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向梅老师《先懂孩子再懂教》主题讲座心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3
前天听了向梅老师的讲座,收获很大,我想写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和分享:

1.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向梅老师说:"我们要做智慧父母,否则很可能把手里的天才孩子培养成了庸才。"

对于这点,我非常认同,为什么同样的孩子,有的人会认为他是个调皮王或者大麻烦,而有的人会认为他是个天才?是调皮王也好,是天才也好,取决于你用什么眼睛去看,用什么样的心去感受,用什么样的智慧去引领。

智慧父母一定有双发现孩子闪光点的眼睛,有一颗愿意与孩子做朋友的心,也一定有能引导孩子挖掘潜力的智慧。

我自己也有两个孩子,大的六年级小的一年级,以前老师向我反映什么问题,我都会很紧张,第一反应是等TA回来要“好好收拾一下TA:"为什么上课开小差? 为什么作业本忘了带?为什么试卷不给我签字?。。。。" ,一连串的“为什么”确实让孩子低下了头认了错,可同时我发现孩子的问题还是存在,同时孩子和我的关系疏远了。

有一次,我家老大突然就不参加学校的武术课了(学校的校队),事前都不和我说一声,直到老师跟我说:“孩子好几节课都没有来上了。”于是我又回家问她:“为什么?”,最后孩子说:“上武术课累死了,一周上3次,回家也比别人晚,搞得我那天作业要做到很晚,还有老师教的动作太难了,我学不会。” 我一听,原来上武术课给孩子带来了这么多麻烦,可是却从没有先和我交流,也没有和老师提前沟通,直接用逃课的方式来逃避这个问题,孩子之所以不敢提前告诉我和老师她的真实想法,我想是源于过去我每次都去做老师的助教而不是做她的朋友,每次老师向我反映问题,我都是只看到了老师反映出来的表象问题,而没有去倾听她的真实想法,去关心她的真实动机。

讲座中向梅老师说到自己家姑娘回家抱怨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了,向梅老师先是顺着孩子,共情孩子,然后抛给孩子一个智慧的问题:“老师布置作业以后,是不是不用批改啊?”这个问题很好的引导了孩子自己去思考老师布置作业的出发点,当她自己说出来:"老师要批改作业的哇,做错了还要把我们叫到办公室去订正呢",向梅老师继续说:“那这个老师也太傻了,干嘛不少布置点作业自己也可以轻松点呢!” 之后孩子再也不抱怨作业多了,拎起书包就进房间写作业去了,因为她明白了原来老师也要累死累活的批改作业,理解了老师的这份用心良苦,做作业的主动性也就提高了。

后来我也跟向梅老师交流,我们一般做家长的喜欢端架子,觉得在孩子面前自己懂得多,自己说的就是对的,不按自己的方式来就是错的,诚然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出生到能学会吃饭走路说话认字以前就是一张白纸,什么也不懂,大部分的生存能力都要从父母那里习得。等孩子大了到了学校,家长认为这个接力棒要交到老师那里了,容易认为孩子要是不听老师的话就是不对的,而向梅老师向我们展示的经历说明智慧父母不用拘泥于形式,更不用去端架子,也不用去做老师的助教,而是去维护孩子,做孩子的朋友,做孩子的哥们儿,用孩子的眼光来看待世界,他吐槽什么你也吐槽什么,但吐槽完了用智慧去引领他明辨是非,然后主动做出选择,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2. 向梅老师讲到孩子的反应强度有强有弱,一个家庭中如果两个孩子的反应强度不同,反应强度弱的孩子因为不善于表达情绪或需要,容易被父母忽视,心理需求常常得不到父母的关注。在我家里就有这样的情况,姐姐遇到不开心的事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不高兴,也不会直接向我们表达需要什么,而弟弟想要什么会表达很清晰,不开心也会大哭大闹,当我们感觉他的需要合理时常常会满足他,而不知道此时的姐姐心里会有不平衡: 凭什么给弟弟买东西而不给她买,但她不会直接表达出来,而是去找弟弟的“麻烦”,吃饭的时候,会把弟弟最喜欢的菜“占有已有”或者拿到自己边上不让弟弟夹到,这时,弟弟会表达不满,我们也会说姐姐这样不对,好吃的食物要一起分享,这时姐姐会委屈的哭,我们还不理解她,觉得她不懂事,对弟弟霸道,给弟弟做了一个坏榜样,后来我也学习了家庭教育的知识,意识到以前的做法很不好,前天再次听到向梅老师讲到这点,心中再次懊悔:要是早点了解孩子的不同气质,要是能对女儿多加关注,要是能看懂女儿行为表现背后的内心需求,她需要“父母的爱” 该多好!孩子也不会白白多受那么多委屈,与弟弟的相处也会更融洽。

3. 向梅老师讲到家长一般会推动孩子去竞选班干部,而当自己要当众发言时却往后缩,自己做不到的事为什么要让孩子去做呢?孩子做不到又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因很简单:缺乏榜样的力量!孩子从小一直在模仿父母的行为,父母是高能状态,勇于挑战,孩子也便是,父母如果表现畏缩,孩子也容易受感染。有时孩子回到家,会跟我说:“妈妈,今天上课老师点名让我回答问题了,我一下脸都红了,好紧张啊,还好后来回答出来了。”一听这话,我会接着说:“不就回答个问题嘛,你紧张个啥呀?”孩子说:“哎呀,我怕说错呀”,我又说:“说错了老师还会纠正你,这又不丢人”,孩子说:"我觉得很丢人,我就是怕说错。"

其实换位思考,我自己小时候也怕老师上课点我回答问题,特别是那个问题自己还没答案的时候,特别害怕站起来说不出个所以然的那个尴尬,觉得特别丢人,哪怕长大后参加活动,这种心理也会有,无形中会让孩子耳濡目染,觉得妈妈不敢于挑战,有畏难情绪,于是她也跟着学。

所以向梅老师也说:“教育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做给孩子看就对了,说再多都是没用的。

想让孩子更好,唯有让自己更好才行,因为孩子在能独立以前,需要一个好的榜样引领。

而做个智慧的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到那时,你还担心自己会将天才培养成庸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