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二次冲击对车市的影响有多大?专家权威解读来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6-20

本报记者 金晓宇

坐落于北京市朝阳区姚家园路的波士瑞达奔驰4S店,巨大的三叉星辉标志在展厅的顶部缓缓转动。这是梅赛德斯-奔驰在京城最大的汽车经销商之一,经营着北京奔驰、奔驰(进口)、梅赛德斯-迈巴赫、梅赛德斯-AMG、smart、腾势汽车等品牌车型。

6月17日,在北京出现与“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相关的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后,记者来到了这家汽车经销商展厅。下午3点,空旷的展厅中大约有4组客户正在看车选车。

“从客户到访表的编号来看,您应该是我们店今天接待的第24位客户。”接待记者的店内销售说,“之前的客流量远不是这个水平,北京疫情发生后这几天的客流下降挺明显。”

而在店内,记者挑选了一辆进口梅赛德斯-奔驰E级标准轴距版轿车,优惠幅度高达5万。作为终端零售价格一直较为坚挺的奔驰,疫情下经销商清理库存、回笼资金的需求也变得迫切。

而在不远处的北京星德宝宝马经销商,同样的情况也在上演。作为全球首家宝马5S授权经销商,北京星德宝可谓是宝马品牌的一张名片。

记者来到店内时,也有少数几组零星的客人在看车。同时,店内工作人员的数量也很多,整体显得有条不紊。

“可以分享一组最直观的数据,北京疫情逐渐发酵后的首个周末,周六(6月13日)的当日到店接待量大概是150人左右,而转天周日(6月14日),连续新增病例逐渐引发人们担忧,客流量一下下滑到60左右,锐减了近2/3。”店内的一名销售告诉记者。

客流的短期下滑是直观的。销售也坦言,现在店里会尽量减少库存车辆,很多车型除了基本版型有现车外,都需要通过厂商下订单生产,等待周期一般为15天至1个月。

豪华品牌尚且属于抗风险能力较强的,客户群对价格相对不敏感。而当记者探访姚家园路的其他合资和自主品牌4S店时,冷清的氛围则更为明显。记者当天来到附近的东风日产和一汽-大众等品牌授权4S店时,展厅里没有一个看车的客人。包括东风日产的新楼兰、奇骏和一汽-大众的探影、探岳等主力SUV车型,都有高达3万元不等的优惠。

虽然京城车市因突如其来的二次疫情稍显降温,但相比之前,仍远好于今年2、3月份国内疫情最严重时期的情况。首先,没有出现直接关店的情况,几乎所有4S店都在正常营业;其次,4S店员工的复工情况明显好转,展厅内可见的员工数量提升,工作的士气转好;最后,疫情虽然影响了一些客流,但仍有客户到店看车,且有一定成交量。

记者也询问了东风日产、一汽-大众、一汽丰田等企业近期在北京市场的销量情况,但截至发稿时,品牌方仍然没有回应。

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下称“乘联会”)数据,今年年初疫情爆发以来,我国车市1至5月的销量增速分别为-20%、-78%、-40%、-3%和2%。可以看出,我国汽车产业在疫情后回升幅度较强。

乘联会预测,6月市场仍将继续企稳,预计全国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163万辆,同比增长-8%左右。尽管近期消费降幅进一步收窄,国内经济呈现稳定恢复趋势,但个别城市疫情再度抬头,给经济恢复带来了新的压力。

市场研究机构埃信华迈(IHS Markit)也于6月17日更新了“新冠肺炎”疫情对汽车行业影响的评估:预计2021年,“新冠肺炎”大流行将通过减少服务需求和全球业务运营中断,继续拖累整体业绩。对该病毒“第二波”的担忧仍在加剧。汽车需求将继续复苏,但在全球经济破坏性因素的影响下,复苏速度相当缓慢。

