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数学》读后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8
《我就是数学》是著名数学教师华应龙所写的一本自传类书籍,初拿到这本书时,我惊讶于华应龙老师能够说出“我就是数学”这样的话语,但仔细阅读了这本书后,我才明白这句话饱含着华应龙老师对数学、数学教学的如痴如醉。读这本书,无论是在教师专业发展还是在教育教学专业技能上,都有很多我们可以学习的地方:注重反思,创新教学。华应龙老师非常注重反思,反思课堂、反思教学、反思教材教参、反思阅读的书籍等等。华应龙老师尤其注重对课堂教学的反思。在教学前、中、后,他都在不断思考,尤其善于接受和运用课堂生成新资源,创造更加新颖的课堂教学。热爱阅读,终身学习。华老师特别热爱阅读,除了教学相关的书籍,国学经典、天文地理等等书籍他都会阅读。他认为阅读活跃思想的源泉。看似无法运用到教学中的内容,其实总能在不经意间产生教学作用。于是,华老师的课堂上常常渗透着哲学思想,比如,创设“有无相生”的情景案例,巧妙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华应龙老师的课堂始终鲜活,他的主要教学思想有这样几点:试错教学。这是华老师最具特色的教学思想,也叫作“化错教学”、“融错教学”,是指把课堂教学中的差错化为教学资源,有机融入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化腐朽为神奇”,变“事故”为“故事”。这里的差错有两层含义:一是教师出现讲错、卡壳,教材教具出现差错等情况;二是指学生犯错。关于前者,华老师认为是缺少思考、教学准备不充分的原因(华应龙老师认为的教学准备不只是课前,二是始终在研究怎么上课);关于后者,则是重点:让学生自主尝试实验、大胆猜想,培养学生直面错误、超越错误的求真人格。学生为中心。 这一点现在已是全国都在提倡和改革的方向,在华老师的课堂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除了在课堂上多让学生主动思考、发散性思考、多样化思考之外,华老师的备课也充满着智慧。如在备课《角的度量》这一课时,华老师始终对已有的教学设计不满意,直到有一次无意中看到了一个滑梯动画片段,于是联想到了用三种不同的滑梯作为课程导入。在实际教学中,一个容易吸引学生、使学生容易理解的情境往往能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实践创新。这一点是华老师教学出彩的秘诀。正是华老师不断地思考、追寻更好的教学方式,才有了“融错教学”教学理论体系。华老师不仅阅读,有了灵感还会记下来,大胆地在课堂上进行实验,课后再进行反思,对设计进行润色修改。可以说,华应龙老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的成长之路上大胆尝试、不怕犯错的精神也影响着他课堂上的孩子们,他在试错中寻找更好的教学方式,而孩子们则在试错教学中学会知识、获得探索乐趣。作为师范生的我们,在努力学习成长为一名合格老师的路上,也要学习这种大胆尝试、不怕犯错的精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