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颜色的认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09
对颜色的认识:
一、多为宝宝提供一些丰富的色彩,可以在宝宝的居室里贴上一些色彩调和的画片挂历,在宝宝的小床上经常换上一些颜色温柔的床单和被套,小床的墙边可以画上一条七色彩蜡。在宝宝的视线内还可以摆放些色彩鲜艳的彩球、塑料玩具等,充分利用色彩对宝宝进行视觉刺激,对宝宝认识颜色有很大的帮助。
二、宝宝如能盯着某种颜色或转动头部看到别的颜色时,成人可以指着这些玩具对宝宝说:“这是红气球”,“那是小白兔”,“这是黄花”等用语言加以描述,加深宝宝对颜色的感知。
三、当宝宝长到1岁多,咿呀学语时,成人和宝宝可以一起做“我说,宝宝指”的游戏。例如:你指着几种颜色的气球问“哪只是红气球,哪只是蓝气球?”让宝宝用手去指,指对了就亲亲宝宝,并说:“宝宝真乖,这是红气球。”如宝宝指错了,就说:“再看看,哪只是红气球?”宝宝还是指不出,成人就要反复指着红气球说“这是红气球。”宝宝认识红以后再认识绿色。也可变换说:“这是红气球呢,还是绿气球?”让宝宝学发“红、绿、蓝”的音。还可放上各种颜色的玩具,让宝宝按成人的要求拿出同颜色的玩具。
四、宝宝到1岁时,成人可用各种颜色笔画些宝宝熟悉的植物、动物、水果等。如:太阳、草地、花朵、树叶、苹果、小鸡、小狗、小兔、小鸭等,并边画边说:“这是红太阳,这是绿色的草地,这是小黄鸡”等等。也可把各色蜡笔放在一起,让宝宝帮助拿颜色,如画红花,成人可说“请宝宝拿红蜡笔给爸爸画红花……”只要反复训练,方法得当,循循善诱,宝宝到3岁时,完全可以认识“红、黄、绿、黑、白”五种颜色了。
第2个回答  2020-10-09
色彩的世界是复杂的,多变的。但视觉感知的一切色彩,都具有色相、明度、纯度这三种性质,而这三种特性是色彩构成的最基本要素。
  色相: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的名称(是指能够比较确切地表示某种颜色色别的名称),通常把色彩分为赤、橙、黄、绿、青、紫六种标准色及其六种间色,即赤橙、黄橙、黄绿、青绿、青紫、红紫,由这12种色彩的互相调配和明暗的增减,又可以得出很多很多的色相。
  明度:明度也称亮度,就是色彩的明亮程度,由明到暗,差别很大,例如由白色到黑色,可有很多变化,这种色彩明暗变化的层次称为色阶。明度还可以用于色与色彩之间的相互比较明暗程度,如六种标准色中,黄色明度最高,而紫色明度最暗最低。在绘画中,倾向于黄、白的色彩,就成明调子,也叫高调;偏于紫、黑的色彩,就叫暗调子,或叫低调。明度在色彩的三元素中,具有比较强的个性,色相与纯度都要依靠明度来展现自己。明度还具有强烈的对比性,如明暗对比,渐变与突变,在这种关系的对比下显示出自己的特点。色彩的明度有两种情况:一是同一色相不同明度;二是各种颜色的不同明度。
  纯度:纯度亦称色度,是色彩的饱和程度。它表示颜色中所含有色成分的比例,比例愈大,色彩愈纯,比例愈小,则色彩的纯度也愈差。色相越纯,其鲜明度越高(不加白色,不加黑色)。正达饱和状态就是标准色,也叫正色。通常以日光光谱的六色为标准色,而颜料的色彩由于提纯中存在杂质问题,其纯度不能与光谱标准色相比。纯度只是相对而言,没有绝对纯的色。
  人们对于色彩的认识是从固有色开始,逐渐展开对色彩世界的认识。然而我们在创作中,在写生中,去描绘生活,又是非常复杂的,远不是固有色的简单性,而是千变万化的。在白色光源下,绿色的树林多呈现固有色。然而在逆光条件下,树林可呈现为墨绿色、棕绿色、黑色等,而在太阳初升时,树林又会是橙绿色,黄昏时树林失去固有色,变成暖棕色,这一切变化说明物体的色彩受光源色的影响。这些粗浅的色彩知识,仅作为绘画艺术思维的简单框架,其色域的丰富性会因人的感受而异,同样也是多彩的、缤纷的。
  原色:红(品红)、黄、蓝这三种颜色被称为三原色,这三种颜色是任何其他色彩不能调配出来的颜色。
  间色:两个原色相调和产生出间色。如:红+黄=橙、红+蓝=紫、黄+蓝=绿,橙色、紫色、绿色就是间色。
  复色:一种原色与一种或两种间色相调和,或两种间色相调和产生的颜色就是复色。如:黄+橙=橙黄、橙+绿=棕(黄灰),橙黄色、棕(黄灰)色就叫复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