卫生专家指出,疫情很难在短期内彻底消失。这意味着,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疫情的局部反复或将成为“常态”。而与之相伴的市场动荡、需求萎缩、结构失衡或将持续存在。这对中国车市和消费信心会带来哪些影响?汽车行业又该以怎样的心态来应对这样的新常态?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几位业内的资深专家。

中国汽车产业具备了长期向好的基本面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

车市一般受三方面影响:第一是经济,第二是政策,第三是社会因素(包括重大疫情)。北京突发的第二波疫情对北京新车销售会产生一定影响,但是会是短周期的。

中国经济在逐渐回暖,这是大趋势。所以,中国汽车产业复苏对于提振消费信心会起到重大作用,对全球都是积极信号。因此,我们对车市复苏要保持充分信心。

中国汽车产业具备了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中国车市有刚性需求,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经济复苏可能比想象快,中国疫情控制又是全球最好的。所以,汽车消费会保持五月份以来的复苏态势。2020年后几个月应该是充满期待的。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应从需求侧积极拓展市场,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这是核心要务。同时,要完善“三个链”——创新链、供应链、资金链。新常态下,要把疫情防控和转型升级结合起来,这个时候更需要我们的定力。

总之,面对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国打了一场非常好的阻击战,取得了第一阶段的胜利,也一定能取得第二阶段的胜利。经济、防控都是车市回暖长期向好的基础,我们不但要有信心,还要有更大的作为。

疫情常态化对汽车市场本身影响并不大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

之前大家已经经历过2、3月份最严重的时候,心理已经有了一定的承受能力。这次北京局部疫情发生后,大家的工作和生活并没有暂停,大部分人依然该出门出门,该消费消费。所以,我个人觉得对北京的新车销售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如果有也是一个短时间的。

疫情常态化后,人们对出行的安全性需求提升,可能会尽量减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对私家车的需求更加迫切。因此,有购车指标的人,可能会减少观望时间,并迅速完成购买,反倒会刺激大家购车需求的释放。

目前来看,我们对中国车市的持续复苏还是相对乐观的,接下来几个月也依然会延续逐步恢复的趋势。现在,全国的疫情防控都非常迅速、精准,不太可能出现大规模爆发情况。北京出现的局部新增病例,不会对全国整体车市的回暖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疫情常态化对汽车市场本身影响可能并不大,而主要是对整体经济的影响。一方面,国内第三产业受冲击较大,从业人员收入减少,会影响到他们的购买力。另一方面,海外经济的恢复程度,也直接影响到我国外向型经济产业链从业者的收入。目前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经济都还是没有完全恢复,我们应谨慎乐观。

短期影响后可能会刺激换购需求爆发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

北京的第二波疫情对北京新车销售会带来短期的影响,但中期来看的话,反倒会让北京的有车群体更加注重车辆的安全性,从而激发他们换车的积极性,之后的换车需求会进一步爆发。所以,影响是暂时的,后面还会有一个提升的过程。

中国车市在五月份出现了同比增长回暖,总的来说,势头喜人。此次北京出现的第二波疫情,我个人觉得,不会对总体的回暖趋势造成太大影响。

但需要指出的是,这可能会对新购需求带来一定的影响。因为疫情,部分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会出现一定新的经济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有新购需求的人群,可能会出于储蓄现金过冬的考虑,延缓甚至取消购车计划,这会对价格较低的入门级车型需求形成一定的冲击。

疫情的局部反复和市场的震荡可能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长期存在。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该积极采取各种手段,应对换车需求的增长,并对新购需求做进一步的推动。

同时,如果有网约车、共享用车等布局的企业,还要做好过冬的准备,特别是要做好资金的储备,同时在现阶段要以拓展私人需求为核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报价大全

汽车之家报价报价大全

预约试驾

车家新车预约试驾

4S经销商

汽车之家4S店经销商

二手车

汽车之家二手车

    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车型大全购车计算销量排行新能源车新车上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