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科学小知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31
1.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数学小知识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数学小知识 1.北师版数学一年下册包括哪些知识,
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一年级下册知识领域及结构图 一、生活中的数 1、数铅笔---(100以内数的认识) 2、数豆子---(100以内数的读写) 3、动物餐厅---(100以内数的比较) 4、小小养殖场---(在具体情境中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三、加减法(一) 1、小兔请客---(整十数加减法计算) 2、采松果---(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

3、青蛙吃害虫---(两位数加整十数。) 4、拔萝卜---(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

5、回收废品---(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 数与代数 五、加与减(二) 1、图书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 2、发新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3、小小图书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 4、跳绳---(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 5、小小运动会---(用100以内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购物 1、买文具---(小面额的人民币) 2、买衣服---(大面额的人民币) 3、小小商店---(进行有关钱款的简单计算) 七、加与减(三) 1、套圈游戏---(连加运算) 2、乘船---(连减运算) 3、乘车---(加减混合运算) 二、观察与测量 1、观察物体---(两个方向观察单一物体的形状) 2、桌子有多长---(厘米的认识) 3、去游乐园---(认识米) 4、估一估,量一量---(简单的估测和测量) 空间与图形 四、有趣的图形 1、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2、动手做(一) 3、动手做(二) 4、动手做(三) 统计与概率 八、统计 1、组织比赛---(认识简单的纵向条形统计图) 2、买气球---(认识简单的横向条形统计图) 我和小树一起成长 巩固100以内数的认识。

加与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实践活动 小小运动会 利用100以内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加强对图形的认识。

能利用图形设计美丽的图案。 今天我当家 利用100以内加与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 生活中的数 1、数铅笔---(100以内数的认识) 2、数豆子---(100以内数的读写) 3、动物餐厅---(100以内数的比较) 4、小小养殖场---(在具体情境中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知识框架】 生活中的数 【知识点】 数铅笔(100以内数的认识) 1、让学生从生活中认识数、学会数数不但会一个一个数,还会两个两个、五个五个、十个十个数;并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初步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体会数位(数中各个数字所占的特定位置)、基数(用数可以表示物体 *** 中元素的个数)、序数(用数可以表示 *** 中某一元素在序列中的位置)的意思。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3.在数数活动中,认识计数单位"百",感受数位的意义. 数豆子(100以内数的读写) 1、经历用计数器表示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位的意义。包括知道100以内数的数位名称及排列顺序,了解100以内数的计数单位,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既要知道一个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又要明确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组成几十几。

3、会读写100以内的数(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能对100以内的数量进行估计。 动物餐厅(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使学生更清楚了解百以内数的顺序,会先从数的位数上比较,相同位数的数要从高位依次比较的方法,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小小养殖场(在具体情境中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

2、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逐步培养数感。 二、观察与测量 【知识框架】 观察与测量 1、观察物体---(两个方向观察单一物体的形状) 2、桌子有多长---(厘米的认识) 3、去游乐园---(认识米) 4、估一估,量一量---(简单的估测和测量) 【知识点】 观察物体(两个方向观察单一物体的形状) 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两个方向(前〈后〉面或侧面)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会辨认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 桌子有多长(厘米的认识) 1、经历用不同测量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找一找自己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会通过刻度尺观察物体的长度。(起点不是0刻度) 5、能根据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的刻度尺测量。

去游乐园(认识米) 1、初步建立米的长度概念,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能恰当的选择单位表示物的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估一估、量一量(简单的估测和测量) 1、能选用适当的单位表示长度。

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2、会辨认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

三 加减法(一) 【知识框架】 加减法(一) 1、小兔请客---(整十数加减法计算) 2、采松果---(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
2.一年级数学下册难点重点都有哪些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知识点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zhidao如果只有加减法,就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知识点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乘除法,就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总结: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计算(回即加减法或乘除法为同级)。

知识点3:在含有加减乘除法(不含括号)的算式中,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总结:先乘除后加减。

