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有多少首写李白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5
1. 杜甫写了多少关于李白的诗句
杜甫写了多少关于李白的诗句 1.杜甫给李白写过多少首诗
时年三十四岁的杜甫,对于长他十岁的李白,仰慕之心,不一而足。他们同行同止,同唱同和,同饮同酌,同醉同酣,似乎给杜甫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当时,还有另一位诗人高适,也和他们在一起。后来,杜甫总是在诗中提到这次齐鲁之行的愉快经历,“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不胜留恋。总之,只不过短短的三年间的两次交往,敬佩其才华,膺服其诗情,钦慕其潇洒,悲悯其遭遇的杜甫,涉及到李白的诗篇有:

《赠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

《赠李白》(“二年客东都”)

《与李十二同寻范十隐居》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饮中八仙歌》

《冬日有怀李白》

《春日忆李白》

《梦李白二首》

《天末怀李白》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不见》

《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

《昔游》

《遣怀》

计十四首诗。

尽管,作品数量的多寡,并不能决定两人情谊的深浅,但是——
2.杜甫写给李白的诗
一、回答:杜甫保存至今的诗歌作品中,跟李白有关的,共15首:

1、《赠李白》(五古)

2、《赠李白》(七绝)

3、《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4、《八仙歌》

5、《冬日有怀李白》

6、《春日忆李白》

7、《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8、《梦李白》二首

9、《天末怀李白》

10、《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11、《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

12、《不见》

13、《昔游》

14《遣怀》

二、扩展知识:李白与杜甫简介

李白与杜甫同是唐代时期中国最著名的诗人。被后现代人合称为“李杜”。杜甫比李白小11岁,一位是浪漫主义的典范,一位是现实主义的代表。其成就势均力衡。说到底,都是官场败北,李白把思想与情怀寄予山水。杜甫却关心民间疾苦。杜的天赋不如李,但仍能写出那么多不朽之作更为难得,这得益于他的勤奋,也得益于他严谨治学的态度。官场的失意却造就了对中国文明的文化璀璨贡献。后世影响深远。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3.杜甫写的关于李白的诗的名称
1. 赠李白 二年客东都, 所历厌机巧。

野人对腥膻, 蔬食常不抱。 岂无青精饭, 使我颜色好? 苦乏大药资, 山林迹如扫。

李侯金闺彦, 脱身事幽讨。 亦有梁宋游, 方期拾瑶草。

★这是天宝三载(公元744年),在东都遇由翰林供奉被放的李白时所作。前八句自叙,后四句叙李。

★浦评:自叙反详,叙李反略。则似翻宾作主,翻主作宾矣。

不知其自叙处多用“ 青精”、“大药”等语,正为太白作引。落到李侯,只消一两言双绾。

而上八句之 烟云,都成后四句之烘托。明乎彼己虚实之用,可与说杜矣。

2. 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 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不太能理解诗的全部意思,好象是说李白的狂放. 3.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李侯有佳句, 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 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 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 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 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 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 谁欲讨□(艹专)羹? 不愿论簪笏, 悠悠沧海情。

嘿嘿这首诗写的有短袖之风哦.不过我喜欢"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两句 4. 饮中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 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 道逢曲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 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 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 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 高谈雄辨惊四筵。 这首诗的评解太多了不用我来啰唆了吧.太喜欢诗中描绘的大李了. 5.冬日有怀李白 寂寞书斋里, 终朝独尔思。

更寻嘉树传, 不忘角弓诗。 短褐风霜入, 还丹日月迟。

未因乘兴去, 空有鹿门期。 想李白想断肠啊. 6. 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 飘然思不群。

清新庚开府, 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 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尊酒, 重与细论文? 冬也想来春也想,最喜欢这首里对李白诗文的评价了. 象"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写得多好啊,真的感觉到北方春天树木刚出枒的那几天,多有生命力啊. 7.梦李白二首 死别已吞声, 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 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 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 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 魂返关塞黑。 君今在罗网, 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 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 无使蛟龙得。 浮云终日行, 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 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 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 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 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 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 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 寂寞身后事。 四时节气忆完了李白又梦见李白.要是有人这么关心我也死而无憾了. 8.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天末, 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 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 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 投诗赠汨罗。

