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面描写的句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5-05-10
天早上七点,楼道里总会响起那熟悉的脚步声和洪亮的叫门声“牛奶来了!每当听到这一声响起时,我便知道那为送奶工来了,我就会爬起被窝去开门.
那位送奶工很普通,是一位50多岁的伯伯.那位伯伯的皮肤黝黑黝黑的,一看就知道是长年在外风吹日晒的结果;在他花白的头发下,有一双不大却炯炯有神的眼睛.却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
因为他的流奶又浓又香,所以很多楼层的住户都订了流奶的.其中一家在六楼,六楼那家订户也就是我们家,12层楼,这上上下下一趟,不拿东西就已经把人累得够呛了,何况那牛奶瓶又圆又滑,一不小心就要摔坏几瓶.
冬雪覆盖了大地,万物披上了银色的时装,漫长而又寂寞的严冬提前来到了.但不管刮风还是下雪,那位伯伯总是会来送流奶.
清晨,还是跟往常一样冷.“丁零”门铃又响了起来,我还想在被窝里睡觉,可又必须去开门,无赖中,我慢吞吞的去开门.打开门,只见往常一样站在门口,面带着微笑,穿着一件黑大衣,额头上有深深的皱纹,好像能把蚊子夹住似的,但是这样看起来也很有精神.我随手拿过流奶瓶,哪知流奶瓶一下重重地摔倒了地上,我失望地自言道:“哎,今天的流奶算是泡汤了!”那位伯伯笑呵呵地说:“不打紧,今天再补一瓶,不收费.”我接过流奶,道了一声谢.
又是寒风呼啸的早晨,这位伯伯又来送奶,他小心翼翼地把流奶递给我,当我接过牛奶瓶时,发现他的手都已经被无情的寒风给吹裂了,皮肤好象老松树的皮,皱皱巴巴的,有一道道的口子,他的头发被冷风吹的微微颤动,我见他的嘴皮在颤抖,显然他非常冷,尽管还是笑着的.我问他:“天这么冷,您不带手套吗,要不我叫爸爸送你一双?”他边说边指着瓶子:“你看,这瓶子外有一层冰珠,戴上手套,瓶子就容易滑掉,而且我已经习惯了.”他走时,我趁他没注意,把爸 爸的黑色手套轻轻放在了他的框里.
又一天清晨,“送流奶啦!”我打来门,只见那双手带了一个黑色的手套,对方微笑着,当然我心里也在开心的笑.

风夹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着.
“下雨了!”一位同学喊着.只见窗外下着蒙蒙细雨,滴滴的小雨点好像演奏着一支小的圆舞曲,我不禁初窗外的世界所诱惑.天空在不知疲倦地下着雨,朦胧的雨雾将整个校园轻轻地遮掩了.雨如万条银丝似的从天而降,轻轻地打在了窗户上形成了美丽的珠帘.
到了放学的时间,我们来到了教学楼前厅,只见校门口花花绿绿的、密密的.噢,那是家长们举的伞.于是我过五关斩六将,总算挤到了爸爸的车里……,一会儿,雨就大了起来,仿佛要挡住每一个行路人.……差不多到了晚上的时候,雨停了.
第二天早上,绵绵的春雨又下了起来,雨点像一根根细细的绣花针,穿在每个角落里,落到树叶上,像珠子一样乱转.这时,城市沉浸在一片宁静,我的心也由此而平静下来.
这场雨之后,杨柳青了,碧绿的草地上,各种各样的花儿在雨中尽情地绽放.玫瑰花,月季花,迎春花,百合花……它们几个几个围坐在一起,像是在比美,又像是在议论着怎样为人们展现出更美丽的春天,这真是“好雨如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啊!”
雨是柔弱的,是世界上最轻灵的东西,敲不响那厚重的钢筋水泥的楼房.而瓦屋则不同,雨滴在上面,叮叮当当的,立即发出悦耳的声音.身在小屋的人也就有了在雨中亲近自然的福气.雨势急骤,声音就慷慨激越,如百马齐鸣,如万马奔腾.雨势减缓,声音也弱下去,轻柔地沁入你的心,像暖春时节耳边的轻风,瓦片似乎是专为雨设置的,它们尽职地演奏着,听雨人心中便漫出不尽的情意.
人们喜欢当心中充满怀念与感喟时,一个人静静地坐下听雨.垂老的志士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抱负;迟暮的美人有“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的幽怨;相思的情人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索怀;多情的诗人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遐思.
雨成了人们修饰感情、寄托心愿的使者.
闲暇之中,有幸回到了自己曾经听雨的地方.恰逢那天下小雨,又听到这熟悉而又陌生的雨声.迷蒙之中,雨声里透出一种古怪的情调,是久未沟通的那种.它拒我于千里之外,向我表明它对我的陌生,然而我却能从意识的最深处感受到它存在的气息.我有一种从梦中猛醒的畅快和历经迷茫后的沧桑感.
哦,我在雨声中相约的竟是已隔了时空的自我,它在讲述我以前的一切.我彷徨了,我问自己:我是谁?还是从前的那个我吗?
有词云:“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人生境遇不同,听雨的感受也就各异.然而听雨却都是听灵魂的对话,听真情的奔泻,听年华的淙淙流淌.雨声所敲打的,除去岁月的回响外,还有昔日难再的痛惜与欲语还休的惆怅.似乎只有在这瓦屋轻灵的雨声中,心灵才得以喘息,生命才得以延续.
雨声依然在响,像我真实的心跳……
一场雨
下雨了,我将手伸出窗外,触摸那雨的心跳.一阵沁人心脾的清凉顿时把脑子里的一切意念都净化了.
雨人从天空中那无形的滑梯滑下,掉在地上,顿时溅起一朵朵晶莹剔透的水花,他们多快乐呀!
我快活地望着这一切,好像我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我们在一起欢跳,一起在地上绽放朵朵水花.
远处传来一阵淡淡的香气,令我返朴归真,深深刻入心灵深处,难以抹却.
雨,蓦地停了,我惊住了——雨人不见了,水花不见了,歌声与笑声不见了,什么都不见了,我回到了真实的世界,我还是我,一个有骨有肉的小孩,不再是刚才那个晶莹的雨人了.刚才的一切,仿佛是一场美妙的梦,意犹未尽.哦,雨还会下,雨人也再会在从空中落下!

