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这个时代不再“看脸”,那看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9
有的人刚出生就含着金钥匙,他们人生的起点就很高,有的人生活的地区发展潜力大,房子一拆迁,就能有好几百万,这样的人命运就够好了,他们不去改变命运,活的也不会太差。

而渴望去改变命运的那一拨人,必然是家庭一直生活在底层,没有任何社会资源,也没有房子拆迁一夜暴富的机会,没有靠脸吃饭的资本,那他们不去拼高考,从而获得改变自己的机会, 他们靠什么?

七月,炙热难耐,不少的中国家庭无法入眠,当然是因为全国各地的高考名单出炉。

前段时间,北京高考文科状元熊轩昂接搜采访似的一段言论在网上被疯转。

他说:

顺手盘点几位:

四川高考理科状元,知识分子家庭,把做题当作娱乐;

陕西高考状元,曾去美国参加交流,篮球打得溜,还是健身达人,妈妈是爱跳舞的知性女性;

贵州高考状元,颜值高,家境好,特长是播音主持,本人长这样:

总结起来,今年的状元= “学得好”+“家境好” 。

唉,果真是“难以接受的往往是现实”。不少家长感叹原生家庭的重要性,身为80,90后即将成为或者已经成为父母的人来说,莫名的感受到了肩上的压力。90年出生的girl今年都27了!我们的选择不仅仅掌舵着自己的人生,下一代的命运可是紧紧握在我们的手里。

原来我也有决定别人命运的权利呢!顿时觉得自己好富有!调侃起来似乎轻松,仔细想想一阵冷汗。

2017年上海教育出重拳:

可以看到,高考的指挥棒让我们急于落户,选择城市,学区房......

现在教改不断深入,北京作为帝都定是最先发力, 英语改革似乎总是走在最前端 。

英语投入产出该如何分配?英语培训如何展开?到底怎样选择英语培训机构?这一系列问题摆在我们这些自认为还是孩子的人面前。让我们从轻松的角度,深挖一下英语教学和培训这个扎堆却乱成粥的行业,直戳中国教育痛点。

首先,来吃点小甜点感受一下我们熟悉的几家机构。

X就好像布朗尼,可以瞬间满足你对于甜点的一切欲望,让你满满的幸福感。可是吃过之后,饿得快且食欲剧增。

Y好似芝士蛋糕,甜甜的软软的,很舒服。本以为这就是真爱了,可吃完以后感觉我就不是能吃得了满满芝士的肚子呢!

H做的年代不短了,也算一款经典的奶油泡芙了,脆脆的酥皮配上甜咸适中的饼体,还可以吃到中间的奶油,含蓄有内涵啊!不过,吃多了就腻,感觉一次吃一年......

最近有很火的行动英语,是隶属于新诺教育集团的品牌,成立有十年了。就像是这款肉松小贝,满足了我吃甜点的欲望却又适合我这个中国胃,正宗的西方食材加上合适的口味转换,不失为一种稳妥的选择。

我们来细细的死磕一下英语培训这个“朝阳”行业。

根据人口统计,目前我国2—12岁的少年儿童为2亿左右,如果其中大约60%为城市孩子,而且现在很多农村的孩子也几乎都在县城或者地级市里的学校读书,还有很多是属于跟着父母在一线城市打工,随即就在当地的学校入学。

考虑到这些情况,如果以其中50%的孩子会到专门的英语培训机构学习的话,保守估计每年学习英语的孩子应该在五千万人以上。平均按照每个孩子每年的学费为1000元计算,则全国这个市场应该在 五百亿 以上。

大致的,全国有这几家客户量和知名度比较高的机构:

先来两个小例子,来体会一下教育培训行业现在混乱到一种什么程度。

若干年前,某城市培训机构的几个不错的老师们跳槽出来,利用手上的资源,共同成立了一家培训机构。不到一年,由于分配利益不均的原因,选择分家,一家机构变成了三家机构。而又过了一年,三家机构分别再次出现分配利益不均的原因,又各自分家。 没过1年,这6家机构,已经已经关闭了两个,而另外4个各自为战,除了作为老板本身的老师外,其他老师流动性都很大。

某培训机构的一个老师,原本好好的,突然被发现居然无辜缺席上课,让学生无所适从。老师解释为身体不适,而却被人无意发现,该老师已经在另外一个培训机构上班,而且已经将自己团队的里的若干学生往另外一个机构里 面带,因为另外一个机构的老板承诺他,每“偷”来一个学生,给他高达3000元的奖金。后该老师被开除,加入让他“偷”学生的机构,半年后,他和这个机构中的一个老师,又离开了这个机构,自创了一个品牌......

如果没有一个可以让你每天持续一两个小时的英文听力输入环境和教学法论,那么是不可能学好英文的!

而反观大多数培训机构,一般的教学模式一周2-3次,每次2-3个小时,采用的办法也不是先进行听力输入,更多是采用情景交际法,也就是跟老外瞎聊天,而他们的外教很多质量非常低下,也无法有效的组织好课堂。

国内英语教育还停留在,今天教给学生几个单词,明天教给学生几个句型结构,按照一个系统的知识设计教学,让学生自己就可以整合成一个运用语言的能力。事实上,这就是大部分英语教育机构存在的问题。

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做错了一个题,就会再生成5道相关的题,直到全部做对。

许多大机构的培训模式是短平快,短期内迅速的教考试技巧突破,这样的技巧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有效,所以市场反应良好。而跟考试培训机构一比,打着培养实际英文能力的机构,因为本身培训模式不具备可行性,所以就变成了一种只管当下的减肥药,不过我们还是应该感谢它为我们树立了行业标杆,不过最混乱质量最低的儿童培训仍然是缺口最大的地方。

