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竹编工艺的起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7

它产生在以渠江镇为中心地带的全县范围内,其诞生时间可以追溯至2300年前。古代賨人用竹材编制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具。到了唐代,渠县竹编业已经很发达了,人们住竹房、坐竹椅、背竹筐、戴竹笠、持竹扇等等,生产生活离不开竹。至清代,渠县竹丝宫扇、细篾凉席等非常有名,成为朝庭贡品。民国初年,渠县竹丝宫扇,精美绝论,成为达官贵人的收藏珍品。解放后,渠县刘氏竹编业更加兴旺,品种丰富多彩,技术精益求精,至70年代,渠县刘氏竹编工艺得到迅速恢复与发展,渠县刘氏竹编工艺主要传承人刘嘉峰从“龚扇”起家,通过刻苦钻研,首创了竹编字画,提花编织法,该工艺是中国竹编工艺的一大创举,推动了汉族竹编技艺的发展。
渠县刘氏竹编工艺品生产从砍伐竹子到成品有30多道工序,技艺复杂,工序繁多,而且每道工序精细严密,是现代技术和机器无法替代的,编织一件工艺品少则半月、多则数月。工艺产品数十个大类,近千个花色品种。渠县刘氏竹编字画、提花瓷胎竹编、双面竹丝编、竹编台屏等系列工艺品,设计新颖,技术精湛,薄如绫绢,尤以编工精细见长。虽以竹作画,但极富笔情墨趣,各种图案栩栩如生,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是劳动人民艺术创造力的体现。因此,渠县竹编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