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本好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9
——读《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有感

培根说:“读书之用有三:怡神旷心;增趣添雅;长才益智。读书是一种人生的乐趣,是一种精神的享受,是一种心灵的沐浴。独处幽居之时,会读书者可陶冶情操;高谈阔论时,善用书者可舌战群儒;处世判事之际,好学深思者可统筹规划。”刘同说:“读书不是为了拿文凭或者发财,而是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弥尔顿说:“一本好书是一个艺术大师宝贵的血液,是超越生命之外的生命,是好书伴我一路同行。”古人有云: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精神的食粮。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一本好书,犹如一位人生导师,指导我们前行的方向,告诉我们为人处世的准则,帮助我们树立人生的奋斗目标。读一本好书,可以净化一个人的心灵,让我们在浮躁的现代社会中慢下来,慢慢沉淀,寻找内心的平静幸福感。

毕淑敏,文学界的白衣天使,有着春风化雨般的济世情怀,文字精细平实,质朴真诚,给人温暖、给人启迪。第一眼看到毕淑敏的作品《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时,我就感到特别亲切,封面上的一句话“无论这个世界对你怎样,都请一如既往的努力、勇敢、充满希望”立即吸引了我的眼球。这是一部宁静恬淡、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的好书,语言优美生动,文字铿锵有力,其蕴含的哲理与力量很震撼人心。书中,作者通过描述与她息息相关的点滴生活以及妙趣横生的生命故事,从青春、爱情、友情、幸福、孝心、生死、旅行等角度阐述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对生命刻骨铭心的体验和感悟,与读者分享有关人生的见解、有关幸福的思考以及与世界相处的态度。读此书,使人清醒,让人重新开始审视自己,思考人生真谛。我深深感受到她对生活执着的热爱和对生命无上的尊重,而我们所欠缺的正是对生活的热情与对生命的珍视。读此书,犹如饮清澈的山泉,可以洗涤心灵的倦怠与茫然,让人清新,使人留恋;读此书,我真正体会到托马斯.肯皮斯所说“我曾四处寻找幸福,其实幸福就是一个人躲在角落里看书”的真谛。

毕淑敏以其独特的视角,阐述了她对生活的认知,我获益良多。首先她告诉我们无论世界变得如何奢华,我们还是应该学习俭省。俭省比奢华容易得多,有三件事不能俭省:第一是学习。学习需要前期投资,即使不知道投资的回报的多少,这样的投资也是必需的。第二是旅游,“要了解世界,必须到远方去”。旅游让我们感受到不同的风和水,我们的头脑也在不同风情的滋养下变得机敏和多彩,我们的目光因此深远,谈吐因此谦逊。第三是锻炼身体。社会进步了,物质丰富了,与日俱增的热量成了我们挥之不去的负担,我们只有不断地锻炼,操练贫瘠的肌肉和骨骼,以保持最起码的力量和最基本的敏捷。

读此书,我明白快乐不只是单纯的快感,最长远最持久的快乐来自于你的自我价值的实现。而自我价值是从属于你的目标感,一个连目标都没有的人,何谈价值呢?一棵树的目标也许是成为构建大厦的栋梁,也许是撑起一把绿伞予人荫凉,也许是变成白纸传递知识……还有数不清的可能性,我们不是树,不可能明白树的心思。我们是人,更应该为自己确立一个目标,实现自我价值。同时我们要学会维持自己的快乐,不断地感恩,不断地朝向有光的地方。时间长了,自然能学会和快乐相处的诀窍,能感受到生命的光彩。

我们应像呵护水晶一样呵护人类的心灵。为了我们能够勇敢地注视别人的眼睛并不怕被别人所注视,让我们做一个襟怀坦荡心灵像水晶般透明的人。只要是从心底流露出的对世界的真情感,都是生命之壁的摩崖石刻,经得起岁月风雨的消磨,值得我们恒久珍爱。不为虚渺的擦肩而过,而把余生定格在回眸之中,只心定如水,把握当前。若是喜爱山的精神,就游历和瞻仰山的巍峨与广博,期待自己也变得如此坚强。若是喜爱绿色和生命,喜爱人的丰饶和宝贵,就爱惜资源,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

学会爱自己,如果不爱自己,怎会有能力去爱他人?爱自己是最简单也是最难的事情,它不需要任何成本,却需要一颗无畏的灵魂。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爱一个不完美的自己是勇者的行为。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更加博大,有一颗博大的心,才装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无论一生遭受多少困难欺骗,都要相信人类的光明大于暗影,在布置我们的精神空间时,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精神的宇宙如此辽阔,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实。

友谊需要漫长岁月的培育和考验,毁灭却只是刹那间的事情。友谊的产品是需要终身保修的。好的朋友像好的货物,是有体积的;好的心灵像非露天仓库,无法无限扩大容积。友情也像零存整取的银行,若平实不补充感情进去,一旦需要朋友的支援渡过难关时,才发现存单上一片空白。

