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别字的事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12

这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错字案例之一,第一因为这个字的影响很大,第二因为是皇帝写的,虽然确实写错了,而且找不到合理的解释理由。
这块牌匾悬挂在避暑山庄正宫内午门中门上方,鎏金的“避暑山庄”的“避”字右边的“辛”字下部多写了一横,不过此乃康熙大帝的御笔,谁敢说错,于是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据说后来的乾隆皇帝看出了问题,于是用满、汉、蒙、藏、维五种文字,另题写了一块没有错字的“避暑山庄”鎏金匾,挂于内午门上。 下边这个案例也是康熙大帝的杰作,错字出现在杭州西湖,这里的错字是“鱼”字,不过这个错字就有说法了。
“花港观鱼”是西湖十景之一,那块“花港观鱼”碑,就是康熙的御笔,碑上的繁体“鱼”字下就的四点变成了三点,少了一点,这是怎么一回事?
如果说避暑山庄的“避”康熙爷不会写还情有可原,但这“鱼”不会写实在说不过去。
原来这里有一个传说,康熙不是不会写这个字,而是“有意错”。原来康熙信佛,有好生之德,题字时他想“鱼”字下面有四个点不好,因为在旧时四点代表“火”,鱼在火下烤,还能活吗?
这是杀生啊,于是有意少写了一点——三点成“水”,这样鱼便能在湖中畅游,潇洒地活了。
后来,乾隆下江南时,还曾和诗一首:“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鱼身鱼嘬花;最是春光萃西子,底须秋水悟南华”,刻在碑后,成为一段佳话。 在南京的明太祖朱元璋明孝陵上,也可以发现两处错字:在明孝陵保护碑上,“明孝陵”写成了“眀孝陵”;入明楼,在陵墓宝顶正南面的石砌墙体上有“此山明太祖之墓”七个字,其中的“明”也写成了“眀”。前者是著名书法家武中奇的“有意错”,后者则是民国初年人所题,至于此人叫甚名已无从查考了,估计也是精通书法者。
“眀”这个错字很有来历,东晋大书法家王献之著名的《洛神赋》贴中,“明”字便写成了“眀”。 在江苏扬州大明寺的平山堂,正堂右边的“坐花载月”匾额,是民国初年著名的宁夏“三马”之一马福祥所题;左边的“风流宛在”匾额,则出自清光绪初年两江总督刘坤一之手,据说是刘坤一为追念曾在扬州任主政官员的欧阳修所作。
“风流宛在”这四字中有两个错字:“流”字少一点,而“在”字多一点。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据说是因为欧阳修的风流韵事而传下来的。刘坤一把“风流宛在”中的“流”有意少写一点,“在”字多一,意思不言而喻,希望少点风流,多点实在,极富哲理,同时曲笔点出欧阳修当年行为上不检点。这样的字,错得恰到好处,所以至今也无人说三题四,与杭州西湖湖心亭石碑上乾隆皇帝手书“虫二”(意思是“风月无边”)两字,有相似的奇思妙境。 山东曲阜孔府,可以说是天下最有文化的地方,但游人到孔府,未进大门便能看到特别明显的错字。
孔府大门正上方悬挂着一块蓝底金字“圣府”匾额,两侧有一副楹联。
此楹联是这样写的:“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上联中的“富”字少上面一点,宝盖头成了秃宝盖。再看看下联中,也有一个字写得极不规范:“章”字下面的一竖一直通到上面。
最有文化的地方怎么弄出这笑话?其实这不是笑话,而是最有文化的错别字之一。
错之妙在于其寓意:“富”不出头,意思是“富贵无头”;“章”字下的一竖出头,则表示“文章通天”。
两个错字,一下子就体现孔府这个非常门第的身份,不只没有人说它是错字,游人明白后反而连连叫绝。
对于孔府这两个错字的来历,也有传说。
相传在孔子第42代孙孔光嗣成亲那一天,恰有神仙路过,碰到了府前影壁上写的“富”字。神仙把“富”字上的一点抹去了,孔家怪之,神仙道出了玄机,称孔家不宜过富,要“去一点”,据说这以后孔府凡书写“富”上面皆无点。
“章”一竖通天,又是怎么一回事情?
据说与大才子纪晓岚有关,当年纪晓岚应邀给孔府写联,但“章”字就是写不好,写了多遍皆不满意。
纪晓岚索性放下笔,去休息了,不一会儿进入梦乡,纪晓岚看到有一老者在他写的“章’字上划了一笔,成了破“日”之状。纪晓岚当即醒来,得了灵感,挥毫泼墨,把“章”子的一竖写出了头,意境下子全出来——“文章通天”,用在孔府的大门上十分贴切。 一、结尾的“尾”字,应该是读“wěi”,而骡马牲畜尾巴的“尾字”,却实实在在应该读“yǐ”!
如今,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到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都把尾巴(yiba)念成“weiba”,而只有农村不识字的老农民,在正确地念着“yiba”!
二、毛泽东主席的词《沁园春·雪》,可谓著名天下,但不知为何,在很多大型文艺演出的场合,就有著名演员比如濮存昕等,常常深情并茂地朗诵着:“~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愣是把个好端端的还(hái)字,朗读成(huán)!
还(hái),这里是“还得,还须,接下来”的意思,而还(huán),是指“返回原来的地方,或恢复原来的状态,如:①还家,还乡,还俗,②偿还,还东西,还击。
三、给你毛笔的“给”字,应该读gěi。这里是使对方得到东西或某种遭遇,如:给你手机,给我奋斗的力量。而不能读作jǐ!当作为“书面语言”时,它读作jǐ,如:给予jǐ yǔ。或作为特定词,比如:供给,给养,补给,给予时,它必须读j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