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16

  (3)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2、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学生用尺子独立量出自己手中圆的直径与半径的长度,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讨论测量结果,找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得出结论。

  (四)教学用圆规画圆

  1、引导学生自学用圆规画圆,并小结出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1)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即定半径);

  (2)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即圆心)上;

  (3)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2、请同学们用圆规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观察对比所画的两个圆,有什么不同?哪些地方不同(大小、位置)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两个圆会不相同呢?是什么决定圆的大小?(半径小,则圆小;半径大,则圆大。)

  圆的位置不一样,是因为固定点的位置不同,造成圆心的位置不一样,因此圆的位置不一样。

  小结: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3、练习:用圆规画一个半径是2cm的圆,并用字母o、r、d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五)巩固练习

  1、练习中深化认识圆

  2、判断是非

  (1)、在同一个圆内只可以画100条直径。( )

  (2)、所有的圆的直径都相等。( )

  (3)、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

  (4)、直径3厘米的圆比半径2厘米的圆要大些。( )

  (六)课堂小结,回顾知识

  1、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书本P60第1-4题。

4.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一、导入

  1、我们全班有53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

  2、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

  (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

  (3)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

  2、小结例1:

  (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

  (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3、练习:

  (1)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4、教学例2

  (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

  (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投影讲评)

  三、练习

  1、练习一第4题

  (1)学生独立找出图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

  (2)学生依据所给的数据标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连成图形,同桌核对。

  2、练习一第3题:引导学生懂得要先看页码,在依照数据找出相应的位置

  3、练习一第6题

  (1)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

  (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

  四、总结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

  五、作业

  练习一第1、2、5、7、8题。

5.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3、学会用工具画圆;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让学生喜欢上美丽的圆,激发探索圆的特征的兴趣。

  重点难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轻松一下做一做课间操怎样?起立

  第一节:甩甩你的手臂(从前往后再换个方向)

  第二节:转转你的脑袋

  第三节:原地转身

  二、导入新课

  1、师:上课前的运动操你们发现了什么?(在做圆周运动)

  2、师:刚才发现有的同学手臂转得不太像圆,什么办法转得更像圆呢?(手直、肩不动)

  3、师:我们在运动中可以产生圆,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的圆,大家看:欣赏圆的图片。

  4、揭题:圆的认识

  5、师:我们看在这餐桌中看到了有几个圆?

  这中间有着许多的数学知识,相信吗?

  三、动手操作

  (一)师:下面我们就做一做这个餐桌

  [媒体]做一做:同桌合作,每人在白纸上画一个圆,然后剪下组合成一张圆桌模型。

  (二)师:下面我们交流一下是怎么做的?

  [第一步]我们第一步是画圆,你是怎么画的?

  1、说说你是怎么用圆规画圆?

  2、师:老师也在黑板画一个圆(边画边说)

  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距离(半径)

  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圆心)上

  把装有铅笔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3、老师的圆画得怎样?画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针尖不动、两脚距离固定)

  4、你们画的两个圆的大小为什么不一样?(两脚的距离不同)

  [第二步]我们是把画好的圆剪下来,问:剪时与我们以前的剪正方形、三角形的时候有什么不同?

  师:圆呢?(弯的)弯的在数学上我们叫做曲线,所以圆是由曲线围成的与以前所学习的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有很大的区别。

  [第三步]剪下的圆怎么组合起来呢?这2个针孔从哪里来?

  师:针孔的'这一点,我们叫做这个圆的圆心也可以用字母o表示。

  师:还有什么办法找到圆心呢?(折)你们先拆下来试一试。(生动手操作)

  师:说说你是怎么折的?

  可能:①生:对折再对折,交点就是圆心师:还可以怎么折

  ②对折、展开、再对折、再展开

  师:我们再看这里有几条折痕?而且它们都经过(圆心)像这样的折痕叫这个圆的直径字母d表示(画在黑板上)。

  师:圆里还有什么?(半径)你折的圆里有吗?指一指(画在黑板上)这就是半径。

  师:什么是直径、半径,自学课本p80读一读

  师:说一说什么是直径?解释圆上、圆外、圆内。

  我们一起指指,说说什么是半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