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人类》作者: [美] 西奥多·斯特金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1
。。原作名: More Than Human

。。ISBN: 9787536498686

。。内容简介 。。

作为单独的个体,他们是傻子、白痴、反社会者、孤独者,游离于人群之外,是人类社会的边缘人。一旦他们相遇、融合,成为一个全新的综合体,这个新生事物便拥有了超凡的大脑、近于无限的行动力,还有,对凡人的控制力。超越人类的存在——向善,将为人类打开全新的空间,为恶,则是无尽的黑暗深渊。

选择哪一条路径,全看心灵的引导……

。。作者简介。。

西奥多·斯特金(1918-1985)美国著名科幻作家,现代科幻小说奠基人之一。曾获国际奇幻奖、雨果奖、星云奖,2000年入选科幻与奇幻名人堂。因他命名的西奥多·斯特金纪念奖已成为最重要的科幻奖项之一。斯特金对幻想文学的各个门类均有所涉猎,如奇幻、恐怖、侦探等等,还参与创作了著名的Star Trek系列。但他最擅长的还是科幻小说。其特点是融合了恐怖、悬念等因素,更引入心理分析的手段,将科幻小说的领域扩展至人文与社会科学范畴——这一点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新浪潮运动,以及雷·布拉德伯里等一大批作家。

。。精彩短评。。

#

如果不纠结于科幻设定,这个故事还是很不错的,文笔细腻,情感充沛,上一次在科幻作品中有类似感受的还是《发条女孩》。作者提出的共形人设想,类似蚂蚁社会的分工组织,只是个体的智能程度更高,在幻想设定之外,是那种紧密的亲密连接,真正地形同手足,在自由人文主义价值观占主流、不可避免地带来孤独感的当今社会,这种归属感提供了不同的视角。

#

可以理解一些说剧情老套的书评,可这个故事写于1953年,我觉得好厉害,其中除了对人的“存在”的探讨之外还有对当时种族歧视的映射,以及斯特金的写作手法我好喜欢。

#

一本杰作,写作方式突破我的思路,粗粝破碎的语言和分裂的写作方式,让整个阅读体验算不上愉快,但却令人沉迷深陷。不仅是科幻,也是精神分析下的一场对当代人类社会精神症候的探讨。小说由第二部分《宝宝三岁了》扩写另外两部分而来,其实也能感受到三个部分各自的独立性,个人而言更喜欢《宝宝三岁了》这个原本的中篇。

#

傻子活在一个灰暗的世界里,唯一能刺激他的只有如白炽闪电般袭来的饥饿和咝咝吐着信子的恐惧。他穿的衣裳很旧,上面破了很多洞。这个裤子洞里露出了胫骨,如铁钎子般又硬又瘦;那个衣服洞里又露出了肋条,像一根根手指横在前胸。他长得很高,却身材单薄。他的眼神很平和,表情却是死的。 The idiot lived in a black and grey world, punctuated by the white lightning of hunger and the flickering of fear. His clothes were old and many windowed. Here peeped a shinbone, sharp as a cold chisel, and there in the torn coat were ribs like the fingers of a fist. He was tall and flat. His eyes were calm and his face was dead.

引自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