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传统节日的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1

1. 描写传统节日的古文

1. 描写除夕的诗句: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描写春节的诗句: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描写元宵节的诗句: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 描写清明节的诗句: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 描写端午节的诗句:

《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6. 描写中秋节的诗句: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7. 描写七夕节的诗句: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8. 描写重阳节的诗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 描写传统节日的古文

1. 描写除夕的诗句:《除夜》【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描写春节的诗句:《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描写元宵节的诗句:《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 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 描写端午节的诗句:《五月五日》【宋】梅尧臣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6. 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7. 描写七夕节的诗句:《七夕》【唐】罗隐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8. 描写重阳节的诗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 用文言文写一种节日

古诗文中的节日 古诗文中经常提到的节日有元旦、人日、灯节、社日、寒食、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腊八、祭灶节、除夕等。

1、元旦, 指一年的第一天。古代指农历正月初一,现称春节, 民间俗称“过年”。

年, 本意是指谷物成熟。周朝以“年”名岁, 一年的开头叫“岁首”。

汉武帝刘彻主持制定了太初历, 正式确定每年正月为岁首, 正月初一为元旦。辛亥革命后中国开始采用公历, 于是有了两种年、两个元旦, 为了加以区别, 又因为阴历元旦正处于“立春”前后, 所以称农历元旦为“春节”。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正式采用公历, 将每年的1月1日定为元旦, 农历元旦改称春节。农历元旦还有许多别的名称, 如元日、元朔、元正、元辰、正旦、新正、新春、新年。

写元旦的最著名的诗是王安石的七绝《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屠苏, 酒名。

古俗,正月初一, 家人先幼后长, 饮屠苏酒。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春节的习俗有吃饺子、拜年、放爆竹鞭炮等。2、人日, 正月初七。

古代礼俗规定:“正月一日为鸡, 二日为狗, 三日为猪, 四日为羊, 五日为牛, 六日为马, 七日为人。”唐宋以前, 人们对这个节日很重视, 到这一天, 家家吃“七元”———用素菜、谷料等七种东西混煮而成的一种粥。

据说, 吃了这种粥可消除百病。并且制作一种叫“人胜”的礼物相互赠送, 这种礼物是用金箔、银箔剪成的人形发饰, 把它作为一种吉祥物别在发髻上, 能够在一年里求得幸福安康。

隋朝薛道衡有诗《人日思归》, 写得很动人:“入春才七日, 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 思发在花前。”

此诗采用对比手法,抒发思归之情,用三处对比,一是入春时间短与离家时间长对比,二是雁归与人未归对比,三是春花未发与思归之念已生对比,抒发了强烈的思乡之情。3、灯节, 又称上元节、元宵节, 即正月十五日。

这一天是“过年”活动正式结束的一天, 过了这一天,一切生活都又如平日一样正常了, 所以, 在灯节, 人们尽情嬉乐。灯节的习俗有赏灯、吃元宵、耍狮子、舞龙灯、踩高跷、放烟花爆竹等。

这一天, 各街道放灯, 各店铺放灯, 家家户户张灯结彩, 形成灯市, 入夜灯火通明如同白昼, 人们游览观赏猜灯谜, 热闹非凡。元宵又称汤圆, 宋代称“元子”、“浮元子”。

吃元宵意在求得全家人在新的一年团圆幸福。欧阳修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这首诗采用的是什么手法?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梁启超称辛弃疾的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王国维以此词最后的四句为“境界”之第三,即最终最高境界。

这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4、社日是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

社日分春社和秋社两次, 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第五个戊日, 这日, 人们带着酒肉饭菜去祭祀土神, 祷求夏秋丰收。之后便相聚欢饮, 吹箫击鼓, 尽情娱乐。

王驾《社日》:“鹅湖山下稻粱肥, 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 家家扶得醉人归。”

这首诗借春社散后村落渐归宁静这样一个尾声表现了社日的热闹与欢乐场面, 同时表现了农民在丰收在望的情况下所必有的极度喜悦的心情。5、寒食节是清明的前一天( 一说前两天) 。

寒食日不得举火只能冷食事先做好的饭菜。本节日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事, 因介子推抱木焚死, 就定于是日禁火寒食。

寒食与清明两节, 本是分得很清楚的, 后来因为人们不太适应禁火寒食, 寒食节也就越来越淡化, 到清代, 寒食不再提倡, 民间也没有禁火习俗了,寒食节便并入了清明节。相传介子推写了这样的诗句送给晋文公:“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唐·韩翃(hóng)《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6、清明, 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在每年四月五日( 农历三月) 前后。

这时, 我国大 部分地区气候变暖, 草木萌发, 一片新绿, 给人以清净明洁的新鲜感觉, 故称此为清明。农业生产上, 正是春耕农忙时节。

清明节的习俗, 一是祭墓、扫墓, 无 论官员衙吏还是仆佣乞。

4. 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文名句..

我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八个,历史上描写我国传统节日的诗句很多,下面按照时间次序,每个节日选择流传较广比较有名气的其中一首,供楼主参阅:

1. 描写除夕的:

除夜

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描写春节的: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描写元宵节的:

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3. 描写清明节的: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 描写端午节的:

端午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 描写七夕节的:

七夕

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7. 描写中秋节的: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8. 描写重阳节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5. 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文名句有哪些

王安石的《元日》: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欧阳修 《生查子》:元宵节去年元月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杜牧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 文秀 端午节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苏轼 水调歌头 中秋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唯(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重阳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