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好人注定没有好报,我们还要不要做?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5
时隔这么久,再一次打开视频看了一场新的辩论赛

然后就写了下面这些

或许会有点乱

但是想要我们都有所思考#

如果做好人注定没有好下场的话,我们还要不要做?

在一种较为极端的情况下考虑

假设你为帮助别人倾注了心血,但却没有获得任何常识意义上的好报,没有对方的感谢没有对方的褒奖,甚至还有风言风语说沽名钓誉,人人避之不及。你唯一能做的似乎只有在心里默念,我被人唾弃遭人辱骂但我知道我是一个好人。此种情景下,你还要不要做一个好人。

或许我们会想,既然如此,那么我为什么还要做一个好人呢?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我都无法得到满足,反而会遭受更多的嫌弃与不理解。

此时,可能又有人会说,我们做好人,不是为了得到某种好报才去做的,这样太过于功利化,我们做好人,只是为了求得内心的安宁与慰藉。

可是在这样的情境下,我们的内心又如何平静呢?我所能收到的,只有这个世界满满的恶意,得不到丝毫正反馈

那么难道我们就此就要做一个坏人了吗?

不!相反的,我们应该思考,为什么我们明明做了好人,却没有好的结果,或为别人困扰,或被他人误解,甚至厌恶。

有一种可能是——我自己认为我是好人。

这个概念非常可怕。就像我们经常听到别人说,“我是为了你好”。在他们的意识中,他们就是好人,可事实上,却并不一定如此。

父母为了让你有个好的未来而强迫你选择一个自己丝毫不感兴趣的专业是为了你好,当年电击同性恋的人也是为了那些人好,甚至在希特勒的主观意识中,他或许也认为自己是个好人。

这世界上很多残忍的暴行,恰恰是借着为了你好之名而行。

还有一种可能——身处乱世。乱世当中的很多人,不分好坏,都是没有好的结果的。

但即使如此,我们也不能选择做一个恶人——即使不做英雄,不敢发出真正的声音,也要做英雄的追随者,不做坏人的帮凶——平庸之恶,阻挡历史的进程。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算是好人呢?

或许有人认为,坚持某种信念,奉行某种道统,比如奉行圣贤之教孔孟之道,坚持扬善,坚守道德,这就是好人。

但是道德这种东西却一直都是流变的,本身就是在人与人互动相处中产生和改变的,它不该成为一种教条,成为束缚我们的工具,也并非所有的坚持都是有意义值得肯定的。如果这种坚持没有了意义,那它就是顽固。

这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好”。

同时我想说,不要固执己见“好”的包袱。如果说我们把“好”活成了一种信仰,一种姿态,那它也就失去了意义,它变成了一种虚荣,一种道德洁癖。

我们应当知道, 做一个好的普通人,比坚持姿态更重要。

再讲,其实“好人”这个概念本身就很模糊,是一个很世俗的评价。所谓好人,无非就是可以为他人带来利益,或者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人。

有这么两个例子,如何判定好坏?

程婴——无论复仇是否成功,他都不是一个好人。成功,则是一个用自己孩子换别人孩子的坏父亲;失败,便是出卖主人的势利小人。

长峰——《彷徨之刃》里受害姑娘的父亲,同样,无论复仇结果如何都不会成为好人,有好结果。成功,便是违背法律蓄意杀人;失败,则不解女儿被凌辱致死之恨,在少年发面前无能为力的“不称职”的父亲。

好人这么难做,我们还要不要做呢?又该怎么做呢?

结果是毋庸置疑的。

仍然在“如果我的行为是好,但是却没有得到好报”的情境下来讲。

试想这么一种情况。我勤勤恳恳工作,对待工作毫不懈怠。难道说我兢兢业业不好吗?为什么同事非但不与我同行,反而将我视为异类,背后说我挡了他们的路。

再讲,我是个非常正义的人,工作中碰到搞潜规则,行贿受贿的人,我不愿同流合污,不愿选择漠视,因而进行了举报。难道我的行为不对吗,难道这些黑暗的行为值得提倡吗?可是这使我更加被他人嫌弃,听到更多的风言风语。

这个例子看起来可能很蠢,但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再看《欢乐颂》里面的刘思明,次次开会次次错数据,最后导致过劳休克死。

我们应该想到, 有的时候不在于我是否是一个好人,而在于我有没有做到一个情商高智商高而且能力强的聪明的好人。

不是不要固守的去做一个好人,而是不要固守的去做一个蠢人。

                                                 ——THE END——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