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生结弦的魅力,真的与金牌无关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9


五天前,也就是2月10日中午12时,在北京冬奥花滑男单自由滑比赛中—— 日本花滑运动员羽生结弦挑战“4A”失败了。

最终,他以283.21分的总分位列第四,很遗憾,无缘2022北京冬奥会奖牌。

(图源网络)

赛后,原本强忍着情绪的羽生结弦在接受采访时见到了自己熟悉的前辈——日本花滑名将荒川静香,一下子崩不住了。

他请求:“等一下......”

下一秒,转过身去背对着镜头,用头抵住墙,独自一人躲在墙角抽泣, 嘴里念叨着:“看到静姐,我就有点受不了。“


(图源网络)

或许是考虑到周围人的担心,所以没过一会儿,他便仰起头——防止眼泪从眼眶里流出来。


紧接着转过身告诉大家: “我已经好了。“


暂且平复了心情之后,谈起这次参加北京冬奥会的心情,羽生结弦回答道: “说实话,真的不甘心, 为什么努力得不到回报?”


他说最近三天自己一直在被这个问题缠绕。


(图源网络)


在这个充斥着成功学理论、人人喊着“努力一定会有回报“的时代。


一个顶着奥运冠军的光环、无数次驰骋赛场的运动员 给了人们另一种答案: 没有人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也没有人会永远笃定自己所坚持的东西。


从他身上,能看到只是——


羽生结弦从来不是「神」。


和所有普通的人类一样,他同样也 是一个「强大」与「脆弱」的集合 体。





“我的目标是奥运会金牌”

时间拉回到28年前,1994年12月7日,一个名叫羽生结弦的男孩在日本仙台出生了。

据说,父亲之所以为儿子取名为 “结弦” 二字——

一是因为他所出生的12月对应“射手座”,二是希望他的人生能够如同弓弦一般,充满斗志且张弛有度。

关于他名字的这段诠释,也恰如其分地描述了后来的他在花样滑冰里的每一场表演、每一个选择。

现在回过头来看,要论先天条件,羽生结弦并不是一个具备优势和天赋的运动员。

运动都与身体素质脱不开关系,但早在2岁时,他便诊断为患有哮喘。

直到4岁那一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跟随姐姐一同来到了家附近的冰场。 抱着 “锻炼身体、克服哮喘” 的目的,展开了与滑冰的相识与相爱。

早在少年时期,羽生结弦便在各种花滑比赛中流露出的 “天才的一面“。

15岁之后,从青少年组升入成人组,从日本来到加拿大多伦多的蟋蟀俱乐部接受专业的训练,身上的光芒更是再也遮不住了。


2010年~2014年的四年赛季中,羽生结弦每年至少要拿下一枚奖牌。再往后,他又用行动证明了—— 自己11岁那一年所说的话绝非「童言无忌」。


2006年,年仅11岁的他,顶着偶像普鲁申科 (俄罗斯花滑运动员,被称为“冰皇”) 同款发型,冲着镜头傻笑着说: “我的目标是奥运会金牌。”

很快,这句话在8年后得到了应验。

正当人们认为,“成为了奥运冠军”的羽生结弦已经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之时,才发现——


他的目标根本就不是这个「头衔」。


拿下冠军之后,羽生结弦展现出了更大的野心,毫不犹豫地迈向了难度更高的台阶。




“羽生结弦,绝对要赢“

很多人只知道,作为一个优秀的运动员,必须要面对常年的高强度训练,甚至忍受伤病的疼痛和巨大的心理压力。

但实际上,羽生结弦所付出的东西,远比人们想象中要多得多。

首先,抛开日复一日的训练,为了让自己的动作做得更精准、更完美,他在日本的早稻田大学学习「人类信息科学」。

平日里,他会将自己的动作用公式表示出来,再分析这份力道作用到了什么地方,会怎样受力。


最后总结出 “用什么力量去跳会更好”

从他的课堂笔记里可以看到,上面满是不同颜色的笔写下的文字——

红色用来标记必须要记住的重点内容,蓝色用来标记自己有疑惑的地方,绿色用来写下自己所理解的内容。

“这些全都非常重要,要把它们全部用在花滑上。”

除此之外,每天训练前和睡觉前,他都要固定做一件事——


观看大量「跳跃」的影像,不断在镜子前进行意向训练。


他需要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时刻牢记跳跃的感觉,直到能将视频内的那些完美的动作一模一样复制下来为止。



而且,与其他比赛项目不同,花样滑冰是一项兼具 竞技性 艺术性 的运动。

为此,羽生结弦还亲自对比赛时的背景音乐进行编辑,从电影的原声音乐中选择音乐,再组成节目的配乐。


这在花滑选手中是很少见的。


但是在他看来: “如果跳跃不能和音乐融合在一起就没有意义。跳跃、旋转、步法,全部都必须要融合在音乐里。”

