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看的历史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8

1、中国近代史

内容简介

民国史家写史,少了些意识形态的牵绊。

少了些主观臆断。

本书以详尽丰富的史料,比较真实地还原了那段历史。

八十年后再版,证明了其价值。

本书一书是陈恭禄著作中影响最大的,时至今日,仍被公认为代表民国时代最高学术水准的中国近代史著作,是代表该时期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独立立场和观点的著作。

本书19章,近70万字,以叙述为主,分析辅之。

本书根据近代以来发生的大事,分为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民国以来状况等几大主题,为中国近代史架构了基本的叙述轮廓。

尤为令人称道的是陈恭禄尝试以一种公正的态度对待历史,他认为“本书论断,著者非诋毁时人,或为之辩护,不过以公平之态度,说明其立场”,比如在讨论中外冲突及中外关系等问题时,“对于侵略之罪恶,决不为之稍讳”,但更要以事实为根据,不能一味诋毁。

由于本书持论公允,资料翔实,详略得当,成为当时中国近代史最完善的教材。

2、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年~1911年)

内容简介

一些颠覆“常识”的史实以及晚清诸多改革失败原因的探究。

本书原为《剑桥中国史》的第10卷和第11卷,起自清代的道光时代,止于辛亥革命。

这两卷能够自成体系,可以单独成书,我们特先译出,以飨我国读者。

为了兼顾《剑桥中国史》原书名和它所论述的晚清时代的实际内容,此书定名为《剑桥中国晚清史》。

剑桥历史丛书的历际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

对《剑桥中国史》已出的各卷,国外纷纷发表过书评,予以肯定。

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截至出书前为止的西方中国史研究的水平和动向。

我们希望这两卷中文的出版,对促进中外学术交流能有所助益。

3、万历十五年

内容简介

这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

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

其间的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

《万历十五年》是一部改变中国人阅读方式的经典,是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融会黄先生数十年人生经验与治学体会于一体,首次以“大历史观”分析明代社会之症结,观察现代中国之来路,发人深思。

4、中国大历史

内容简介

以短短的二十余万字的篇幅,勾画了整个中国历史长达数千年的全貌。

本书中文简体字版自1997年面世以来,十来年里二十余次刊行而不衰。

作为一部成功的历史学著作,其读者面早已不限于史学界,作为华裔学者中比较突出的法国年鉴派学术代表人物,黄仁宇极善于从历史的细微末节人手,而又摆脱具体历史事件的束缚,找寻更为准确的历史时代特征,此即大历史观。

他强调将人物与历史大背景结合起来,且不放过人物的个性特征,从而使那些本来被史学界研究得很深的人物得以以新面孔再现于读者面前。

5、中国通史(1—7)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由台湾人编纂的普及读本。

简单明了,图文并茂。

少说教。

傅乐成撰写的《中国通史》一书,在台湾史学界影响颇大,日本史学界评价他“为一不可忽视的史学家”。

《中国通史》2010年在大陆首次出版,著名史学家许倬云先生写序推荐:“在中国通史之中,公认最好的一部作品。

相对于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傅著并没有特殊的史观,却十分重视经过考订的历史现象。

钱先生的大著,吸纳了顾炎武、顾祖禹、顾栋高、赵翼和钱大昕等人的著作,因此《国史大纲》中,埋藏了上百个可以作为博士论文的题目。

傅先生的《中国通史》,则是综合已经成定论的许多研究发现,做个总结。

两者各有长处,而两者也正可以在几十年教条主义的框架下,提供另外一些读史的角度,对读者绝对是有益处的。”

6、革命年代

内容简介

廓清历史,不忘使命。

《革命年代》这本集子所收的是我最近二十年所写的部分文章,最早的一篇写于1988年,最近的一篇写于2008年11月。

文章所论及的,无论是近代转型、孙科、还是延安的新话语、建国初50-60年代的社会变迁等等,都发生在一种叫做“革命”的大背景下,虽然每一次的“革命”的内容、目标不一;而文章的内容则涵盖国民革命、共产主义革命、“继续革命”,故以《革命年代》为书名。

7、读史求实

内容简介

世界上有两种“历史”。

一种是过去已经发生的事;一种是后人对过去发生的事情的认知。

本书共收录了作者杨奎松12篇读史文字,分为三编,从“读史”、“讨论”、“评论”三个角度对中国现代史进行了分层式的解读。

“读史”是作者对中国革命史中一些富有争议性的事件和过程的看法,“讨论”是作者回应其他学者对其的质疑,“评论”是作者对一些所谓的“历史学著作”的个性评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