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格拉斯DC-3的发展历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31


道格拉斯DC-3
DC3是20世纪30年代航空业激烈竞争的产物。为应对当时美国环球航空先进的DC2客机,在美国航空和联合航空的要求下,道格拉斯飞机公司在DC2型客机的基础上全面改进设计,机身加大,增加了运载能力,研制生产DC3,初期称为DST(Douglas Sleeper Transport)。通过将DC2机身截面由方形改为椭圆形,使客舱比DC2宽了0.66 米。另外机身加长了0.76 米,翼展增加了3.05 米。机翼内部油箱容积增大,从而增加了航程。安装一对普拉特-惠特尼公司可靠的星型活塞式发动机,DST在白天飞行时可以容纳28名乘客,在夜间飞行中座椅可放平作为卧铺,容纳14 名乘客。DST于1935年12月17日首飞,1936年8月8日正式投入运营,道格拉斯飞机公司正式将其命名为DC-3。
DC3在当时以其可靠性和舒适性迅速获得成功,深受乘客和航空公司的欢迎,成为最主要的民航运输机。1938年美国军方也开始使用DC3,随后的二次大战对运输机的大量需求促使DC3进一步走向辉煌,1941年,军用标准型DC3开始生产,军用编号为C47(美国称为空中列车Skytrain,英国称为达柯他Dakota),1941年12月23日正式交付军方,C47在二战期间大量生产并得到广泛使用,享誉天下,民用DC3也被征用投入二战,根据型号或征用、使用情况不同分别被赋予军用编号C41、C48、C49、C50、C53、R4D。二战结束前道格拉斯飞机公司共生产超过1万架的C47,中国印度缅甸的驼峰航线、诺曼底登陆是C47参与主导的经典战役,由于DC3/C47设计优良、性能稳定,不少国家都相继获取生产许可证,生产DC3,日本生产的型号定为L2D,共生产400多架;前苏联的型号定为里2,生产量超过2000架的。
二战结束后,久负盛名的C47大量退役,大都廉价进入民航市场,以其可靠性和优越的操作性能几乎成为全球所有航空公司的主要机型,成为航空公司的经典客机和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
中国航空公司是中美合资经营的。1930年7月由交通部与美商飞运公司签订合同,首开沪蓉、沪粤、沪平三条航线。1936年开通从广州至越南河内的中国第一条国际航线。到1949年,公司有员工近4000人,国内外航线27条,各式飞机56架。
1931年2月,交通部与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签约合办欧亚航空公司。经营上海-兰州-迪化(今乌鲁木齐)、北平-广州、兰州-包头和西安-昆明等航线。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德方股份被没收,1943年3月欧亚航空公司改组为中央航空公司。到1949年,公司共有员工近3000人,国内外航线26条,飞机44架。
1939年,交通部与苏联中央汉口管理局签订中苏航运合约,合资组成中苏航空公司。航线定为从哈密经迪化到苏联的阿拉木图。公司有3架美式DC-3民航机,1939年12月5日通航。1948年合作期满停航。
旧中国比较有影响的民用航空还有由西南五省官商合办的西南航空公司和美国人陈纳德在二战后经营的陈纳德空运队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