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他人为中心:我是谁不重要,你认为我是谁才重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5
周末参加某技术资格考试巡视,站在讲台上,突然意识到这句话多么精妙,“我是谁不重要,你认为我是谁才重要”!

面对一场场考生,我们互不相识,但是彼此巡视与考生身份的“贴标签”,已经保障了这个活动顺利进行。考生通过标识知道监考老师与巡视人员,自然就遵守考试规则。

反过来也是,我们不知道每个考生具体是谁,但是知道考生这个角色就足够了,“你是谁不重要,我认为你是谁才重要”。

借助心理学术语,我们把“我是谁”叫做“主我”,把“别人认为我是谁”叫做“客我”,把“我认为别人认为我是谁”叫做“镜我”。

因此,可以说人际互动中,“主我”不重要,“客我”才重要,而“客我”要借助“镜我”来完成。

既然“客我”重要,那就用最常说的一句话表达,即“以别人为中心”,让别人知道我是谁这个“主我”。

为此,可以分作两类关系来认识与实践。

一是简单人际关系,用角色扮演理解。

简单人际关系是最常见的角色扮演,比如上面说的“考生与巡视”,再比如“乘客”“旅客”“顾客”“学生”“客人”“下级”等等,这都是社会活动中某一特定情境下的角色。由于彼此角色定位清晰,相辅相成,对立统一,“我知道你是谁”,用常规规则就保证人际关系简单易行。

比如我们网购东西,按照规则选购付款送货,在卖家与顾客这个特定角色关系中,彼此各取所需,顺利完成互动。

可以说,这种简单人际关系使用非常多,由于规则明确,节约时间,可以节省更多精力维护重要人际关系。

二是重要人际关系,用镜我来理解体悟。

如果说一般社会交往使用角色互动即可,对于重要人际关系可就复杂的多,“你以为你是谁”“你以为你是谁啊”!

人人希望别人眼中的自己有个好形象,留个好印象,与重要他人关系决定了我们这一生幸福程度以及可能高度。

重要人际关系的融洽,一定建立在良好“客我”基础上,为此就要做好“印象管理”,用通俗话说,就是“以他人为中心”。

以别人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这是建构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与基础,会得不难,难得不会,才要慢慢体会。

比如恋爱时候,容易以对方为中心考虑事情,察言观色会意,想想自己如何做到的。

到了亲子教育时候,容易以自我想法为中心,不谈学习母慈子孝,一旦学习鸡飞狗跳。

再到夫妻关系、养老关系、朋友关系等,就会游走在自我中心与他人中心之间,甚至由于生活情境压力与自我不够强大,陷入自我中心思维误区走不出来。

以他人为中心,就是理解共情他人,用镜我这个镜子,“积极关注、积极归因、积极行动”,更具体的说,就是以他人需要为中心,以能够适当满足他人需要为中心。

“你做了什么不重要,你做的什么满足了别人需要才重要”,做到满足别人需要,只能在不断的镜我体验中完成,体会真正共情,体会印象管理,显然这不是容易事情,需要从每个点滴体悟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