这种长此以往的极致追求,已经让他与旋律和动作形成了某种默契。


每当走进制作音乐的过程中时,对于 “在多少秒内要滑多少步” “哪一秒钟要进行跳跃” 这些事情......羽生结弦便已然做到了心中有数。



在各个方面主动提升能力之余,羽生结弦还会对自己所创造出的结果不断进行反思。

比方说,他对滑冰有一种“大爱”。


不止是为自己而努力,而是会从更长远的角度,为全世界的滑冰运动考虑。


在他看来,很多人都在为夺得世界冠军而去提高自己的水平,此时,如果世界冠军也在提高自己的水平,那么大家的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如此一来,便能形成一个好的 「上升循环」

此外,在这些年的比赛过程中,他还养成了写《滑冰笔记》的习惯,截止到2018年已经写下了大约五、六本。

每一次比赛结束时,天都会以文字的形式反省自己的动作哪里做得不够到位,具体需要改进什么地方。

陷入状态很差又找不到原因的时期,就会翻开这些笔记进行回顾。


通过了解自己的状态起伏,重新找回在比赛中能够让自己状态好起来的方式。

在这成千上万页的笔记里,其中有一页最为特殊,记录于2012年10月26日。

当时,他在自由滑比赛中获得第二名,心想着:“拿了第二名,气死了。”

然后打开笔记本带着强烈的情绪写下了四个字——

「绝对要赢」。

就这样, 日复一日的训 动作与音乐恰到好处的融合 理性的计算与感性的艺术感知相加 对于每一次比赛的反思与调整 ......

这一切的一切,构成了一段又一段动人的花滑表演。

图为2018年平昌冬奥会上,羽生结弦表演阴阳师《SEIMEI》


也正是基于这每一环之间的完美配合, 所以在观看他的表演时,会获得全然不同的感受——


看其他选手表演时,更多关注的是ta的动作做得是否完美、得到的分数是多少;


但看羽生结弦表演时,你会不自觉地忘记 自己正在看 一个充满得 失胜负的竞技比赛,而是在欣赏一段极具“美感”的艺术。

他全情地沉浸其中,人们也跟着他一起被带入他的冰雪世界,尽情享受。


目标不止是冠军

更是最大极限

虽然羽生结弦曾在采访中表示过: “我现在基本上已经开始做很接近极限的东西了。”

但是不到最后一刻,你好像永远都不会知道这个人的极限到底在哪?



继索契冬奥会和平昌冬奥会之后,迎接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羽生结弦向着更高的目标出发了—— “4A”

所谓“4A”,全名叫做阿克塞尔四周跳。


简单来解释就是,选手需要在起跳之后的一秒钟时间内,在空中完成四周半的旋转,并在冲击力极强的情况下顺利落冰。

这一动作,堪称是史上难度最高、超越人体极限的动作。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假如在这一次的北京冬奥会上再度拿下冠军,那么羽生结弦就能实现“奥运三连冠”了。

然而,“奥运三连冠”和“尝试完成4A”,几乎是两个相悖的选择——

因为要想拿下三连冠,他大可去完成更稳妥、更能拿下高分的动作;


而尝试完成4A,则意味着需要冒着更大的风险、甚至是放弃奖牌。

在这四年一度的奥运赛场上,将“完成4A”的目标置于“赢得冠军”的目标之前,在大部分人看来,这显然是一个不划算的选择。

可他还是这么去做了。


结果如同大家五天前所看到的那样——起跳、旋转、落冰、摔倒、最终无缘奖牌。


我相信,早在比赛开始之前,羽生结弦就已经预想到可能会得到这样一个结果,也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毕竟对于他来说,接受这种“挑战失败”的遗憾早已不是第一次了。

记得在2017年,平昌奥运会开始前夕,他在NHK杯大奖赛里挑战高难度动作4Lz时摔倒,造成右脚踝韧带损伤。

闭关三个月之后,最终决定服用止疼药参加奥运会。


和这一次是如此地相像。


在花滑面前,羽生结弦总是带着 “飞蛾扑火式” 的勇气,不惜拿出自己的全部赌注,也要去迎接别人认为不可能的挑战。

这样极具冒险精神的他,轰烈、动人、义无反顾,已是「王者」。

写到这儿,更加理解了他所说的: “这是为了要获得压倒性的胜利,要压倒性地赢过所有人,必须得做到这地步才行。”



摆在面前的,始终都是两个选择:


一个是“我要赢”,一个是“我喜欢”,羽生结弦选择了后者。


优秀的运动员数不胜数,而敢于这样选择的羽生结弦,只有一个。



参考资料:

1.百度百科:羽生结弦

2.NHK纪录片《为卫冕而苦战~羽生结弦》

3.纪录片《绝对要赢,羽生结弦向自己发起的挑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