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君蕊珠赠中的君蕊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7-20
是断句不对吧,君是对对方的尊称,犹言您。比如: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
蕊珠是指蕊珠宫,道教经典中所说的仙宫。出处:
1、唐·顾云 《华清词》诗:“相公清斋朝 蕊宫 ,太上符籙龙蛇踪。” 2、宋·邵雍 《二色桃》诗:“疑是蕊宫双姊妹,一时俱肯嫁春风。” 3、宋徽宗 《燕山亭·见杏花作》词:“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 蕊珠宫 女。” 4、元·本高明 《琵琶记·伯喈牛宅结亲》:“人间丞相府,天上蕊珠宫 。” 5、清·孔尚任 《桃花扇·骂筵》:“家住蕊珠宫 ,恨无端业海风,把人轻向烟花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6-17


久慕船溪两大景观:一是向家村放马山对面的道教圣地玉华洞;一是京昆古道之辰溪段船溪驿站。
玉华洞
船溪玉华洞曾经被误认为玉皇洞,我问过本地村民,说以前向省里申报文化遗产时,以玉皇洞申报没有通过,说历史记载的是玉华洞。玉华是什么意思呢?上了年纪的读过《女书》的辰溪女人都知道,玉华的读音是玉和,女娲的意思。玉华洞供奉的神像有女娲,即洞婆或叫傩母,傩是我,母是祖婆,辰溪传说故事说我们都是女娲的后人。玉华洞还供奉雷神,伏羲,女娲伏羲是兄妹,又是夫妻,其父是雷神,而玉华洞都供奉着。因为上古洪荒,只好兄妹开亲,女娲也因此感到羞愧,用红布遮羞,因此,洞公洞婆在玉华洞神像头上是披着红布的,所以玉华洞最初是祭祀祖先的宗教场所,女娲功不可没。据此,船溪玉皇洞本名叫玉华洞是不会错的。
仲夏周末,喜与辰溪诗协同仁如愿成行。从县城沿S223 省道北行约20公里,在<寒溪垂钓中心>指示牌处右拐,朝向家村东行1公里,进入村部楼,迎面便是玉华洞山峰。
站在山峰前,直觉告诉我:这不正是古籍中的“三危”之山吗?玉华洞悬挂在枣子冲突兀的峭壁之中,其上有三个小山头成直线排列,形似屋脊上三个神俑,高耸入云。高则危,“危”是会意字,小篆字形上面是人,中间是山崖,下面腿骨节形,本义是人站在山崖上而感到畏惧,表示很高,作名词用时,引申为“屋脊”。所以从外观上看像是三个“危”字。
古书有云“山名三危,青鸟所憩,往来昆仑,王母是隶,穆王西征,旋轸斯地”。据辰溪知名地方文化研究者谢伯胜父女考证:“昆仑”为辰溪大酉山。昆仑之墟是周穆王和西王母在瑶池邂逅朝夕相守的春宫。周穆王死后葬昆仑,是为辰陵,因此辰溪于西汉最初设县,名曰辰陵是缘此故,后改名为辰阳,隋朝正式定名为辰溪。
古人修道,多隐于洞天福地,上古尧舜时善卷从枉渚归隐到大酉洞修炼,足迹遍及五溪各大洞天福地的修道场所,被尊为五溪修道人的祖师,也是中华的德祖。在玉华洞大雄宝殿三尊佛像后面,供奉有一尊神像,长老头人李玉花向我们介绍这是祖师菩萨,其实就是善卷。
战国七雄争霸天下,屈原真诚为楚,却受奸佞小人排挤而招放流,政治上失意之时,朝发枉渚,夕宿辰阳,就是追踪善卷的足迹,这才有了他的诗文中对“三危”的觅寻和膜拜。
青鸟栖三危,为王母臣下,往来昆仑,常伴王母左右,说明三危到昆仑应是距离不远。
综上所述,玉华山其距、其形、其洞正好符合,可以肯定,这就是屈原笔下和古迹中提到的“三危”之山。也正因为善卷、王母、青鸟、屈原的紧密关联的缘故,大酉妙华洞和船溪玉华洞自古被合称为华妙洞天。
玉华洞是我县道教圣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百级石阶直达庙观,石径通幽处凉风习习,茂林修竹下洞泉潺潺。紫气萦霄引百鸟朝凤,香炉化纸催虔客求签。环境清雅,风景秀丽,洞内钟乳千娇百媚、石笋含苞待放,玉柱达灵虚,云海通蓬莱。洞门云锁三冬暖,石室风生九夏寒。凌霄殿上黄庭诵,紫竹林中经牍残。
