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科技的序言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2

《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科技》序
复旦大学 潘富恩
早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思想史界老一辈的学者就曾提倡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必须与中国科学史的研究相结合,并希望为从事这方面工作的青年学者达到文理知识兼备、科哲互补融通创造更好的条件。然而这美好的想法,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最终没有付之实践。
八十年代开始,在新的形势下,中国科学思想史的研究渐受学术界的重视。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这方面的研究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出版了大量有关中国古代重要哲学家科学思想研究的论文及专著,如任继愈先生指导的李申的博士论文《中国古代哲学与自然科学》,后经扩充增补成二大卷出版;袁运开、周翰光主编的《中国科学思想史》三卷本;还有曾在我名下指导的徐仪明的博士论文《性理与歧黄》等。上述专著均属于有相当影响的开拓性之作。
现在,乐爱国君撰写的《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科技》一书又将出版,贡献给读者。乐爱国君八十年代中期曾在复旦大学哲学系攻读科技哲学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厦门大学哲学系任教学工作。他甘心寂寞,勤于思考,埋头研读典籍,苦心爬梳资料,对中国古代科技思想史钻研颇深,发表了不少相关的论文。尤其是主要由他执笔撰写的明代思想家《王廷相评传》,其中有专章对王廷相的科学思想:天文历法、地学与生物学、音律学等,剖析精微,显示作者已具备对古代思想家的科学思想进行深切把握的功力。他的这部《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科技》一书正是他长期用功、厚积薄发的结果。
本书作者从科技与文化相互作用的角度,论述了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科技的相互关系,具体地分析了各个时期儒家文化对于科技发展的影响,揭示了儒家文化所包含的科技因素,以及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文化背景下中国古代科技的儒学化的特征。本书的主要特点在于:作者通过对儒家经典和儒家学者的深入研究,梳理其中所包括的科技知识并作具体分析,从而说明了儒家文化与古代科技的密切关系。本书还纠正了以往儒学研究者以为儒家仅“重道轻艺”、鄙视科技知识的偏见。
本书在论证了儒家文化对于古代科技影响的同时,还清楚地论析了这样一个学术界所关心的热点问题,亦即中国科技在清中期以后衰落的原因。本书作者认为,对此不能将其原因简单地归于儒家文化。儒家文化衰落的原因在于儒家学说的被僵化,而不在于儒家文化本身。作者从文化学的角度进行审视,认为儒家文化背景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中国古代科技包含了可能发展成为近代科技的萌芽。作者还提出,深入挖掘中国古代科技思想的资源,有助于我们今日科技思想的开拓和发展。
乐爱国君洋洋二十余万言之大作,历史跨度二千五百余年,将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科技关系的历史发展作了精详的论析,脉络清晰,多有创建。这是一部开拓性的专著,此书的意义和价值,读者自然会给以公正的评价。此书之出,余甚乐为之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