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样理解文中的名句「手术台就是阵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2-29
“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可谓是人人皆知的,因为在我们的小时候的课本中就有学到过,那么,对于这句话我是这样理解的,下面我具体说一下我自己的想法。

历史背景

《手术台就是阵地》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标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所讲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春天,齐会战斗打响了,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派遣的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大夫在这次战斗中,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在形势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不顾个人安危,谢绝了卫生部长恳请他撤离的劝说,坚持为伤员做手术,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表现了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赞扬了白求恩大夫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课文将白求恩大夫的工作情况与当时紧张的战斗形势结合起来描写,用环境的危险有力地衬托出人物的高尚品质。

带给我们的启发

一、对待工作的态度,决定一个人的格局

在工作上,格局不一样的人,认知层次不同的人,他们对待工作的态度往往有着非常大的差别。格局越大的人,心智越是成熟的人,工作起来越是认真负责,反之则越是敷衍了事。

格局是什么?所谓格局,其实就是一个人的眼界,格局大的人,往往能看得长远一些,而格局小的人,通常只能看到眼前。在一些人看来,工作就是给老板打工的,不是自己的事,于是工作时能偷懒则偷懒,能出六分力,绝对不会出七分。这样的「小格局」心态,甚至于会因此而沾沾自喜,感觉自己占了不小的便宜。然而,还有一些人,他们的思维方式则完全不同,在他们的眼里,工作是自己的事情。对于他们而言,工作不仅仅是拿到一份薪资,而是让自己有机会变得更有竞争力,能力更加强大,在未来能有更好的发展。

格局不同,思考、看待问题的角度就不同,最后所呈现出来的工作状态自然也就截然不同。很显然,格局大,心智成熟的人,更有机会拥有未来,活得也更加通透、智慧、笃定。

二、工作是一场修行,希望你能修成正果

工作不是为某个人做的,更不是机械行为,而是为了满足人的基本需求,同时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我们每个人都年轻过,都有过热血激情、豪情奔放的时刻,都曾把工作当成实现人生理想,体现人生价值的事情来做,也都在工作中做出过业绩,为社会为企业做出过贡献。

但是能够长期的快乐的面对工作,这就需要我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无论从事何种工作,只要把工作和企业,社会发展与个人奋斗目标有效结合起来,树立起为社会进步为企业发展努力发展的工作目标,焕发向上进取,献策献力的激情,就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实现更高层次的自我价值。

我个人认为白求恩真正让人值得去赞美的关键之处就是,他对于工作的无比热爱,对于挚爱的事业能够放弃自己的生命,当然了我不是说为了工作要放弃一切,因为我们还没有达到那种层次和高度,但是我们可以去选择一份热爱的事业,在这份事业中去尽力,去发热,去发光,这样即使到暮年,我们也不会后悔自己曾经浑浑噩噩的一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