我们一行20人,烧香拜佛,游洞探奇,了解玉华洞的由来和传奇。主人向我们都做了详细介绍。玉华洞与大酉洞合称华妙洞天,在全国被列为道教三十六小洞天的第二十六洞。唐时玄奘大师西游,取回佛经,儒释道开始结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雍正年间佛教进入五溪,此后佛道共存,互参互习,香火鼎盛。后因多种原因几毁几建。现存庙观是2012年复修的。头人李玉花还讲述了她的一些传奇故事,时而酸泪潸然,时而情绪激昂。从她的故事中听出,她对佛的追求是执着的,佛在她的身上也是很灵验的,与其说香客络绎不绝的为佛而来,不如说是因她而来,因为她就是现实中佛。
旁人还介绍了文革时的怪事,洞门垮塌,一石笋巨柱也倒下了,却在一夜之间又自己立起来了,人力是根本做不到的。破四旧,毁神庙,一干部用绳索将菩萨拉出庙外,第二天就报应上身,他的儿子无缘无故的上吊死了。我也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杜撰,但善男信女却深信不疑。如今每当举行庙会时,由李玉花主持的法事,信者云集,一场庙会下来,捐赠的款项达10万元左右,基本用于庙观的扩建与塑像的添置。
玉华洞分道观、城隍庙、灵官庙和佛寺及洞神五处神祗,按前道中佛后主顺序排列。
道观最大,供奉三清天尊,即鸿钧老祖的三大弟子,元始天尊位中,为三清之首,居35重天玉清境清微天,手执混元珠,掌阐教;灵宝天尊位左,居34重天上清境禹馀天,手持玉如意,掌截教;道德天尊位右,花白长胡须,即太上老君,居33重天太清境大赤天,执着太极图,掌人教。
佛寺的大雄宝殿最豪华,佛堂正中是三尊大佛,位中是释迦摩尼佛,主管中央娑婆世界;位左是阿弥陀佛,主管西方极乐世界;位右是药师王佛,主管东方琉璃光世界。佛堂两边分别有观音菩萨、送子观音、地藏王菩萨、钱来菩萨、四大天王、十八罗汉、弥勒佛、韦陀菩萨等。
大雄宝殿后的洞壁前供奉的是祖师菩萨(德祖善卷)、洞公洞婆(傩爷傩母即伏羲女娲)、龙王(雷神即伏羲女娲的父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洞不在深有道则灵。这正是“八百里星辉照印洞镜精微;五千年道藏玉成华夏文明。”“蕊珠再现玉玄宗风今又阐;福地重开真宇祖室早增光。”
两个小时的采风,结束了玉华洞之行。口占一律《辰溪诗协游玉华洞》以作洞天结尾:“处夏诗朋去采风,龙船峭壁有方蓬。有缘悬圃高低拜,因梦三危上下穷。青鸟常鸣王母殿,神仙大隐洞天宫。也同贤圣追明德,雅韵文心映竹丛”。
船溪驿站
游完了玉华洞,主人诚恳地留我们吃斋饭,我们婉言谢绝了,因为我们还要继续到船溪驿站去采风,船溪诗友邬湘辰虽然人在杭州,却尽地主之谊早已将我们的中餐安排了。
从玉华洞出来后,返回到<寒溪垂钓中心>指路牌,向主路北行1公里就看到了船溪驿。船溪驿东西两面夹山,中间有一条小溪,在酷似船形的坪中蜿蜒,山泉涓涓而聚,溪流潺潺而闻,淫淫暑气无人遁,习习仙风靓句来。
省道公路从溪的右岸两排新居楼房中南北穿过,溪的左岸就是气势恢宏的船溪驿站,其古建筑现存十一栋完整的窨子屋。
我们的采风是从横跨小溪的一座700多年历史的风雨桥开始的,风雨桥南北两门之上曾有两块“南通云贵”、“北达京都”的牌匾。走上桥头,抬望垮塌多半的墙体,踩踏斑驳溜光的青石桥面,一种心酸、一种惊奇交织在沧桑的立柱和残缺的坐板上,横梁飞檐的朽迹,青砖黛瓦的断片,似乎在侃谈,又似乎在诉说,声音很弱、若即若离,被那潺潺的溪流声悄悄地掩过。
过了风雨桥我们沿着古道走,古道是三米多宽的青石路面,青石面被历史打磨得光洁如镜,镜面不再完整,布满了龟裂之缝,碎石嵌锲在裂缝里。仿佛,它还承载着骁骑铁马征战的风采,它还在倾吐着南辕北辙的兴衰,它还自豪于茶马古道曾经的车水马龙,它还沉醉在京昆驿站曾经的挤肩搓背,它还见证着江湖险恶的凄惨,它还兴奋于古道热肠的温馨。
沿溪两岸的护墙有两三米高,虽然如今大部分在原基筑起了现代民居,但抹不去数不胜数的各式木构店铺、整齐布局的屯兵楼、驿卒房、栓马场、热火朝天的烟馆、茶楼、酒馆的当年影子;仿佛听到村民、店主忙碌招呼、马夫、脚夫劳累脚步的声音;隐约可见商贾停驻、官宦过境、书生入京赶考的身影;依稀看到香客访仙求佛的虔诚,路人走亲串门的悠闲,差役披星戴月的急迫;茶马的沉蹄、行客的郁色在这里留下一夜酣畅的呼噜,早晨察看烽火台平安的讯息,又步履如飞,形色匆匆的赶路了。风声从耳边呼呼而过,一路还品昨宵温柔梦,犹眷翠微深处有金娇;一路沉迷昨夜酣畅拳,还叹酒逢知己千杯少;一路小唱马帮歌,将我行兮向天涯;一路醉吟侠客行,片云何识我心愁。告别了人声鼎沸的驿站小镇,何时可回来?何时君再来?