轻声细语,平易近人却又不失仪态。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却又从未张扬过。经历多少沧桑,却又极其心地善良。这就是我的外婆———一个有着高雅气质令我终生难忘的人。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每当电视里传出这首曲儿的时候,外婆总是不禁走出房间来,轻声问道:“可不可以给我看看?”虽然她的语气极其平静,温和,但终究还是透着一股强烈的欲望。往往这时,我和妈妈总会陪伴在她身旁,边看着电视上的“林妹妹”边听外婆讲叙着林妹妹与贾宝玉的爱情故事,她总是不厌其烦的讲着,我们也总是不厌其烦的听着。
才貌双全、善解人意、聪明伶俐,那双含泪的眼睛,那纤瘦的身子总是让人由心怜之,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认为外婆与林妹妹有几分相似。
“一个女人,应当多学点知识,衣服不求华丽,但求整洁干净;五官不求美丽,但求庄重,大方;谈吐不求精辟,但求文雅有修养;有才而不张扬,有貌不以为傲。”外婆总是这样教育我,她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能写一手秀丽的毛笔字,她的画,栩栩如生,真是妙笔生辉,她画的花瓶曾经远销日本。外婆还有很好的剪纸手工,谁家结婚办喜事都请她剪喜字和窗花。休闲的时候,她还会找来二胡,拉上一曲优美的“二泉映月”或找人下围棋,她在当地深受人们的尊重。因此,妈妈总是让我跟外婆学点什么,但我却总静不下心去学,总认为这是过时的东西,外婆好像看透我的心思似的,她说:“你也许现在觉得这是一种束缚,但当你真正融入其中,你会知道这是一种美的享受。”
内涵丰富,外表端庄整洁,谈吐文雅善解人意,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才华横出却不张扬,这便是我的外婆——一个我心中的“完美女人”。

外貌描写更广,外貌描写包括了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是指描绘一个人的相貌,主要是五官,也就是头部,比如说描写他的眼神。而外貌描写的范围要大一点,着重描写一个人的气质,穿着,以及言谈举止。所以肖像描写不同于外貌描写。

人物描写的手法 ——肖像描写(就是外貌描写,这是别称,一样的意思)

什么是描写?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 态 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写文章,只有通过描写,才能做到"绘声绘色"、"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历历 在目"、"维妙维肖"。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即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 体型、姿态等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写好人物外貌要注意以下几点:

描写技巧

(1)、仔细观察,抓与众不同的方面,突出特点。
(2)、抓住“五官”特点,写出人物面部特征。
(3)、注意身材体型、服饰打扮,体现人物个性。
(4)、区分性别和年龄差异,用词准确。
(5)、注意生活经历,符合人物身份。
(6)、注意经常习惯的动作神态。
(7)、表现喜怒哀乐,和神情变化。
(8)、抓重点,不可蜻蜓点水,面面俱到。
(9)、可以用比喻、夸张,联想等修辞手法。
(10)、要有顺序。
我们在描写外貌时应遵循哪些规则呢?