知识点4: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总结答: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知识点5:0不能作除数。 总结:一个数加上0得原数,一个数减去0得原数,一个数乘以0得0,0除以任何数都得0,0不能作除数(无意义)。
3.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应知应会内容是什么
一 减法

1.十几减9

2.十几减8、7

3.十几减6、5、4、3、2

二 认识图形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三 认数

1.认识整十数

2.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3.认识几十几

4.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5.数的顺序

6.比较数的大小

7.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

实践活动:我们认识的数

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

四 加法和减法(一)

1.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

2.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

3.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

4.求减数的实际问题

5.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6.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第四单元整理和复习

五 认识人民币

1.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

2.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

实践活动:小小商店

六 加法和减法(二)

1.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2.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3.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4.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
4.北师大版数学1
在圆上取三点 两两连接 做其垂线 相交于一点 那就是圆心 过圆心交与圆上的线段 是直径 过圆心与圆的一点的是半径 1. 分数乘法: 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2. 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整数, 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 分母不变; 分数乘分数, 用分子相乘的 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但分子分母 不能为零 . 。

3. 分数 乘法意义 分数乘整数的 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 便运算。一 个数与分数相 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 之几是多少。

4. 分数 乘整数: 数形结合、转化化归 5. 倒数: 乘积是 1 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6. 分数 的倒数 找一个分数的 倒数,例如 3/4 把 3/4 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 置,把原来的分 子做分母,原来的 分母做分子。

则是 4/3 。 3/4 是 4/3 的倒数,也可以说 4/3 是 3/4 的倒数。

7. 整数 的倒数 找一个整数的 倒数,例如 12 ,把 12 化成 分数,即 12/1 ,再把 12/1 这个分数的分子 和分母交换位 置, 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 原来 的分母做分子。 则是 1/12 , 12 是 1/12 的倒数。

8. 小数 的倒数 普通算法:找 一个小数的倒数,例如 0.25 ,把 0.25 化成分数,即 1/4 ,再把 1/4 这个分数的分 子和分母交换位置, 把原来的分 子做分母, 原来的分母做分子。 则是 4/1 9. 用 1 计算法 : 也可以用 1 去除以这个数,例如 0.25 , 1/0.25 等于 4 ,所以 0.25 的倒数 4 ,因为乘积是 1 的两个数互 为倒数。

分数、整数也都使用 这种规律。 10. 分数除法: 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

11. 分数除法计 算法则: 甲数除以乙数( 0 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12. 分数除法的 意义: 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 中一个因 数求另一个因 数。

13. 分数除法应 用题: 先找单位 1 。单位 1 已知,求部分量或对应 分率用乘法,求单 位 1 用除法。

14. 比和比例: 比和比例一直 是学数学容易弄混的几大问题之 一, 其实它们之间的问 题完全可以用一 句话概 括: 比,等 同于算式中等 号左边的式子 ,是式子的一 种(如: a:b ) ;比例, 由至少两个称 为比的式子由等号连接而成, 且这两个 比的比值是相同 (如: a:b=c:d ) 。 所以,比和比例的联系 就可以说成是:比是比例的一部分;而比例是 由至少两个比值 相等的比组合 而成的。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 式子叫做比例 , 是比的意义。比例有 4 项 , 前 项后项各 2 个 . 15. 比的基本性 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

比值不 变。 比的性质用于 化简比。

比表示两个数 相除;只有两个项:比的前项和 后项。 比例是一个等 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个项 :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

16. 比例 的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 外项的乘积等 于两个内项的 乘积。比例的 性质用于 解比例。

17. 比和比例的 区别 (1) 意义、项 数、各部分 名称不同。比 表示两个数 相除;只有两 个项:比的 前项和后 项。

如: a:b 这是比 比例是 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个 项:两个外项和两 个内项。 a:b=3:4 这是比例 。

(2) 比的基本性质和比例的基本 性质意义不同、应用不同。比的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 项都乘或除以 一个不为零的数。

