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学语文文本解读》有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5
        在五天的时间内,我读完了闫学老师的《小学语文文本解读(上)》,闫学老师说:学习经典,就是让我们见识经典一番!我说,遇见导师,就是让我们见识导师一番!

        对于一线的老师来说,文本解读能力是我们小语教师苦苦追求的圣地!我们也听过专家名师,关于文本解读的一些见解和建议的讲座,但是真正回到学校,来到自己的课堂上,还是不知道从何处下手!从哪个地方来补白?哪个点拓展,哪个点训练?一篇文章,解读到什么程度?从哪些角度来解读?怎样落实到课堂中?真的眼高手低。

          今天读了研学老师的《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给我的感觉是:很接地气,实用性很强。闫学老师将三个版本中最有教学价值的文本进行了分类,以作者来编排,很清晰!也便于我们学习理解!每一篇文章,闫学老师都首先进行了文本的解读,然后还给出相应的教学建议,这些板块式的教学建议把解读的教学节点落实到位。这好像手把手的教我们怎么做,就像严学老师在我们身边,给我们娓娓道来!让人感觉特别的亲切感动!

      我对其中的几篇文章的解读,印象非常的深刻。一篇是《窃读记》,这篇文章我特别喜欢,但是我在教这篇课文时,有个非常关键的句子,我对它的理解一直不是很到位:“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这是课后作业上的一道重要的题,是练习册上一道重要的题,也是本文非常关键的一句话!对于读书“快乐”的理解,在课堂引导的时候,孩子们学习的很好,对于读书“惧怕”的理解,包括我自己,都不十分明白!通过读闫学老师的解读,哦!我豁然开朗!原来,这本书里删去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情节!我当时就是照着教参书上把答案抄下来,让孩子们背下来的,其实我也知道孩子们也不理解这句话!今天看了闫学老师的解读,我就知道以后应该怎么讲了!在教学建议板块二,闫学老师设计了关于“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这个点,让我眼前一亮,这个设计跟巧妙,我在解读这篇课文时,就这个点,不知道从哪里下手,真的是如闫学老师所说,为文本和课堂打起了桥梁!

        另一篇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许地山的《落花生》。我记得我在晋级的时候讲的就是这一课,对本文印象比较深刻。我在讲这一课的时候也是有一个难点没有突破,也是课文的重点,那就是父亲说的这一段话!父亲是觉得花生这种可贵的精神,比较契合他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他拿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比较。是不是桃子、石榴、苹果就没有优点了呢?美和善于表现自己就不好吗?怎样引导孩子多元的思考?对于这一部分,我觉得引导的也不是很清晰。今天读了这一部分的解读,心里清晰了很多!闫学老师说,选用三部的教学策略:第一步,首先思考,父亲这样说,他赞美了花生的什么品质?第二步老师就追问,那你认为桃子、石榴、苹果有值得赞美的地方吗?第三步,老师进一步追问,父亲为什么要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呢?通过三步讨论,避免了对文本内容而产生的困惑和思想的矛盾与偏执,师生的对话因此趋于理性和全面。

        读完《燕子》的解读,真是让我大吃一惊,这应该是我上小学的时候都背的很熟的一篇课文!感觉郑振铎的文章就是这样写的呀!没有想到这篇与他原文相去甚远。我有些难过,郑振铎先生要是知道把他的原文《海燕》中的一部分,改写的这样面目全非,他会不会很生气呀。我非常赞同严学老师的这种观点:应该让孩子读原汁原味的名家名篇的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就像闫学老师所说,顺风顺水的课堂,孩子没有任何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提高。把人家的原作品,修改的面目全非,失去了原有的神韵和内涵,对孩子的语文素养的提高也不是太好的!通过闫学老师的解读,我反复的琢磨比较,发现还是原文美。

    《鸟的天堂》是很多名家都上过的一课。我这对这篇课文反复解读的时候,给我的感觉就是作者专门儿去找这个鸟的天堂的!我也是领着孩子们这样学的!就是第一次专门儿去了鸟的天堂,没有看到鸟,感觉特别的遗憾!然后呢,第二天就专门去看了鸟的天堂的!但是,总感觉哪里不对劲,又不知道为什么!读了删除的两个自然段,才知道是因为“我们”吃过饭,大家提议去划船玩,无意间看到了鸟的天堂。如今算是豁然开朗了!

      我想通过粗略的阅读,总结两点

    一、像闫学老师这样做,为了一篇文章,去追根溯源!找到作者的原文进行比较,包括作者的写作背景,其他人对作者这篇文章的评价等等!二、像闫学老师这样做,多读书!每篇文章的解读,闫学老师都会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相关的文章有很多,我想我怎么不知道呢?读书太少,文学底蕴太薄!  比如《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有五六个不同的版本呈现给孩子们。《长城》一课,课外拓展了鲁迅和英国小说家毛姆笔下的《长城》,还有外国人眼中的“长城”。给学生一个丰满的,多元的角度来看长城!

      可以肯定的是,每一篇文章的解读,闫学老师都费了很多的心血和功夫,值得我们一读再读的。我只是粗略的读完!很多奥妙还没领会,就像《走遍天下书为侣》中所说,每读一遍,就有一遍的收获!我还愿意多读几遍,相信我理解的就更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