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关于感恩的诗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1

1.论语中关于感恩的语句

关于“感恩”之说,主要来源基督教,就就教化的方法区分,一个是人教人,一个是神教人。

读《论语》我们会发现,孔夫子教育学生时很少疾言厉色,他通常是用和缓的,因循诱导的,跟人商榷的口气。这是孔夫子教学的态度,也是儒家的一种态度,是道家“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思想体现,是孔子的身教胜于言传的教育方法的体现。

在论语中,孔子在指导我们如何尊重他人,理解他人,这种尊重和理解不就是“感恩”于他人之心吗?,与基督教的感恩不同是感恩的对象而已。

具体句子: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子贡问了老师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他说:“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您能告诉我一个字,使我可以终身实践,并且永久受益吗? 老师以商量的口气对他说:“其恕乎!”如果有这么个字,那大概就是“恕”字吧。 什么叫“恕”呢?老师又加了八个字的解释,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你自个儿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强迫别人干。人一辈子做到这一点就够了。

什么叫“半部《论语》治天下”?有时候学一个字两个字,就够用一辈子了。

这才是真正的圣人,他不会让你记住那么多,有时候记住一个字就够了。

2.论语中关于感恩的句子有哪些

1、“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释义:”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2、"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

释义:“现在所谓的孝,是指能够侍奉父母。就连狗与马,也都能服侍人。如果少了尊敬,又要怎样分辨这两者呢?”

3、“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释义: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

4、“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

释义:孔子说:“能始终和颜悦色比较难,只在长辈有事的时候去帮忙,只在有酒饭的时候让长辈先尝,能算是孝吗?”

5、“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释义: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

6、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

释义:孔子说:“父母的年龄,做子女的不能不知道。一是因为双亲的年高体健而高兴,再一个是因为双亲岁数大而担心。”

7、“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里仁》

释义: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8、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

释义:曾子说:"谨慎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地追念祭祀祖先,这样做就可以使老百姓的道德风俗归于淳朴厚道了。"

9、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祭之以礼。”——《论语·为政》

释义:孔子说:“活着的时候,用礼来侍奉他;死了以后,用礼来埋葬他;祭祀的时候,用礼来祭祀他。”

10、“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论语·阳货》

释义:“孩子生下三年之后,才能脱离父母的怀抱。为父母守孝三年,是天下通行的丧礼。难道宰予没从父母那里得到过三年的爱护抚育吗?”

3.孔孟的感恩名言有哪些

孔子的感恩名言: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孟子的感恩名言:

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4.论语中有没有关于感恩的句子

1、“事父母能竭其力”,即在父母需要的时候能竭尽全力帮助父母。

2、“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为政》),关心父母,照顾父母。

3、“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里仁》),即父母去世后,依照礼的规定,为父母服三年之丧,慎终追远.孔子认为三年之丧是基于父母养育子女最基本的年限。

4、“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阳货》)在孔子看来,子女为死去的父母服三年丧,正是对父母三年之爱的感恩。

扩展资料:

论语对后世影响

《论语》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被尊为“五经之輨辖,六艺之喉衿”,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第一手资料。

南宋时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使之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元代延祐年间,科举开始以“四书”开科取士。

此后一直到清朝末年推行洋务运动,废除科举之前,《论语》一直是学子士人推施奉行的金科玉律。

《论语》进入经书之列是在唐代。“到唐代,礼有《周礼》《仪礼》《礼记》,春秋有《左传》《公羊》《谷梁》,加上《论语》《尔雅》《孝经》,这样是十三经。”

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5.论语中关于感恩的语句有哪些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汝安乎?”曰:“安。”“汝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汝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意思是这宰我这个人问,父母去世我要守三年的丧啊,太久了吧,哥三年不花天酒地,上网打游戏,泡MM,我真的受不了。于是他老师孔子就说:我问你丫的,父母刚死,你就喝酒吃肉,你还有良心吗?

宰我这人比较无耻,说,哥安心,怎样?

孔子很生气,说,你这死没良心的,你安心就这样干吧,他妈的。父母生你养你这白眼狼,抱着你拉屎拉尿的,你丫发育迟缓,三年才会走路,现在父母去世了,让你守丧三年,你还不愿意,你平时对父母好过三年吗你,靠,你不是我学生。

孔子这话就告诉我们,父母把我们拉扯大,不容易,应该学会感恩,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等到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啊。

6.有关感恩的诗句

感恩

风儿轻柔划过 ,

天空依旧湛蓝,

当人间的温馨与你擦肩而过时。

你需要一个同等的回应,

用一颗平常的心去面对,

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实践,

用一颗纯正的心去感动。

我总想轻轻喊zhidao出一个名字,

善意而温馨。

我总想轻轻喊出一句话,版

单纯而羞涩。

它就是—

感恩!

