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老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7
每个人对老家的记忆都是铭刻在心里面的,20200703这天我背着摄影包步行回到了我的老家福山盐场。我是在福山县城出生长大的,在东北关完小上的小学(1~2年级)父母都是这座学校的老师,文革开始的时候由于担心我被父亲牵连(只要是领导在当时就被扣上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我在三年级的时候转学到西关小学读书,到我读到四年级的时候受父亲的影响(当权派被打倒全家被遣返回老家)回老家上的四年级,下面这座老宅大成栈当时是福山盐场联中使用的,我在这里读完了联中,记得当时五年级就两个班5.1和5.2.我在5.2班,原来我三哥比我早上一年学,那时是小学六年一贯制,可到了我上学的时候教育改革就成了五年一贯制,到了五年级我就和我三哥是一级不同班的同学了。六年级我是在下面这座老宅的左面教室里学习,这座老宅是前后并排三排琉璃瓦房子,一排五个窗作为一间教室,后来由于小时后胃病缠身治病休学了半年,故又坐级一年(不过我那时上学早6.5岁上的学)到了7年级我就在7.2班也就是第一排的有面教室学习的,这座老宅对我来说是学习了四年的时间,中间一排东间是老师办公室,最后面有一间作为学校的乒乓训练室,有两张木质的球台,当时我还是学校的乒乓球队员。记得教练是教我们化学的肖敬禹(音译)老师。图一 大成栈旧址

图二 大门口,记得当时的台阶好高大,好像门前还有两个石狮子,木质的大门很沉重的,可现在看怎么也找不出我脑海中原来的模样了,感觉都变得小了许多……

从大门口往里一直看到最后面的一排

从东面看

从西面看

从后面看,原来有个后门也有高台阶可不知道为啥堵死了……

后面的西面看

从邻边西面住户看

一副破落不堪的迹象……

到我上学必经之路一路走一路看

经过模糊的追忆终于找到了我的老屋,从西面看不到老屋了,被房子墙壁遮挡了。在这里遇到了几位居民,在聊天时有位女士喊出了我的名字,是我7年级的同学,真的很高兴也很感动,眼睛也有点湿润……聊了很多把我的记忆有重新激发出一些来……不认识我的同学我自己不奇怪,因为我有脸盲症,记得同学40年聚会时好多同学都记得我,可我一点印象也没有,就是被脸盲症害苦了我了……

老屋的西面也是变化很大,记得是本家一位五代之外的大爹,他的房子好多一个大院子,房子也有好几间,可现在看不到了,被割成现在的模样了……

老屋南面,原来这里是田地,我家在村子的西头,出门就是田地,不远处就是池塘和水稻田,当时盐场的水稻在烟台很出名的,记得有种水稻叫‘小站’(音译)现在这里全是建筑物……

这是我每天上学出门经过得巷子,没变还是那个时候的样子……

这座房子里面就是我的老家

老家在最里面那个门洞,现在是别人家的了……

老屋后面东山头,还是老样没变

这两间房子原来是连在一起的,当初都是一个爷爷的孙,分家的时候️有三根房梁子是给了东面的,这之前都安好无恙,由于我父亲一直在外工作,家里的房子就让一位本家的叔叔住着,文革被遣返回乡停发父亲的工资每月只给5元生活费,回家住自己的房子是天经地义的,可没想到遇到了这样一位本家的人,白住了那么多年不给一分钱最后让他倒出来还惹得满身的不是,真验证了好人难做,你做了99件好事就差一件没做结果倒成了罪人……这样的事让我父亲遇上了,在外革命多年,解放前提着脑袋去参加地下工作,解放了也是在勤勤恳恳的为党工作,因为被错误的对待结果落到了被人落井下石的结局……好在我们回来后,老家的人很好,村里的生产队不到分粮食的季节也开仓济粮,没有钱买就赊账,街坊邻居也是这个20斤玉米面那个30斤白面借给我们,这个世界还是好人多,感人的好事很多就不一一说了,铭记在心传承下去……

老屋的后夹道,当时花椒数好几棵,还有很老的香椿大树,还有鬼子姜在后夹道里……

花椒树没有了,不过最西面的香椿树还是有的……

每天上学必须经过得路……

放学回家的必经之路……

这个是当时村里的供销社的老址,小时候给父亲打酒给母亲买酱油就在这里,它的对面还有口老井,现在都没有了,不过这条路还依稀记得还是有小时候的印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