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宽容的小故事 字数少一点,30字左右,要三个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27
宽容的故事一:佛家禅语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
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我们可以想像听到老禅师此话后,他的徒弟的心情,在这种宽容的无声的教育中,徒弟不是被他的错误惩罚了,而是被教育了.
清朝时期,宰相张廷玉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毗临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宰相出面干预.这位宰相到底见识不凡,看罢来信,立即做诗劝导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母见书明理,立即把墙主动退后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张廷玉失去的是祖传的几分宅基地,换来的确是邻里的和睦及流芳百世的美名.
有一次,理发师正在给周总理刮胡须时,总理突然咳嗽了一声,刀子立即把脸给刮破了.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但令他惊讶的是,周总理并没有责怪他,反而和蔼地对他说:"这并不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这虽然是一件小事,却使我们看到了周总理身上的美德--宽容.
有一次,几个哥们一起去一个朋友家看球.
男人看球,总离不开香烟.直到球赛结束,才发现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抽了三盒烟.朋友的妻也一直在旁边陪着我们.但是,她竟然什么也没说.只是在我们不注意的时候,打开窗子,让新鲜的空气进来.我们觉得很奇怪.你怎么就不管管他和我们这么抽烟?一个哥们儿问道.
朋友妻微微一笑,说:我也知道抽烟有害身体健康,但是,如果抽烟能让他快乐,我为什么要阻止?我请愿让我的丈夫能快乐乐地活到60岁,而不愿意他勉勉强强地活到80岁.毕竟,一个人的快乐不是任何时候或者金钱可以换来的.
我们再看到这个朋友的时候,他已经戒烟了.问为什么,他憨笑着说:她能为我的快乐着想,我也不能让自己提前20年离开她呀.
有个姑娘要开音乐会,在海报上说自己是李斯特的学生.演出前一天,李斯特出现在姑娘面前.姑娘惊恐万状,抽泣着说,冒称是出于生计,并请求宽恕.李斯特要她把演奏的曲子弹给他听,并加以指点,最后爽快地说:“大胆地上台演奏,你现在已是我的学生.你可以向剧场经理宣布,晚会最后一个节目,由老师为学生演奏.”李斯特在音乐会上弹了最后一曲.
有个“”的典故说的是春秋时期管仲与鲍叔的故事.管、鲍二人少小相识,后来合伙经商,管仲总是要从中多占一些便宜,鲍叔不以他为贪,知他是家贫的缘故.此后,管仲出了不少馊主意,几乎使生意做不下去了,鲍叔也不认为他蠢,而认为是没有遇上好时机.后来鲍、管二人分别投奔齐国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门下,小白胜而纠死.管仲跟着倒霉被囚.鲍叔不以胜者自旌,反而力荐管仲于齐桓公(小白),也不计较自己会处在管仲之下.桓公果然拜管仲为相,治理齐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齐桓公终成一代霸主.管仲后来感叹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从鲍叔身上,我们至少可以总结出这样两点人格品质:一是宽容之态,一是谦逊之心.如果他无宽容,二人早在年轻时就分道扬镳了,哪来后来的“管仲治齐”?如无谦逊之心,以成败论己论人,又哪能容许“败军之将”反居自己之上,更何况这样的高下之分还是由自己提出来的?诚然,一切都是源于鲍叔对管仲的才干有充分认识和信心,但没有他自己那宽厚忍让、虚怀若谷、荐贤不妨的博大包容之心,一切也都是无从谈起.就这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