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与现实性的辨证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4
可能性与现实性

可能性和现实性是揭示客观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1. 可能性与现实性的含义

现实性是指包含内在根据、合乎必然性的事物的客观存在。作为哲学范畴,现实性不是孤立地确认个别事实和现象的实际存在,而是对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着的客观事物、现象的综合。现实性与必然性相联系,因此,不能把现实性简单的理解为“现存性”。恩格斯在论述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时指出:“在黑格尔看来,凡是现存的绝非无条件的也是现实的。在他看来,现实的属性仅仅属于那同时是必然的东西。”[插图] 现实是由事物内部深刻的必然性决定的。一个事物尚未出现时虽然还不是现实的,但只要它合乎事物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就迟早一定会变为现实;反之,一个事物虽然今天还是现实的,但只要它丧失了继续存在的必然性,就迟早一定会变为不现实。

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现实事物中,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相对于现实而言,它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正确理解和把握可能性范畴需要区分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区分可能性与不可能性。可能性是在现实中有其内在的客观根据的东西,它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变为现实。不可能性是指在现实中没有任何实现的客观根据,因而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变为现实。

第二,区分现实的可能性与抽象的可能性。现实的可能性是指在现实中具有充分根据的、通过努力就可以实现的可能性。抽象的可能性是指在现实中虽然有一定的根据,但却不够充分,在现阶段条件还不具备,只有在将来才有实现的可能。

第三,区分两种相反的可能性。在事物矛盾发展过程中,由于矛盾及条件的复杂性,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往往存在两种相反的趋势:新事物战胜旧事物而继续前进的可能和旧事物战胜新事物而暂时倒退的可能。从满足人类实践的需求而言,这两种相反的可能性也就是所谓好的可能性与坏的可能性。并且,就同一事物而言,这两种相反的可能性往往是同时存在的。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既要朝着最好的方面努力,争取实现最好的可能性,又要从最坏处着想,准备应付各种坏的可能性。

第四,区分不同程度的可能性。可能性在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中,会因为外部条件的影响而产生量的差异。对于这种定量分析,常常用或然率来表示。人们可以通过对或然率的统计分析,正确把握各种可能性的大小程度,一方面努力增大好的可能性,提高工作的成功率;另一方面,尽力减少坏的可能性,降低工作的失败率。

2. 可能性与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1)可能性与现实性是相互对立、相互区别的。可能性是潜在的、尚未变成现实的东西,它预示着事物发展的潜在趋势,着眼于未来;现实性是已经实现了的可能性,标志着事物的现状。二者不可混淆。

(2)现实性与可能性是相互依赖、不可分离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现实性离不开可能性,它是由可能性转化而来的,不可能的东西永远不会成为现实;可能性也离不开现实性,它的内在根据存在于现实性之中。可能性和现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现实性是由可能性发展和转化而来的,同时它又包含着新的可能性,这种新的可能性又将转化为新的现实性。客观世界的发展,就是在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相互转化中实现的。

3. 可能性与现实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掌握可能性和现实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一切工作都要从现实性出发,而不能从可能性出发。现实性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基础和依据。

其次,为了使好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我们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自觉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坏处着想,向好处努力。人的主观能动性在由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