母亲是世界上第一个认识我们的人,往事像长久不曾加洗的旧底片,虽然暗淡却清晰地存放在母亲的脑海中,期待着我们将它放大。当我们快乐时,她比我们更欢喜;当我们忧郁时,她比我们更苦闷。我们就像一本没有结尾的书,每一个字符都由母亲亲笔书写。我们还未曾读懂,著者已撒手离去。从此我们面对书中的无数悬念和秘密,无法破译。损失了的文物不能复原,破坏了的古迹不会重现。我们曾满世界地寻找真诚,当明白最晶莹的真诚就存在于身后时,猛回头,它已永远熄灭。我们流落世间,成为飘零的红叶。生命给予我们的允诺并不慷慨,两代人命运的云梯衔接处,时间只是窄窄的台阶。从我们明白人生的韵律,距父母还能明晰地谈论过往、并肩而行的日子屈指可数。所以,抓紧时间,给母亲一个机会,让她重温创造的喜悦;给自己一个机会,让我深刻洞察尘封的记忆。在春风和煦或大雪纷飞的日子,赶紧回家,看望母亲。

毕淑敏精彩的人生经历,让我觉得她活得如此幸福快乐、有滋有味。正如她在书中说道:“幸福并不与财富、地位、声望、婚姻同步,这只是你心灵的感觉。”所以,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也能说: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有一颗健康的心。甚至当我们连心也不再存在的时候,那些人类最优秀的分子仍旧可以对宇宙大声说:我很幸福,因为我曾经生活过。幸福是一种心灵的振颤,它就像倾听音乐的耳朵一样,需要不断地训练。幸福如此简单,只要你感觉幸福,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不期待,不奢望,静静地以平和之心体验幸福的真谛。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里经常晒晒太阳,心就不知不觉暖和、光亮起来。

读此书,我终于理解死亡必定发生在一个不可知的节点,与我们正面相撞,无论多么伟大的人都要臣服在它的麾下。但是经常想想自己明天或者最近就可能会死亡,是有一定的益处的。第一是有利于感悟生命,体会到它的脆弱它的不堪一击,会格外珍惜现在。有些暂时看来无法跨越的忧郁和痛苦,在死亡面前都变得微不足道了。第二是有利于珍惜时间,日常生活的琐碎重复会使人类固执地认为时间充裕,可以随意挥霍。然而死亡警示我们无论你此刻精力多么旺盛,时光的车轮都在不停地转动,一去不返。第三是有利于我们善待他人,快乐自己。死亡使真情显现,真情永存。生命是为自己而存在,它朴素而自然。我们不知道生命的长短,人的生命是一根链条,永远有比你年轻的孩子和老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它是一笔谁也掠夺不去的财富。不要计较年轻和年老。只要我们存在一天,青春的财富就闪闪发光。能够遮蔽它的光芒的暗夜只有一种,那就是你自以为已经衰老。生命是有光彩的,如果说一朵山野中的小花都有怡人的清香,一段腐木都会污浊不散,那么,我们的生活,也可以弥散出味道。

久久的蜗居,使我们的视野狭小,精力衰弱……这时,需要我们收拾好行囊,告辞亲友,踏上旅途。旅行使我们谦虚,飞驰的速度,美丽的风景,奇异的际遇,萍水相逢的旅客,一切旅途中可能发生的事件,超出了我们已知范畴,以一种陌生和挑战的姿态,敦促我们警醒、给我们磨损的生命嵌入绿色,给我们疲惫的生活注入活力。旅行仿佛一种溶剂,融化尘封的盖子,升腾起如烟的温情。旅途中也有风雨,艰难和险恶,但是这不会阻止真正的旅行者的脚步,旅行以一种充满未知的魅力引发人们不倦的向往。绝佳的旅行,应该是身体和灵魂高度协调一致,生死相依。好的旅行应该如同呼吸一样自然。旅行的本质是学习,生命依靠学习不断完善。

读完此书,我明白面对人生的低潮,要安静地等待,冷静地考察。锻炼身体,保持强健的体魄。和知心的朋友谈天,回忆快乐的时光。多读书,读好书,看一些传记,体会别人异样多彩的人生经历。做一个有内涵有勇气有毅力的人,只有理想才能够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在瞬息万变的生活中,我感受到生命充满爆发的张力,我知道我活着痛着并且成长着。遇到困难是一种必然,但是我不能为自己寻找各种借口,不能向困难屈服,不能退却,必须尽力突围。痛就大哭,喜就大笑,泥沙俱下并不完美的生活,正是组成宝贵生命的材料。

毕淑敏,一个用朴实严谨的文字深深震撼人类心灵的智者;一个用灵魂创造美、颂扬美的作者;一个让读者尊敬和爱戴的作家,是我的良师,指引我前进的方向。读一本好书,使我快乐。学无止境,好书伴我一路同行,好书是最好的精神食粮,我从书中汲取营养,茁壮成长。好书净化我的灵魂,丰富我的生活,让我心态变得平和,热爱生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