师应把观察、阅读与片断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指导学生片断训练中,运用阅读中学到的方法,把所见所闻中得到的材料写具体,如在前面读写结合一题中所说的那样。 无论写“见”还是写“闻”,指导时都应力图使学生写具体,要重视“细节描写”。

如写“清晨,我看见老人们在打太极拳”,有位教师就用提问法启发学生思考:清晨的天气怎么样?什么样的老人们在怎样的地方打拳?打拳时动作、姿势及其变化情况怎样?问题中的“怎(么)样”就是为使学生先具体回忆观察所得,以利在写出来时不仅有情节程序,而且有细节描写。要使学生明白,没有细节的描写,要具体生动是不可能的。

而要细节描写,就必须运用具体的回忆联想以及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视,听现象。有些文章还要重视“色彩描写”,描写色彩对写景的作用很大,是把文章写具。

7. 写描写的作用作文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它是小说、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同样,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成功的细节描写会让读者印象深刻,提高文章的可传读性。

用处: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等最重要的方法。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使文章的描写更加细腻,丰富。细节描写在文章描写中的地位看似闲笔或赘笔,信手拈来,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运用细节描写,要为表现人物性格、发展故事情节以及直接、间接揭示作品意义或主题思想服务。细节要尽量典型,富有表现力,能起到以一孕万、即小见大的作用。细节要真实。真实是艺术的生命。真实的细节,是现实主义艺术真实的前提条件。典型环境、典型性格,必须建立在细节真实的基础上。离开了真实的细节描写,就会失去感人的艺术力量。细节还要新颖独特、有生命力。例如,茹志鹃的《百合花》(五年制中学高中课本《语文》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运用细节描写法两处写到了通讯员枪筒里插的树枝,前呼后应,把通讯员天真、纯朴、面临战争不紧张、热爱生活、爱好自然等品性活生生地写出来了。此外,通讯员肩上撕破大洞,新媳妇准备缝,通讯员不肯;通讯员牺牲后,新媳妇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等细节描写,表现了新媳妇对通讯员牺牲的无比悲痛和深厚的军民鱼水之情。

细节描写分类:

服饰描写

环境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