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下学期语文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1

1. 初三下册语文文言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 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________(2)曾益其所不能 曾:_______ 10. 将下面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是”指代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孟子认为只有逆境可以造就人才,你对此有什么看法?答案: 9. (1)被选拔,被选用(2)通“增” 10. 忧患激励人奋起,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委靡死亡。 11. 将要承担重任的 12. 略《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4.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______ (2)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______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以:_______ 25. 将下面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战则请从 ____________________ 26. 用文中的句子填空。(1)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2)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3)曹刿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上文略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牺牲玉帛________(2)肉食者鄙_______ 28. 将下面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十年春,齐师伐我。”

这句话包括哪几项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根据第2、3段内容,简要写出曹刿这个人物在作战中的两个特点。(1) (2)答案: 24. (1)参与(2)遍及(3)可以凭借 25. (1)这只是小的信用,未能得到神灵的充分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2)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着去。 26.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有爱国心或责任心,对作战的条件有深刻见解。 27. (1)祭祀用的猪、牛、羊等(2)目光短浅 28.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处理。

29. 时间,战争起因,交战双方。 30.(1)有谋略 (2)观察细致,考虑全面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孟子》是____________家的经典之一。

2.第一段“曾益其所不能”中的“曾”的意思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谈你对“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论语》中孔子曾称赞他的弟子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结合本文,谈谈颜回的故事能说明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警示人们要有忧患意识。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名言能引起你什么样的共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儒2.“增加”或“增”。答出其中一点即可给满分。

3. 围绕“成才离不开主观努力”来答即可;能写出原句的。

相似回答