至于某些外来机构为什么可以在欧洲获得成功,那是因为中国和欧洲不同,欧洲是多人种和多语种国家,我强调的语言输入基础一般人先天就有,去EF获得老师指点下就可以学好,而且EF本部的外教质量完全不是中国分部外教可以比得上的。可以这么说,EF的培训体系模式,移植到缺乏语言环境的大陆来,注定会失败。

1.教育行业门槛太低,很容易进来

教学场所:在写字楼里租一个稍微像样一点的房间,100多平米,一个月也不需要太多钱就可以搞定。

老师:很多不负责任的培训机构,为了降低成本,确保赚钱,都招兼职老师。就是有学生就来上课,没学生该干嘛干嘛去,去其他机构教书,他们也不在乎。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身边的人过着怎么样光鲜的生活,想着为什么自己不可以。 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比起做一番事业来,更愿意看到眼前可以拿到手的钱。于是,有资源的自己开始做培训机构,懂点英语的开始兼职做培训老师,可是这些机构和人,都是浮躁的,甚至会将浮躁之气息带到我们孩子身上。

规范: 市场上,没有规范,想怎么吹自己就怎么吹自己,最后弄的很多家长都无从选择。

2.“钱多”,“人傻”

在中国,教育行业确实是一个有“钱力”的行业。幅员辽阔的中国那么多人,独生子女政策施行多年,传统思维当然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想把最好的给自己的孩子,生怕孩子输在学习上面。最直接的,哪怕给孩子买个眼镜也要最贵最新款最新材料的,上千绝不是问题,更别说涉及到孩子教育问题了。

三代人里,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最少6个人疼爱一个孩子,愿意花的钱想想也很多。

3.一切向“钱”看

既然钱多,那么在这个行业自然会吸引很多很看重钱的人。一旦一个人做事更多的看重钱,而不是长远的发展,那么他一定不会把重心放在如何提高产品质量上,在教育行业里,产品就是教育质量了。

所以,在教育培训这个需要用心的行业里,不放心在上面,培训效果可想而知。而一个公司,或企业想要做的长久,一定是需要把公司的核心 - 产品本身做好的,否则关门跑路是迟早的事情。

4.绚丽的外表导致成本剧增

绝大多数教育机构,花了过多的钱在教学以外的地方。市场,销售,房租,门面......摊掉了太多太多的成本,一个销售一个月拿2万+,一个老师只有7,8千。一个机构的价值取向到底应该在哪里?

这么高的成本只能要求必须要去谈大单,签大客户。相对于一对一课堂,大课的单价自然会降下来,可是每节课的成本却都没变化。

当一个客户买了一年的课,甚至是两年的课时,自然下个月又要去找新客户。本来一个地方就这么点人,能招的都招了,只好搞促销活动让客户提前续费,人家都已经交了学费,难道要往后交五六年的吗?但是机构还要活,有没有新的客户群,只好扩大市场和销售团队,去更远的地方招人,从一线城市都开去了二三线,于是开销又增加了......

终于将老底都花完了,还欠债无数, 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只好关门了。

5.在线教育大量出现

近年来,在线教育平台层出不穷,虽然在线教育在某些方面无法替代线下教育,而且个人认为至今还没有一个真正成熟的在线教育商业模式出现,但是不可否认在线教育也有其优势,并且可以满足很多人的需求了。

中国人学英语一直是资本市场关注的“热点”。不过,在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龚亚夫眼里,国内大部分英语教育机构仍然在走“弯路”。

龚亚夫坦言:

龚亚夫畅言:

当下的我们,作为总会成为父母的群体,总是在吐槽不要下一代重蹈我们的覆辙,可是究竟未来的蓝图在哪里?我们的该为宝宝们做出怎样的选择?教育行业怎样找寻企业发展的方向?

文字终究太枯燥,百年过去,让我们用最近很火的丰子恺老先生的画作点醒早已忘记方向的从业者。

无论能力如何,一律强制划分年级,导致有的孩子踮着脚尖够不到,有的却空有才能无法发挥。所以,一对一教育在经济承受能力范围内是最好的。

学校就像杂耍,校长打鼓,老师呼吁响应,只知道忽悠宣传,让学生掏钱才是最终目的。作为企业,并须盈利是目的,可长久盈利需要社会责任的承担和企业信誉的经营,外语教育是超越语言交流和文化沟通的一种英语教育,是把语言的学习和人的思维、人的品格培养三者结合起来,这将是今后外语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

用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毕业,是为了一百分。孩子的天性被打压,兴趣被磨灭。用功是为了什么?应该是更好的生活,遇到更好的自己,开开心心的度过一辈的生活。

从自己做起,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件事。相信每一个教育培训机构以及在线教育市场没有多久,都会经历洗牌,真正把产品质量放在首位的机构才能存活下来,并且发展起来。做教育就要有做教育的样子,把资源花在老师和教材设备投资上。做好内容,做好服务,会员自然愿意一直读下去,自然愿意一直来续费。教育没有暴力,只有细水长流。

所谓成长,本来就是用自己的好,弥补之前的不好,用自己的爱,去弥补那些缺失的爱。不管发给你什么牌,努力打好它,就等于做对了人生的大部分事情。

每每想到教育问题就觉得好愤世嫉俗,不针对我们这代人,更多的是对下一代人的担忧。想到前段时间,我看到了陈默的一条微博。

其实人生的每一步选择都是如此,没有一步决定一辈子。尽力而为,顺其自然,望得远一点,看的开一点,去遇到更好的自己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