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期一段凄美感人的爱情故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9

《洛阳伽蓝记》,杨炫之

未见君已十秋春,战火连绵归期问。

烟花易冷情意真,不忘誓言心愿等,

故里已是草木生,孤城至今剩何人。

牧童伴笛多过问,枯等永恒白发生。

听,牧童笛声,闻,孤村野城。

感,烟花易冷,叹,人事易分。

等,泪不归人,待,轮回缘生。

永,盼为君筝,恒,故白发生。

烟花易冷的故事源于南北朝时期,那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分裂的时期。敌对双方为以宋武帝刘裕为首的南朝宋和以道武帝拓跋_为首的北魏。

公元420年开始,因势力扩张以及疆土兼并,南北朝之间战争不断,其间南朝负多胜少。

公元422年,宋武帝刘裕病逝,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大举攻宋,先后攻取金塘(洛阳)、虎牢、滑台。

公元430年,宋文帝刘义隆收复黄河以南失地迫使魏军主动撤退,宋相继占领滑台、洛阳、虎牢。同年,北魏全线反击,连克金塘、洛阳、虎牢、滑台。

公元449年,拓跋焘大破柔然,之后兵指刘宋,宋文帝为阻止魏军南下,发兵北攻。由于宋文帝舍功采对,自戳良将,杀害裴方明等名将,使士气大挫,加上连年征战,国力渐衰,军中久无御敌之将,又不顾朝臣之反对,于太平真君十一年发兵攻魏。

魏军后发制人,以号称百万之众强渡黄河,步步逼近,宋军无奈只得南撤,从此宋文帝再也无力争夺中原。

公元493年,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频繁南下攻齐(479年,宋中领军将军萧道成代宋建立齐朝),至此,北魏、南齐进行了长达23年的战争。然战火息不灭的是爱的传唱,而这一切始于那个叫伽蓝雨的故事。

伽蓝雨,正是对那个战火纷飞年代一个凄美爱情故事的描述。

僧人在寺里敲着木鱼诵经,天下起了雨,僧人拿起木鱼,走到禅房之外,看着门外的烟雨、思绪飘到了很远的地方??

宋文帝时期,一守城将军奉命驻守洛阳城,其间邂逅当地一名女子,一见如故,很快便私订终身。此时北魏来犯,将军奉命出征,临别时拉住女子的手:“等我打胜了后,一定回来迎娶你。

俩人依依昔别,女子守在城门口,看着将军坐在马鞍之上,头也不回地离去,将军此征一去便是数月。

其间刘宋节节败退,宋文帝一气之下连斩二将,北魏全线出击,强渡黄河,宋文帝不听朝臣进言,发动强攻,不敌之下,洛阳失守。宋文帝只得撤兵,而重伤的将军则流落于伽蓝寺中。

待将军伤复之后,本想回朝,无奈此时刘宋大势已去,回去只有死路一条。死,将军从未怕过,但想着曾经的誓言,加上对宋文帝乱杀良将之举已至心寒,无奈之下,委身于伽蓝寺为僧,希望有朝一日平昔战火,再回到她的身旁。

他们昔别的城门,有一位女子经常坐在一块石板上等着心爱的人回来。每每遇到前方归来的人,女子便问有没有见过将军,但始终没有将军得胜归来的消息。女子从未放弃过,仍然日复一日地等着。这个故事,一传十,十传百,终于传到了在伽蓝寺出家的将军耳里。

但将军不能回去,此时北魏已迁都洛阳,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南北朝战争还在继续,他必须活下去,等到战争结束那一天。

但将军不能回去,此时北魏已迁都洛阳,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南北朝战争还在继续,他必须活下去,等到战争结束那一天。

不知道多少年,战争终于结束了。将军第一次走出伽蓝寺的那倾斜、像要倒塌一样的山门,回到了那个他日思夜想的地方。一身平民打扮的他,来到残破的早已斑驳不堪的城门前,他走到他们分别的地方,在那棵早已枯掉的大树旁边,摸着那块她天天等待他归来时坐的石板。

城郊传来优雅的牧笛声,路过的人告诉将军,这里曾有一个女人一直等着她心爱的人归来。

重新踏足熟悉的土地,他心里的感受,却是那么复杂,仿佛一切又回到了羡煞旁人的当年。他在这座残破的孤城里寻着她的踪影,但始终找不到,天上的雨纷纷落下。他相信她一直在等他。孤城的老者告诉他,她一直是一个人??到死那天都是。

僧人又回到蒲团之上,静静地坐着,敲打着木鱼。

天上的雨仍然在纷纷落下,落在禅房外那块石板之上。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公元311年(永嘉五年)西晋永嘉之乱后,佛教在北方日炽,社会遂盛行开凿石窟、建立寺庙,仅北魏都城洛阳,城内外就建寺一千余所。其后政权更迭,洛阳陷于兵燹,繁华之地,成为废墟。

都城也迁到了邺。公元547年(东魏武定五年),杨炫之因公务路过洛阳,面对繁华名都在现实中却是“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的凄凉景象,感慨伤怀,因作此书。

其意盖有三,追记洛阳昔日景象,保存史实,抒发国家破亡、京都倾毁的悲伤之情,揭示统治者沉迷于佛教迷信的祸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洛阳伽蓝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