受不了啦. 9.不见 (原注:近无李白消息) 不见李生久, 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 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 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 头白好归来。
4.杜甫为李白写了多少诗
李白的诗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非凡的抱负,奔放的激情,豪侠的气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诗歌昂阳奋发的典型音调。李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

李白的诗歌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他的七言古诗(《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 ); 五言古诗(《古风》59首); 有句汉魏六朝乐府民歌风味的《长干行》,《子夜吴歌》等,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都成为盛唐的名篇。李白在唐代已经享有盛名。他的诗作「集无定卷,家家有之」。为中华诗坛第一人。

杜甫的诗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少陵集》。
5.【杜甫赞美李白的诗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全诗是什么】
唐·杜甫《寄李太白二十韵》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 文彩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 白日来深殿,青云满后尘. 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 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 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 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 处士祢衡俊,诸生原宪贫. 稻粱求未足,薏苡谤何频. 五岭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几年遭鵩鸟,独泣向麒麟. 苏武先还汉,黄公岂事秦. 楚筵辞醴日,梁狱上书辰. 已用当时法,谁将此义陈.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滨. 莫怪恩波隔,乘槎与问津.。
6.李白和杜甫一共写了多少诗
李白:存诗900余首。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唐代还有一位诗人叫李贺,号“诗鬼”,和李白有得一比。两人统属浪漫主义风格,想象奇伟,用词夸张。但相比而言,李白诗多信笔挥撒,自然天成。李贺则多引用典章故事,刻意雕琢,用尽心机,可谓“呕心沥血”。从成就来看,二人不可相提并论。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另说见后)。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县)。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 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 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号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有《杜工部集》。
7.写杜甫思念李白的诗句是
李白和杜甫是我国历史上两位最伟大的诗人,他们生活的时代是唐朝由全盛到逐步衰退的时期。坎坷的生涯和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们有了共同的语言。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杜甫在洛阳。那年三月,李白离开朝廷,四月途经洛阳,两位诗人相见。尔后同往开封、商丘游历,次年他们又同游山东,赋诗作歌、亲同手足。

李、杜互相写的赠寄诗充满了真诚的情谊。杜甫在《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中说:“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他还写下了《赠李白》《春日忆李白》《冬日有怀李白》《天末怀李白》《梦李白》等诗,盼望着“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杜甫时常挂念着李白的衣食住行,担心他被贬逐以后的安全:“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这些诗句对李白遭诬受害表示了极大的同情。

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对杜甫非常敬重。他曾写下《沙丘城下寄杜甫》一诗:“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由于杜甫不在身边同游,“齐歌”引不起李白的感情,“鲁酒”也提不起酒兴,思友之情就象永不停息的汶河水。

梦李白二首

杜甫

【原文】

死别已吞声, 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 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 明我长相忆。

君今在罗网, 何以有羽翼?

恐非平生魂, 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 魂返关塞黑。

落月满屋梁, 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 无使蛟龙得!

浮云终日行, 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 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 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 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 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 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 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 寂寞身后事。

天末怀李白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赠李白 - - 杜甫

秋来相顾尚飘蓬, 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

(唐)杜甫 冬日有怀李白

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 更寻嘉树传,不忘角弓诗。 短褐风霜入,还丹日月迟。 未因乘兴去,空有鹿门期。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8.杜甫写的关于李白的诗是什么
梦李白二首

死别已吞声,

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

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

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

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

魂返关塞黑.

君今在罗网,

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

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

无使蛟龙得.

浮云终日行,

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

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

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

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

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

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

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

寂寞身后事.

赠李白

二年客东都,

所历厌机巧.

野人对腥膻,

蔬食常不抱.

岂无青精饭,

使我颜色好?

苦乏大药资,

山林迹如扫.

李侯金闺彦,

脱身事幽讨.

亦有梁宋游,

方期拾瑶草.

李白斗酒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 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 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 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 重与细论文

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天末, 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 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 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 投诗赠汨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