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不知情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0
我们应该且必须知道的东西,让我们享有知情权,而那些我们不想知道却又不得不知道的东西,让我坚决维护我的不知情权。

现在只要一打开网络就会弹出一个个小窗口,诱惑你去点它。

而腾讯也不好好做它的通讯工具了。每次打开QQ,腾讯新闻置顶,使用标题党的招数吸引你去点它。

我觉得这些信息侵犯了我的不知情权,所以高中的时候就取消订阅此类公众号和APP。

此类信息都有几个共同的特点,1.标题党  2.利用标题误导群众  3.不会完全如实报导,内容笼统,不具体。4. 看完以后很空虚,除了时间什么都没变。

例如“婚礼上宾客抢吃的引群殴,多人被打昏”、“4年前惊艳世界的美少女,如今长这样”等标题。

今天一早,李老师发了一篇报道,让我们说观点。确认过眼神,是我不想看的文章。

我想说的观点不在于这篇报道讲的事儿,而在于这篇报道本身。

我为什么不想看这篇报道呢?

先看题目“男子毕业20年后拦路扇老师耳光:以前咋削我的还记不记得?”这是整篇报道的主题,这没啥。

再看第一段“视频的题目——他用耳光报答当年的老师”。

我一看“报答”、“老师”,这是赤裸裸地道德绑架。常某打的是人,是当初欺负他践踏他尊严的人,而文章作者却用题目误导群众,他打的是一名人民教师。勾起学生们痛苦的回忆,引发所有老师深思。

第三段“疑似打人男子常某“解释”了殴打老师的原因”。“疑似”等词,都让我看清了文章作者想要点击率,瞎说又不敢负责拼命甩锅的小心机。

虽然仅凭一个不完整的视频就写出来的文章没什么阅读价值,但却是一篇极好的案例问答。

常某有错吗? 常某这样做很正常,如果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李青烟儿毕业后,用耳光报答当年的老师”,那就不正常了。

世上没有好人和坏人,只有做好事的人和做坏事的人,而做的是好事还是坏事则取决于个人的性格和经历。

我认为不能因为常某的行为而断定常某是有问题的,因为健康的心理状态也是因人而异的。

一旦遭人欺负,瞬间就应当回击,这是普京男神说的,如果非说常某错了,那就错在当初没有立刻回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