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一位“说书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6
其实原本与他见过几面,算是熟悉,可是,因为各自都忙,慢慢就少了联系。尤其是随着女儿出生,自己大部分时间都在陪孩子,更是尽量远离手机,连朋友圈都很少翻看了。

说偶然,也是因为清明短假后,无意中翻看朋友圈,看到他发状态,说是刚读完一本“故事书”,与我正在读的《故事知道怎么办》十分相似,就留言给他。

他的回复则让我十分意外——他不仅是对这类讲述故事的书感兴趣,现在已然是一位讲故事的行家里手,除了在本市和周边的几个城市,他还在省外开办不少故事工作坊。更巧的是,他居然就在我打算给女儿报名的绘本馆工作!

于是,干脆约了时间,周末带着女儿去馆里玩,顺便找他聊一聊,讨教一些讲故事的经验心得。

他变化不大,一副孩子气模样,微笑着有些腼腆,就是比之前“结实”了不少。而他看我与爱人,比之前多了些成熟,有了做父母的样子。

听他说,离开原先的工作单位,在父母的安排下,干着一份自己毫无兴趣的工作,最终还是决定离开,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工作——讲故事,并在这家绘本馆谋职。

也许是因为自己从小就喜欢故事书,为了能给女儿讲故事,读了相关书籍,恍然发觉,有别于“读书”,讲故事并非易事,需要更多地投入,甚至,需要运用生活中的素材,为孩子临时编讲故事!所以,对他能做这份工作充满了羡慕。

而他则连连说自己不过是一个“说书人”。

然而,一提到给孩子讲故事,他的双眼立刻闪烁出难以抑制的愉悦。

他打开手机相册,如数家珍地向我介绍去年他举办过的故事工作坊。

他有时身着长袍,手拿折扇,给孩子们讲述“中国历史故事”。

有时,他带着海盗帽子,遮住单眼,“留起”络腮胡子,和孩子们在故事的海浪里劈波斩浪。

有一次,他为了给孩子们设计一场《地下一百层的房子》故事会,突发奇想,借用现实中的楼层,将每一页的故事图片放大打印出来,贴在墙上,带着孩子从现实生活穿越进故事王国。然后,按照故事里每一层的动物模样进行装扮,详细地为孩子们介绍这些小动物的特征与生活习性。

于是,他从一楼开始贴,十张图纸被一张张贴到相应楼层。然而,就在即将完工的时候,突然发觉有些不对劲——他是按照自己的身高贴的图纸!

二话不说,返工重贴!

然后,他开始一层一层地设计故事情节,如何带领孩子们转换场景;如何把一个个小动物的故事联系起来;如何保护好前来的孩子们,不会在楼道里受伤;如何让随行的成人们放心地留在故事馆,等待自己的孩子冒险归来……

就这样,来来回回,十层楼,他爬了一遍又一遍。

他的课很受孩子们欢迎,甚至连家长们也愿意来听。因为,大家反馈说,与传统的语文课大相径庭,让人对故事充满了兴趣和热爱,不知不觉就把需要学习的内容记住了。

即使如此,他依然坚定地对我说,老师讲得再好,对于孩子而言,还是更喜欢听爸爸妈妈讲故事!没有不会讲故事的父母,就看你对孩子是不是用心了!只要你耐心和孩子在一起,即使是简单的故事书,平铺直叙地朗读,孩子们都会很喜欢!

他说,在绘本馆的会员中有一对母女,妈妈从女儿出生就开始陪她一起看绘本,讲故事,如今已经坚持三年多了。有一次,这位妈妈有事需要把女儿独自留在绘本馆里,临行前给女儿说了自己要出门办事,很快回来接她。

女儿没有闹着纠缠妈妈,而是轻轻地抱了一下妈妈,然后对妈妈说,“妈妈,你去吧,我会想念你的。”这句话,正是母女俩曾在绘本馆里共读的一本绘本《我想念你》的话。

夏木先生说,他听到小女孩的这句话,都被深深地感动了。

故事,是成人与孩子沟通最好的桥梁。这也是我想学习讲故事的初衷——更好地陪伴女儿,也更好地让自己成长起来。

夏木先生随手拿了几本绘本,向我们介绍如何与低龄段的孩子一起看书。有些父母看到绘本上寥寥的几个字,感觉太过简单,而他却想说,这些绘本是为孩子准备的,又不是为了迎合父母的需求。

而对于低龄段孩子而言,富有节奏和韵律的、不断反复的语句,就是最佳的故事了。在他们的眼里,看到的是图片,而听到的是爸爸妈妈的讲解,尤其是翻开下一页,充满期待与奇妙体验的感觉,是孩子乐此不疲的原因所在吧。

如《好饿的小蛇》,他说在他讲故事的小朋友们,对这本书不喜欢的人数是0!

而绘本中,除了这条好饿的小蛇不断地吃各种食物,并且肚子变成食材的样子之外,几乎没有什么情节可言。但是,这充满想象的童趣,正是孩子看待世界的样子。而他说,绘本中很多小小的细节,都是孩子们告诉他的,例如,小蛇吃完不同的食物之后,嘴巴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而小蛇头上的皇冠,正折射出尼采的思想:

孩子就是这条很饿的小蛇,它吞食着不同的“思想”,虽然起初会保持原有的模样(小蛇的肚子保持食材的样子),但还是会保持自我,甚至会随着不同的环境变化(小蛇的嘴巴变了样子)。孩子,才配得上这顶皇冠!

短短的几小时,感觉畅游在故事的海洋,流连忘返。

期待,下次遇见,是自己成为的那个“说书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