路面边上是古建筑群,封火墙高耸有度,内藏宽敞的厅堂,舒适的厢房,精美的窗花,方正的天井,科学的排水给人一种静怡,一种舒适,一种古色古香的温存。
平板木梯直达楼顶,观风小窗透过一缕清凉、一丝眷恋、一腔古道情长。
马头墙高低错落,翘首遥望远道而来的客人,招摇着火红的烧云和旭旦的霞彩。
锈迹的铁包木门陈述一种亢奋,一种酸楚,光滑而凹陷的门脚石板,略带风蚀大门凿石长方柱,压顶石梁,大气阔绰,足见其当年门庭若市,隐约的牌匾表明当年屋主的尊贵。
宅院沿古道而开,又留有一定的空坪闲地,比古道高约一米,这是给过往客人上下马车、马背的一个方便。
诗友邬湘辰向我们详细地介绍了驿站整个的布局和具体主人,还特别自豪地倾吐他荣耀的家史:他的祖先是武将出生,看上了船溪驿这块山清水秀的风水宝地而定居下来,之后邬家人才辈出,解放前还考出了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法学系的顶尖人才。邬家经营有道,成为船溪驿的大户,从火烧溪到向家村到,从玉华洞到船溪驿田地山林都是邬家的田产,玉华洞也是邬家礼佛避暑、济民行善的场地,过往官员特别是左迁之士都愿意落脚在玉华洞,邬家他们交广,朋友遍天下,官场识京昆。
船溪是辰溪县的北大门,东、北与沅陵县相邻,西隔沅水与泸溪县相望,是古中国西陲之地,军事要塞,尧舜时“窜三苗于三危”即是此地,控“五溪蛮地”,握“云贵锁钥”。庄蹻入滇,刘尚平苗,马援征越,诸葛服蛮,都得益于船溪的战略后盾。船溪因驿道而生,上接辰阳驿、山塘驿,通京都,下接马底驿,达云贵。
船溪的建制古老久远,春秋战国时期为楚国黔中郡辖地,秦汉以后历属辰阳县、义陵郡、武陵郡、辰州府辖地。民国时期,隶沅陵县,1953年划归辰溪。
船溪的历史、文化沉积厚重。屈子拜三危,洞仙藏五溪,骚人赋玉华,悬棺箱子岩,火烧山烽燧的遗址,茶马古道文化的胜迹,桃花溪的传奇,三青鸟的传说,黄叫儿的神话,放马山的故事,无不充满神秘和传奇色彩。
船溪因驿道而兴衰,船溪驿站建于元朝至元二十九年(1292),京都至昆明驿道开通,辰溪段设有寺前(1382改址山塘驿)、县城(辰阳驿)、船溪三个驿站。明洪武十五年(1382)置船溪驿丞,隶泸溪,清乾隆二年改隶沅陵。乾隆二十六年裁驿丞置巡司,设驿马45 匹,排夫75 名。1912年,因邮政事业的兴起,驿站退出了历史舞台。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人民富起来了,民居建设方兴未艾,旧式的驿站建筑受到极大的冲击,许多村民没有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沧海桑田的变迁给后人留下了痛心疾首的遗憾和沉思。
游兴未尽,炎阳已当顶,我们来到船溪饭店,两桌丰盛的饭菜已使我们狼吞虎咽。我们举杯遥谢邬湘辰的仗义款待,感谢邬湘辰的远程遥控讲解。
余兴未减的我,依兴一联:“商贾往来,诚拜玉华洞,茶盈洱海得三生富贵;官宦迎送,尽观烽燧台,人在江湖累一世功名”。也作《忆船溪驿站》一律:“茶马南来古道闲,京都官话笑滇黔。江湖道上轻蹄近,风雨桥中故事绵。试问三危洞天处,可贪一夕佛门餐。茫茫前路万峰外,何日君回放马山”。
有道是:地不在僻,有险则名,溪不在宽,有胜则兴。
再见,船溪驿站,再见,船溪,驿站复修之时我还会再来。
文/红网网友@汤安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