描写要求

一、有序。描写时应按一定的顺序来写,或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都行。如果写了眼睛,接着写头发,又写嘴巴,再写眉毛,尔后写鼻子——这种描写不管写得多好,它给人的感觉是一片混乱。

二、和谐。这要求所写的外貌符合人物身份、年龄、性别、国别、职业。比如一位考生在写其中一个小姑娘的眼睛时,这样写道:那清波微漾的眼睛顾盼生辉。望你一眼,便有万千情种。可以说,这个眼睛写得很美,但是如果这样来写一个小姑娘这是不合适的。

三、要研究人物性格。比如90年高考题,首先要仔细研读材料,从中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第一位好动任性,看问题简单片面;第二位文静懂规矩,能全面地看问题。分析出人物性格特征,描写外貌时就显现这些性格特征。

四、抓住关键、特征鲜明。这要求抓住最能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反映时代特点或者能区别与其他人物的独有的外貌特征。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文章主要写了主人公祥林嫂的眼睛。祥林嫂沦为乞丐:“只有那眼睛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祥林嫂初到鲁家:“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再到鲁家:“顺着眼,眼角上带着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她精神上的最后的希望破灭后:“眼睛窈陷下去,精神也更不济了。”这几处的描写,都抓住了人物的关键,从而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五、细节突出。(鲁迅曾立志画出中国国民的"活的灵魂"。列夫· 托尔斯泰为了写出玛丝洛娃的灵魂,勾勒出玛丝洛娃在牢中的内心世界,曾对玛丝洛娃的外 貌描写修改了二十次。

六、用词准确、修辞恰当。可以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总而言之,外貌描写要为刻画性格、塑造形象服务。以形写神是外貌描写的关键,同时我们也要使笔下的人物和谐有序。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描写。那么,有哪些人物描写的手法呢?

描写的方法:

常用的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所谓正面描写,是指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心理和行动。进行外貌描写一般使用:

1、简笔勾勒特征、运用修辞手法;

3、寄托作者爱憎;

4、借助他人眼睛;

5、相关人物对比;

6、一人几幅肖像;

7、结合其它技法。
外貌描写要根据需要,抓住特征,绘形传神,刻画性格,显示灵魂,切忌公式化、脸谱化。

一般情况下,"人如其面"。然而人的内心与外貌并 不总是一致的,外表漂亮不一定心灵美,而且,"知人知面不知心"。优秀作品中写的好人 外貌不一定都是漂亮、英俊;写的坏人也并不一定都是麻子、瞎子、跛脚。如《牛虻》中的 中年牛虻,就是瘸腿,面部丑陋,有刀伤痕。法捷耶夫的《毁灭》中的英雄莱奋生却矮小而 背脊稍微弯曲。这都说明,作家即使描写心爱的人物也不是"脸谱化"地一味美化人物,而 是严格地尊重生活的真实。在写批判人物时,有时常常以外形美来反衬人物的心灵丑,如《 毁灭》中的反面人物美谛克,他风度翩翩,却动摇变节。《红楼梦》中的王熙风美丽俊俏, 却心毒手狠
评论 | 6 21

2013-10-23 20:29热心网友
可爱的弟弟
我有个三岁的弟弟,人长特别逗人喜爱。一对黑葡萄似的眼睛,一张小巧的嘴,再加上一副“小绅士”似的外表,还真是让人无法看出他也会做出淘气、可笑的事。

就在前些天,由于弟弟爱生病,妈妈平时把零食控制得很严格。特别是糖类,妈妈一向很少让他吃。他看到别的小朋友吃糖时也会装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可是一回到家,总会和我说:“姐姐!我想吃糖。”看到他很可怜的样子,我乘妈妈不在家,从书包里拿出一包中午就买好的橡皮糖。弟弟就迫不及待地用牙撕开了包装袋,做在沙发上吃了起来。

看着他活像个小馋猫似的样子,心里既心疼又高兴,一边暗暗地对自己说:“弟弟,你可千万别生病啊,不然姐姐会后悔的。”弟弟才不管我的想法呢,“绅士”风度也没了,大口大口地嚼着棉花糖。

还来不及多想,弟弟又发话了:“姐姐,橡皮糖还有没有了?”

“姐姐才买了一包,都被你吃完了。等你的病全好了,姐姐再买给你,好吗?”

“噢”弟弟很扫兴地走开了,我也没多想,只顾自己看电视。

可是没过多久,弟弟又跑到我面前,手里拿着半块粉红色的橡皮擦,皱着眉头说“姐姐,你的这块橡皮糖一点也不甜。”我一看,可把我吓坏了,一边去抢他手里的橡皮擦,一边赶快让他把吃到嘴里的吐出来。“快!吐出来,这不是糖。是橡皮擦,快吐出来!”等到弄清弟弟并没有把橡皮擦吞到肚里时才松了一口气。

原来这淘气的弟弟又跑到我的书房找糖吃,他把我刚买的,外形酷似粉红色的小白免,还散发出阵阵诱人香味的橡皮擦当作棉花糖吃了。

他还皱着眉头,还是分不清糖和擦头。“姐姐,这个橡皮糖比刚才吃的糖还香,就是一点儿也不甜。”他这么一说,却把我弄得哭笑不得。我装出一付严肃的样子,说:“下次可不能再乱吃了啊!”

这就是我的弟弟,一个淘气而可爱的弟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