比值不变 。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乘积 等于两个内项 的乘积相等。

比 例的性质用于解比例 。联系: 比例是 由两个相等的比 组成。

18. 比和比例的 意义 比的 意义是两个数 的除又叫做 两个数的比 , 而比例 的意义是表示 两个比相等 的式子是 叫做比例 。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 ,有两项;比例是一 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 等,有四 项。

因此, 比和比例的意义也有所不同。 而且, 比号没有括号的含义 而另一种形式, 分数有括号的 含义! 19. 比和比例的 联系: 比和比 例有着密切联 系。

比是研 究两个量之间 的关系,所以 它有两项;比 例是研究 相关联 的两种量中两 组相对应数的 关系,所以比 例是由四项组 成。 比例是 由比组成 的,如果没 有两种量的比,比例就不会存 在。

比例是比的发展,如果 把比例式中右边 的比看 成一个数,比 和比例此时又 可以统一起来 。 如果两个 比相等,那么 这两个比 就可以组成比 例。

成比例的两个比的比值一定 相等。 20. 圆 : 平 面 上 到 定 点 的 距 离 等 于 定 长 的 所 有 点 组 成 的 图 形 叫 做 圆 。

21. 圆心: 圆任意两条对称轴的交点为圆心。 注: 圆心一般符号 O 表示 22. 直径: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 圆的直径。

直径一般用字母 d 表 示。 23. 半径: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 , 叫做圆的半径。

半径一般 用字母 r 表示。 圆的 直径和半径都 有无数条。

圆是轴对称图 形,每条直径 所在的直线 是圆的对称轴 。 在同圆或等圆 中:直径是半径的 2 倍,半径是 直径的二分之一 .d=2r 或 r=d/2 。

圆的半径或直 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 位置。 24. 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 ,用字母 C 表示。

25. 圆周率 :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 圆的周长除以 直径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数,把它叫做圆周率,它是一个 无限不循环小数 (无理数 ) ,用字母 π 表示。

计算时,通常取 它的近似值, π。
5.小学一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期中考试复习重点
复习的形式是很多的,如课堂复习、单元复习、期末复习等。

课堂复习有三种:讲新课前,复习与之有关的旧知识,这叫做准备复习;老师讲完课后,往往要趁热打铁做点练习,这是以消化为目的的准备性复习;一节课将结束时,将本节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小结,这是以吸收为目的的梳理性复习。 课后复习以消除遗忘、强化记忆为目标,不管老师是否留作业,都应当对照课堂笔记与教材进行比较性复习,然后再做作业。

单元复习是指完成了一章或一组内容后的复习,主要采取比较异同,寻找内在联系,筛选累积的方式进行。 期末复习主要是将平时分散学习的知识分门别类地进行分析综合,系统归类的过程。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最宝贵的时间是课后复习,因为防止遗忘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及时复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记忆是有规律可循的,学过的知识如果不加以复习就会忘记,过一天会忘记一半以上,经过两天就会忘记穿激扁刻壮灸憋熏铂抹2/3左右,以后遗忘的数量会逐渐减少。

因此,学习后若不及时复习,就会大大增加复习的困难,降低学习的效率。 为了提高复习的效率,我们要在复习时采取一定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做出合理的安排。

在时间安排上,课后复习至少安排两次。第一次利用课间休息时间,用脑子复习一下这节课的要点,第二次复习应安排在晚上,读一下课堂笔记,对照教科书进行。

在对复习方式的运用上,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使用。 常用的复习方法有: (1)尝试回忆法。

即在复习时,先把老师讲过的内容在头脑中回忆一遍,然后再打开书或笔记本进行对照,对回忆模糊不清或根本回忆不起来的知识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这样做不仅可以强化记忆,而且能够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2)要点法。即在复习过程中,寻求知识中的要点,抓住要点也就抓住了问题的主干。

如复习课文时,就可以把重点词、每段的关键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等用醒目的颜色标上记号,使这些词句作为记忆的支撑点,抓住几个关键词句,也就抓住了整篇课文的内容; (3)比较法。即找出各科知识间的特点和共同点,通过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来强化复习效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