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成功的事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1

  海尔作为如今电器行业的巨头,它的成功有目共睹,再其中又有哪些成功的事例呢?以下是我精心为大家蒐集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在美国建厂

  1999年,张瑞敏决定投资3000万美元,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建立海尔美国工业园,生产家电。一石击起千层浪。国内很多人认为海尔是在盲目扩张,而为其担忧,甚至不少人明确对此持批评态度。人们批评的依据,就是美国的优势在于技术领先,劣势在于人力成本高而且市场饱和,去美国无异以己之短攻人之长。有本杂志以《提醒张瑞敏》为题,为海尔在美国建厂的前景担忧。

  可是,海尔决策层却像“下雨打伞”一样认为去美国办厂是理所当然的事。“到美国建厂有风险;但是不到美国建厂是否就没有风险?!”海尔人要在风险中抓机遇。

  当然,敢于冒风险不等于没有预防风险的措施。在这方面,海尔做了充足预算:在市场方面,海尔的理念是“先有市场,再建工厂”。当时的海尔向美国出口冰箱已经达到50万台,而实际上达到29万台,就可达到建厂的盈亏平衡点。

  在成本上,美国劳动力年薪2.5万美元,中美两地工薪差别达到8~10倍。但海尔进一步分析后认为事实并非如此简单:一是中国低工薪优势其实完全被运费抵消了,而且今后运费有走高的趋势。二是在美国建厂还可以就地收集资讯,就地技术开发。三是可以节省从中国到美国集装箱运输时间30天,另外又节省从接订单到生产的30天,这对生产需求的快速反应至关重要。四是“美国制造”的标签是个卖点,对美国零售商很有吸引力,可以平等地与美国企业竞争,其优势是很大的。

  如今在美国,年轻一代都知道海尔是一个很好的家电品牌,已经不知道它是来自中国的品牌,海尔品牌正在成为美国本土的品牌。

  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起航,海尔的国际化行动已毫无疑问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领航者。

  篇2

  网路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如何发展,是一个崭新而迫切的的问题。海尔从1999年4月开始了“三个方向的转移”。第一是管理方向的转移***从直线职能性组织结构向业务流程再造的市场链转移***;第二是市场方向的转移***从国内市场向国外市场转移***;第三是产业的转移***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这些都为海尔开展电子商务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海尔与众不同的电子商务模式 :以通过电子商务手段更进一步增强海尔在家电领域的竞争优势,不靠提高服务费来取得赢利,而是以提高在B2B的大量的交易额和B2C的个性化需求方面的创新。

  2000年3月10日,海尔投资成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4月18日海尔电子商务平台开始试执行,6月份正式运营。截止到12月31日,B2B的采购额已达到77.8亿,B2C的销售额已达到608万。

  海尔电子商务从两个重要的方面促进了新经济的模式运做的变化。一是B2B***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来说,他促使外部供应链取代自己的部分制造业务;通过B2B业务,仅给分供方的成本的降低就收益8-12%。从B2C的电子商务的角度,他促进了企业与消费者的继续深化的交流,这种交流全方位提升了企业的品牌价值。

  海尔启用电子商务采购系统后,可以在网上参加招投标、查定单、跟踪定单等等工作,**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真是一个公开、公平、高效的平台。而且客户也有更多的时间来了解海尔的需求,为公司揽更多的业务。

  海尔拥有比较完备的营销系统,在全国大城市有40多个电话服务中心,1万多个营销网点,甚至延伸到6万多个村庄。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网站对订货的区域有限制而海尔是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配送的原因。

  1995年,海尔的销售额是世界五百强入围标准的1/18,1996年是1/12,1997是1/6,1998年是1/4,04年海尔32亿美元的销售额已是入围标准的1/3,比原计划提前进入世界500强。

  海尔属于网路直销模式。即海尔从自己的工厂通过网际网路直接接触终端使用者。直接了解客户的需求,以便更好的把握市场动态,极大可能的节约成本,更好的向客户提供服务。

  海尔集团于2000年投资成立海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一个成立电子商务公司的企业。 ***1***线上直销

  海尔网上商城是完全由海尔集团建立经营的。它利用海尔现有的销售、配送体系,为广大使用者提供优质的产品销售服务。 a.网上购买

  顾客通过海尔网上商城系统,直接订购商品,再通过现有的销售、配送与服务体系,送货上门或者邮寄到客户家里。 b.网上支付

  目前海尔网上商城提供支付宝、财付通进行网上支付。支付完成进行配送,24小时限时到达。

  篇3:海尔文化启用“休克鱼”

  1995年7月,青岛市 *** 决定把红星电器公司整体划归海尔集团。红星电器本来和海尔一样在青岛市是重点企业,后来由于经营不善,在海尔成为中国家电第一名牌时,红星电器却亏损1亿多元,资不抵债。

  此时,在张瑞敏面前摆着一个艰钜任务:如何操作?如何发展?于是,张瑞敏首先提出一个问题:红星电器失败于何处?是技术问题?资金问题?员工问题?而他认为:“红星的失败,不是少技术,也不是少资金,更不是员工不好,关键是管理不到位,职工凝聚力差,缺乏将现有生产要素有效组合的灵魂。而海尔员工、干部有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形成了海尔文化。因此,我们当前的紧迫工作就是将海尔文化输入到红星。只要思想认识一致了,统一了,一切都好办。文化是企业灵魂,无形资产可盘活有形资产,红星必然重生。”

  海尔经受住了这个文化兼并成败的考验。在划归第二天,杨绵绵就率领企业文化、资产管理等五大中心的管理人员进驻红星,实施“文化先行”的管理理念。随后,张瑞敏又到红星全体中层以上干部会上推心置腹地讲述自己的管理心得体会。要求大家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目标是2~3年争创中国洗衣机第一品牌,最终是国际名牌。

  三个月之后,企业扭亏为盈,现在,海尔洗衣机已经成为全球洗衣机第一品牌和第一制造商。

  1998年3月,“海尔文化启用休克鱼”案例被写入哈佛商学院案例库,张瑞敏应邀去哈佛讲这一课,成为第一位登上哈佛讲坛的中国企业家。

  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遇到瓶颈,而优秀的企业文化却能够保持企业的生机和活力,是企业发展当之无愧的风向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