事后两颗心在颤动,

又在彼此感谢,

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理想,

让人间真情永存。

感恩的影子

因为存在所以需要灭亡,,

因为有爱所以世界方才温暖。

感恩的影子随处可见。

冬日中寒风啸啸,

偶尔听入几声寒鸦凄凄楚楚的鸣叫。

夜晚明月当头,

又有多少悲欢离合。

传递一份爱,

心灵便不会孤独。

因为有啦前者的主动,

从而换来啦别人的感动。

感恩有如一碗心灵鸡汤,

引领对方去理解、感动暖暖的权,

让人陷入无尽的深思,

而其在心底又犹如一团篝火燃烧着。

感恩的诗

感恩是种美德,

感恩是种回报。

是互助的回应,

是真情的回报。

不必有太多华丽的修饰,

不必有太多虚伪的表情。

因为有前者主动的爱,

所以有后者真挚的回应。

世上要求真实的东西真的不多,

而世上要求真实的东西却也不少。

希望能够帮上你的忙哦~

7.\关于感恩的诗句

关于感恩以下诗句可供参考。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平生多感激,忠义非外奖。 —— 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儿行千里路,亲心千里逐。 —— 徐熙《劝孝歌》

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 —— 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犹有报恩方寸在,不知通塞竟何如。 —— 皮日休《宏词下第感恩献兵部侍郎》

泪盈襟,礼月求天,愿君知我心。 —— 牛峤《感恩多》

孔子著孝经,孝乃德之属。 —— 徐熙《劝孝歌》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 李白《行路难三首》

未知天地恩何报,翻对江山思莫开。 —— 李建勋《离阙下日感恩》

华清恩幸古无伦,犹恐蛾眉不胜人。 —— 李商隐《华清宫(天宝六载,改骊山。》

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 —— 魏徵《述怀(出关)》

镇时贤相回人镜,报德慈亲点佛灯。 —— 李洞《感恩书事寄上集义司徒相公》

圣主恩深何力报,时从天末望修门。 —— 陆游

自惭菲薄才,误蒙国士恩。 —— 王昌龄《咏史》

须知今古事,棋枰胜负,翻覆如斯。 —— 纳兰性德《满庭芳·堠雪翻鸦》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 李白《行路难·其二》

父母皆艰辛,尤以母为笃。 —— 徐熙《劝孝歌》

孝顺理当然,不孝不如禽。 —— 徐熙《劝孝歌》

谗惑英主心,恩疏佞臣计。 —— 李白《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

翠茎红蕊天力与,此恩不属黄钟家。 —— 韩愈《芍药歌》

他日见张禄,绨袍怀旧恩。 —— 李白《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

8.形容感恩的诗句

形容感恩的诗句

孔子著孝经,孝乃德之属。 —— 徐熙《劝孝歌》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 李白《行路难三首》

未知天地恩何报,翻对江山思莫开。 —— 李建勋《离阙下日感恩》

华清恩幸古无伦,犹恐蛾眉不胜人。 —— 李商隐《华清宫(天宝六载,改骊山。》

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 —— 魏徵《述怀(出关)》

镇时贤相回人镜,报德慈亲点佛灯。 —— 李洞《感恩书事寄上集义司徒相公》

9.论语中有关感恩的语句

关于“感恩”之说,主要来源基督教,就就教化的方法区分,一个是人教人,一个是神教人。

读《论语》我们会发现,孔夫子教育学生时很少疾言厉色,他通常是用和缓的,因循诱导的,跟人商榷的口气。这是孔夫子教学的态度,也是儒家的一种态度,是道家“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思想体现,是孔子的身教胜于言传的教育方法的体现。

在论语中,孔子在指导我们如何尊重他人,理解他人,这种尊重和理解不就是“感恩”于他人之心吗?,与基督教的感恩不同是感恩的对象而已。具体句子: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子贡问了老师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他说:“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您能告诉我一个字,使我可以终身实践,并且永久受益吗? 老师以商量的口气对他说:“其恕乎!”如果有这么个字,那大概就是“恕”字吧。

什么叫“恕”呢?老师又加了八个字的解释,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你自个儿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强迫别人干。

人一辈子做到这一点就够了。 什么叫“半部《论语》治天下”?有时候学一个字两个字,就够用一辈子了。

这才是真正的圣人,他不会让你记住那么多,有时候记住一个字就够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